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产业集群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加速推进我国产业集群低碳化发展步伐,推广及践行低碳理念,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完善支持产业集群低碳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推进企业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突破产业集群低碳化发展的技术欠缺和规模瓶颈;拓展融资渠道,为产业集群的低碳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2.
〖JP2〗低碳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载体。在分析低碳产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碳排放技术特征,将低碳产业分为具有能源替代技术特征、天然具有低碳排放特征和促使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等3类产业。根据碳素流变化特征,〖JP3〗将低碳产业分为碳存储产业、碳汇产业、碳替代产业、碳循环产业和低碳化产业5类。根据产业碳排放量和产业增加值指标选择低碳产业组合,满足成本最小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的双重技术经济约束,并参考碳排放产出弹性,规划不同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最佳升级路径。〖JP〗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鉴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成果,从随机因素、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闭锁四个环节构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以河南省长垣县卫生材料产业集群为例,研究了宏观制度、特定地方环境等随机因素对区域内新经济活动的激发作用,并从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机理,最后从企业惯例等方面分析了集群演化中出现的闭锁效应及其造成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一些结论:①特定的政府政策、地方因素以及市场条件等随机因素可以激发区域专业化生产,萌芽产业集群.②由收益递增导致的路径依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经济技术因素,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共同机理.但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因素(如政府管理、劳动力、进入市场能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地域特殊性.③由于收益递增、路径依赖以及企业惯例的惰性,集群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低效率的闭锁状态.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国经济社会背景、发展目标和技术基础不同,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和路径。英国以市场机制建立为核心发展低碳经济,德国以低碳技术为核心发展低碳经济,美国重视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日本重点建设低碳社会,韩国实施绿色增长战略,印度将低碳与环保相结合,巴西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对这些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如下启示:发展低碳经济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国情的低碳道路;低碳立法和政策规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和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低碳技术的应用和扩散却相对缓慢,其原因在于“碳锁定”效应。“碳锁定”概念虽然抓住了碳基技术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特征,却过分强调依靠外生力量打破“锁定”。初步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技术制度路径演化模型,指出“锁定”只是路径演化过程中暂时的均衡状态,还会出现路径的消解、突破和偏离。其中,路径偏离是技术制度的内生变化,是打破“锁定”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群中主体知识交互博弈这一微观作用机制,研究链式产业集群中知识传播的宏观行为。分析链式产业集群主体在知识学习效应、知识协同效应和网络互惠效应下的知识交互行为。应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集群中主体知识交互的内在机理和动态演化过程,以及影响链式产业集群中知识传播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西部地区中心城区少、县域面积广,县域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更为重要。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分析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完善能源体系;积极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村低碳生活;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等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低碳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的一次大革新,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建立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能效、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产业链,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人类生活消费方式低碳化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以及产业链路径的角度出发,遵循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集群情境下企业网络的子网络,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两者相互作用、协同演化,对其演化机理进行研究是认识集群企业网络演化过程的重要内容,选取常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式案例研究。研究发现,经济网络与集群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社会关系的搜寻改变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社会网络与集群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经济关系的搜寻与选择改变经济网络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集群情境下企业网络的子网络,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两者相互作用、协同演化,对其演化机理进行研究是认识集群企业网络演化过程的重要内容,选取常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式案例研究。研究发现,经济网络与集群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社会关系的搜寻改变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社会网络与集群环境通过影响企业对经济关系的搜寻与选择改变经济网络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低碳技术创新是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识别绿色低碳视角下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扎根质化研究,综合提出了低碳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投影寻踪法和多因变量对多自变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低碳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研发人员对于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影响较大;环境治理对低碳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evolutionary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a transition to a sustainable low-carbon economy, based on the coevolution of ecosystems, technologies, institutions, business strategies and user practices, within a multi-level micro-meso-macro perspective. This builds on and develops previous coevolutionary analyses of long-term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change, and recent renewed interest within ecological economics on coevolutionary approaches. Previous work has analysed how the coevolution of technologies and institutions has led to the lock-in of current high-carbon energy systems; and how the coevolution of physical and social technologies and business strategies has brought significant material and welfare benefits to the minority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living in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The coevolutionary framework proposed here may be used to undertake: (1) detailed empirical analyses at a micro-meso level of the challenges relating to the innovation and adoption of particularly low-carbon technologies; (2) a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multi-level interaction of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elements within potential transition pathways to a low carbon energy system; (3) to assess the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prosperity of a transition to a low carbon economy; and (4) to ass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formal, multi-level evolutionary economic models.  相似文献   

13.
考虑能源回弹效应下,分析高碳产业低碳技术突变技术门槛,发现技术碳减排存在由量变到质变的门槛效应,另外还发现能源回弹对门槛效应具有显著影响。运用Hansen门限面板模型、结合CD生产函数的能源回弹模型发现:①不考虑能源回弹效应,高碳产业低碳化过程中的技术突变存在两个门槛;②考虑能源回弹作用,将减少为一个门槛,并且将延长高碳产业完成低碳技术突变所需时间。因此,为加快高碳产业低碳技术突变,有效减少碳排放,一方面应缓解能源回弹效应的影响,对能源回弹效应较大的高碳产业采取实时监控,对能源回弹较小的高碳产业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方式监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相互配合,在高碳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控制能源回弹效应。另一方面,市场手段和政府职能双管齐下,协助企业低碳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优化税收结构,弥补低碳技术升级导致的负外部性,完善高碳产业转移或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当前使用ArcGIS作为道路自动选线工具的研究较多,但该方法在小区域内无法取得较为精准的选线结果。基于Rhino+Grasshopper平台,对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遗传算法及道路选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了参数化风景环境道路自动选线模型。使用参数化设计生成的路径符合风景区低影响开发和低成本建设的原则,且路径曲线最大限度满足风景区道路极限平曲线现行规范值。构建的参数化模型可以解决所有同类型问题且便于调整和优化,为风景环境道路选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Advancement of the motor vehicle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s is analyzed as a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a broader context, motor vehicles evolved a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road transportation through a series of interlaced substitutions of old by new technologies. Building on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that described technological substitution processes, first it is shown how new energy forms replaced their predecessors and how the old marine-transport technologies were substituted by new ones. These examples constitute some of the oldest, empirically documented 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show that many events in the dynamics of energy substitution and marine transport are related to technological changes in road transport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se substitution processes can be described by simple rules and that the replacement of old by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energy and transport systems lasted about 80 years. The technological changes within road transportation, however, were more rapid. Replacement of horses by automobiles and older by newer generations of motor vehicle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lasted only a few decad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us, technological substitutions within the road-transportation system were considerably shorter than the expansion of railroads, surfaced roads, all road vehicles together, and the more recent expansion of air transportation.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长三角企业的产能结构处于粗放型高碳状态,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低,低碳战略转型发展中出现明显信息失衡,政府对企业的低碳转型相关支持政策严重滞后。长三角企业应成为低碳经济的引领者,及时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及时发掘低碳信息的潜在价值机会,争取政府发展低碳战略的政策扶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走低碳发展的道路,要改变以往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通过对中国近9年来的能源生产结构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原煤、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与总能源的关联度分别为0.873 5、0.608 3、0.725 1、0.762 9.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消耗原煤为主要能源手段,这种能源结构不利于建构低碳经济.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大力调整产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区域类型低碳经济行为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各区域密切合作,不同区域类型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异质性。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基础,以区域内人均CDP和人均碳排放两变量的关系为依据,将经济区域划分关注区域、困难区域、挑战区域、理想区域4种类型。研究了4种经济区域类型的特征,指出了不同经济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及行为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征收碳税已成为众多国家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采用1999~2008年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部分行业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对征收碳税与经济增长和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在较低强度的碳税政策下,碳税对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阻碍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征收碳税对我国大多数行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不利于少数高能耗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是否伴随创新网络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出不同演化特征,对创新网络内部伙伴选择、关系治理和创新绩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BM专利合作网络数据,运用Feature Selection方法,从地理邻近、社会邻近、技术邻近、组织邻近和制度邻近5个维度分析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生命周期视角下,在创新网络创生阶段,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技术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成长阶段主要考虑地理邻近性,成熟和衰退阶段主要考虑社会邻近性;②演化视角下,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曲线呈倒U型关系,地理邻近性在成长期达到最高点,技术邻近性在成熟期达到最高点;制度邻近性与组织邻近性呈U型关系,制度邻近性在成长期达到最低点,组织邻近性在成熟期达到最低点;社会邻近性则随着创新网络生命周期发展一直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