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进入权激励"视角出发,指出了资本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局限性,将知识资源作为重要变量纳入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合约,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本和知识两变量的企业收益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按照不同的要素贡献率,存在一种激励的替代性变化,显示出知识资源的不可或缺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资源"粘性"和资源投入水平,揭示企业的最优委托权安排与资源的"粘性"和投入水平存在单调递增的关系,而知识资源由于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性使其具有高度的"粘性",再加上知识和资本的合作博弈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知识投入水平高低会影响最后的动态均衡结果,因此应该获得更多的企业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或一般劳动力,而是知识、先进的科技、管理方法和有价值的信息。知识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新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起了决定性作用。原来那种密集生产、规模效应已无法拉动经济上更高的层次。在这种经济状态下,人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经济时期的作用都重要,可以说新经济就是人的经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经营思想在新经济时代大有用武之地。本文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分析了知识资本具有私有性、能动性、伸缩性、竞争性、不可逆性的特征,指出竞争是判断知识资本所有者质量高低的最好办法。以能力本位制代替关系本位制,符合知识资本所有者的要求,是中国制度创新的重要课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认为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应该既是固定收益的索取者,即平时从企业获取固定报酬,又是剩余收益的索取者,即拥有剩余索取权。因为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资本拥有排他性的占有特性,企业合法的占有了知识资本的超额效用即利润。通过适当的固定报酬和剩余索取权的搭配,使知识资本所有者获得了充分的激励。具体方法可以采用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等。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剩余索取权是对剩余劳动的要求权和对企业利润的要求权,本文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逻辑、管理服务的间接定价、降低监督成本、经营者人力资本、经营权权能保护要求以及经营者人力资产专用性等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由,并认为经营者剩余索取权是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和设计经营者报酬计划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它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济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知识联盟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知识势差的知识联盟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数学分析。研究认为:知识势差是知识联盟的成因,它从根本上影响着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绩效是知识水平和合作意愿的函数,联盟绩效应着重考虑企业知识水平的变化;R&D投入与绩效之间不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要达到一定的知识势差,R&D投入才对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R&D投入过大反而会造成绩效的下降;合作意愿越强,R&D投入对绩效的正向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企业生产活动激励的核心问题是剩余索取权分配,激励技术创新这种独特生产活动的核心问题是安排特殊的剩余索取权分配机制。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有效剩余索取权安排是包括股东、技术创新者和经营者的三元激励方式,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者和经营者努力程度和剩余贡献。  相似文献   

7.
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劳动分工达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使用专门的管理者。代替资本所有者担负企业的监督和指挥工作。剩余索取权开始在资本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进行分配。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归属成为问题。其研究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剩余索取权作为一种具体的权利,其权利标的物为公司企业剩余。文章对该权利进行了具体界定,并且将剩余索取权与利润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及社交网络中知识共享行为相关研究,构建了社会资本3个维度影响社交网络知识共享效果的概念模型,选择“知乎”网用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抓取技术获得354份有效问卷,应用网络分析技术和回归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与知识共享质量显著正相关,但与知识共享数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认知维度与知识共享质量和数量显著正相关;关系维度中信任、社区认可与知识共享质量显著正相关,但互惠与知识共享质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关系维度中互惠、社区认可与知识共享数量显著正相关,但信任与知识共享数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个体知识就是个人所掌握、拥有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本文分析指出个体知识具有异质性、高度的内隐性和更强的排他性。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体知识共享激励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企业"知识市场"、给予知识共享的剩余索取权、进行个体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知识共享能力以及实施企业岗位轮换和导师制等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除知识共享与知识隐藏两种策略外,研发人员通常会选择介于共享与隐藏之间的中间策略,通过知识操纵管理个体知识。从概念产品语义创新的微观视角入手,依据知识保存理论,构建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知识操纵、资源获取、政治技能对产品语义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77份配对样本数据检验相关假设。结果表明:知识操纵与资源获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资源获取部分中介了知识操纵与产品语义创新的倒U形关系;政治技能在知识操纵与资源获取的倒U型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调节资源获取在知识操纵与产品语义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诠释了知识操纵策略的两面性,强调知识型员工同样需要提高政治技能。  相似文献   

12.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为了获得有效的知识共享,就需要鼓励员工共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然而,如何鼓励这种共享却是一个难题。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基于模型提出了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设计。通过分析,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了解对知识共享进行激励的重要性,为企业实施激励机制提供借鉴。 ?  相似文献   

13.
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源,知识权利的不完全性决定了知识交换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欺骗、偷盗、投机等失范行为。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型员工既相互合作又彼此竞争。除采取知识共享和知识隐藏两种策略外,员工通常会选择折中的、柔性知识操纵策略管理个体知识。由此,界定知识操纵内涵,剖析其自利性、欺骗性、不确定性和隐蔽性4个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68名知识型员工访谈数据进行编码,构建由本体、主体、客体、载体、动机、环境、契合7个主范畴组成的知识操纵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最后,围绕知识操纵治理,提出优化创新任务属性、发挥知识操纵对象能动作用、选择高效知识管理载体、培养员工利他特质、营造协同创新环境、提高员工契合度等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个体知识与领地意识结合引发的知识领地行为,为组织内知识共享与转移、个人创新能力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了知识领地行为的内涵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知识领地行为与个人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演,并引入知识共享这一中介变量,构建了一个完整模型,对知识领地行为、知识共享与个人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不同知识领地行为对于个人创新发挥的效用不同;知识共享在知识领地行为与个人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个体间持续的知识共享是提升组织竞争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组织内包括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在内的知识共享敌意行为普遍存在,倾向于组织激励和引导的知识治理可有效减少员工知识共享敌意,并进一步促进组织知识共享。基于255名企业员工调研数据,从个体感知视角,实证研究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的影响,进而对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作用机理,以及人际关系在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包括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在内的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显著阻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又能显著减少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人际关系在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敌意成因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分析知识网络风险的特征和类型,根据知识网络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对知识网络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认为知识网络风险防范机制由3部分构成,并制定了风险防范的4个步骤,力求知识网络能够成功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创造。  相似文献   

17.
物流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促使物流企业通过物流联盟模式整合物流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而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质上是物流企业的知识积累。物流联盟的资源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共享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根据社会网络理论提出了隐性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模型,并应用博弈论分析物流联盟企业之间隐性知识转移,阐明了联盟企业隐性知识转移的决策依据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组织间信任、组织结构和知识存量,通过知识共享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了组织间信任、网络结构、知识存量、知识共享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并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124家企业为对象,运用SPSS与LISREL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信任、网络结构和知识存量会通过知识共享来影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9.
首先回顾了知识共享和粘滞性知识的相关文献,随后从知识共享主体、共享客体、共享媒介以及外界环境4个方面对团队内部粘滞性知识的共享模型进行构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若干降低共享过程知识粘滞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源于团队成员知识异质性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冲突是知识管理中两个重要的要素,它们对团队乃至整个组织的运作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构建一个能解释知识差异和知识共享以及知识冲突之间内在关系的知识整合框架。通过分析团队成员知识异质性的程度分布结构和团队异质性特征互动结构两个方面,建立导致知识共享和知识冲突程度大小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