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智慧产业。对广州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终端融合、网络融合、平台融合和服务融合的智慧城市系统,并提出打造广州智谷、广州云谷、网络商都等6条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宁波和丰创意广场项目是宁波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提升优化服务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打造的重要平台,开创了国内以政府为主导、由国有资本全新打造的大规模、高水平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的先河。根据宁波市产业经济结构特点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需要,和丰创意广场着力建设完善核心功能区、公共服务平台和商务配套服务等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背景,在粗略描述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系统制度与机制设计、构建紧密合作型产学研战略联盟、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等8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宁波服装"区域品牌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在宁波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前宁波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宁波服装”区域品牌是在长期的生产和贸易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可以说,“宁波服装”是宁波服装业发展的结果、繁荣的标志,是历史积累更是文化沉淀。“宁波服装”作为无形资产,给宁波的纺织服装业带来了巨大财富。“宁波服装”作为城市名片,对扩大宁波市的知名度和提升城市品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区域品牌内涵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某个行政(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集群的宁波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产业集群正在凭借其自身的内在优势,以区域的面貌代表国家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并呈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基于产业集群的宁波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与国际竞争力的绩效评价,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域特色文化与服装产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本地服装品牌的培育,打造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服装品牌,推动地方服装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长远发展.德州服装产业自主品牌的构建体系研究系统诠释了地域文化对于推动当地服装产业发展的作用,为处在困境中的德州城市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盖征 《数字经济》2021,(7):52-55
背景 北京市大兴区智慧市政平台项目是大兴区智慧城市的二级业务平台,也是大兴区先试先行,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为全区统筹建设智慧城市探索有效路径的最佳实践. 平台简介 《大兴区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程全时便捷多元的公共服务体验之城,建立平战结合精细共治的城市治理之城,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高品质宜居之城,形成智慧引领的高端制造与产业服务之城,建成绿色集约安全智能的感知之城."  相似文献   

8.
2010年宁波市抓住了"家门口"举办世博会的历史性机遇,推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发展重心集中在信息技术的自然科学上,忽略了人文精神对整个城市思想的主导。因此,针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有必要全面地、系统地探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的构建问题。根据对实证分析结果的探讨和总结,具有针对性地给出宁波市政府等城市管理者的政策建议:一就智慧宁波城市文化的构建而言,究竟采取何种路径较为合适,为宁波市政府等城市管理者提供管理意涵;二就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和打造智慧产业,从而更有效地构建宁波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9.
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青 《经济论坛》2005,(8):25-27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企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特征和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综观这些定义,基本围绕着地理特性、产业特性两个方向展开,即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众多企业因空间集聚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态(魏江2003)。宁波服装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初现集群的某些特征。宁波服装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起步期、集群形成期、集群成长期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基于宁波服装产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若干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的现象.产业集聚现象是新空间经济学区位理论所研究的重点,在其中作为促进国际贸易的两个动力之一的规模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故产业集聚现象将对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日益开放的经济,研究地区产业集聚不可忽视对外贸易的影响.本文以颇具代表性的宁波服装产业为例,对宁波服装产业集聚和对外贸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宁波市服装产业集聚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海陆经济互动虚拟产业集群的虚拟性、产业交叉性、复杂性等特征,深入研究海陆经济互动虚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容,总结公共服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海陆经济互动虚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总体云架构,并从应用层面上构建海陆经济互动虚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架构,对于提高集群公共服务效率、培育集群文化、提升海陆经济互动虚拟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论述新形势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宁波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和运作状况、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分析,以宁波为例提出了增强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2010 年,宁波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系统部署建设智慧城市,积极通过战略引导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宁波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经验做法的策源地,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贡献了"宁波经验".展望未来,宁波智慧城市发展将呈现基础设施全面感知互联、数据治理体系渐趋完善、数字孪生应用场景持续深化、一体化智慧服务加速推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宁波"星云计划暨云计算产业联盟"近日成立.据悉,"星云计划暨云计算产业联盟"以中国电信与宁波市政府的战略合作为基础,由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联合华为、中兴、大唐电信及信息超级网络科技中国公司等"云计算"产业链力量,聚焦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CES模型的宁波服装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是近年来国际上重要的经济现象,它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越来越成为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宁波市服装产业为例,以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对宁波市服装产业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的回归,测算宁波市服装产业的集聚效应。本文从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三个方面对宁波市服装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因素分解。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验表明,集群化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扩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除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外,青岛、福州、宁波等一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虽初具规模,但集群现象尚不明显。我国城市如何突破创意产业发展瓶颈并获得进一步发展,值得研究。本文以宁波为例,分析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旅游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环境,进而对宁波旅游业在“长三角”旅游集群中的竞争力现状展开研究,并按照集群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提出宁波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6)
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打造真正"智慧"城市。宁波拥有发展智能经济的优势,尤其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到2020年,产业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但是智能经济不仅是制造业的智能化,以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更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全面突破,目前宁波缺少本土的核心企业以及上游核心研发领域的核心力量。对于未来,宁波站在智能经济的风口之上,需要发展的不仅仅是智能制造一个领域,而是需要下一盘大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近来发展迅速,但由于没有经过长期技术积累、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使得进一步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瓶颈。欧洲是全球风能产业的领先者,为此调研考察了德国、丹麦两国在促进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措施,特别是在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机制、人才培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并从建立有竞争力的自主新能源产业的角度出发,提出我国应加强国家级新能源研究机构的建设,带动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并应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产品认证体系等产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智慧北京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全国领先 智慧城市是我国正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作为首都,在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主要有四点优势:一是发展基础良好;二是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健全;三是重大活动保障任务为北京市提供了发展平台;四是信息技术优势明显.目前,"智慧北京"建设已经在城市智能运行、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政府整合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共用平台建设、应用与产业对接、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