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知识共生是社会网络服务创新关系中线性及非线性知识传播的综合表现,是社会网络结构、服务创新关系以及创新知识流的互动过程。节点联接状态决定知识扩散的强度和效率,知识共生过程要求相关网络节点通过不断的创新性吸纳和吞吐,以适当的创新增量保持知识流强度的稳定。基于创新性信息熵的网络结构势是知识流发生的客观前提,而知识共生的知识流条件表明,创新增量的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区域知识流强度的稳定。创新强度模型可进一步描述区域知识流结构及水平对区域创新强度的决定性,对于既定的社会网络而言,客观上需要一个造洞过程,以促进共生知识流状态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知识扩散是协同创新项目资源整合的主要途径,知识扩散参与方通过相互之间的任务协作关系嵌入项目网络中,其嵌入特征影响项目知识扩散行为及结果。协同创新项目的任务导向性使组织中的网络嵌入特征及知识扩散行为具有显著特殊性。基于此,构建项目层面的知识扩散仿真模型,并进行网络嵌入性的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证实,不同程度的关系嵌入性与结构嵌入性对知识扩散的知识增量与知识水平差异程度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影响。从优化知识扩散角度看,协同创新项目组织中适度的关系嵌入性与低水平的结构嵌入性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知识扩散效率,实现组织中知识资源充分流动。  相似文献   

3.
该文界定了创新集群知识网络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由纵向产业链知识转移和扩散链与横向知识支撑链构成的结构模型,基于系统观视角提出了双重嵌入性、动态性和协同性、创新经济性等特征,并从知识网络运行的过程机制、以产学研为核心的知识协同创新机制、知识网络运行服务保障机制、知识网络环境支持机制4个方面研究了创新集群知识网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基于社会和经济关系建立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渠道,对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及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以常州市8个产业集群的257家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集群学习渠道对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基于经济关系建立的正式技术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基于社会关系建立的非正式技术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也呈正相关;2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特征的4个维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3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特征的4个维度在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在集群背景下,企业应通过经济和社会关系建立正式或非正式学习渠道,形成多维供应链知识网络,并借助技术学习和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的双向作用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5.
创新扩散网络结构对创新扩散绩效有重要影响。通过设计基于原胞自动机的创新扩散网络仿真模型,模拟不同网络结构的创新扩散过程,依据确定的创新扩散绩效测量指标,分析了创新扩散网络结构参数与创新扩散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创新扩散网络中,个体创新信息采纳概率是影响创新扩散速度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创新扩散网络密度越大,创新扩散规模越大,扩散速度越快;初始创新者数量多可以加快创新传播速度,但不能扩大创新扩散规模。  相似文献   

6.
企业基于社会和经济关系建立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渠道,对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及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以常州市8个产业集群的257家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集群学习渠道对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基于经济关系建立的正式技术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基于社会关系建立的非正式技术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也呈正相关;②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特征的4个维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③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特征的4个维度在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在集群背景下,企业应通过经济和社会关系建立正式或非正式学习渠道,形成多维供应链知识网络,并借助技术学习和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的双向作用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如何影响知识扩散的问题,基于拓扑结构视角,运用节点数N、边数L、结构洞S、中心度C、平均距离D等社会网络指标测度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并运用企业新增专利IPC分类号数(△IPC)和企业自主专利数(IAP)测度区域知识扩散效果。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影响的多因变量回归模型,并基于广西2000-2013年电子信息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IPC和IAP具有相似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构,知识扩散内部测度具有一致性;②中心度C与知识扩散(△IPC、IAP)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小;③边数L、节点数N、结构洞S和平均距离D与知识扩散(△IPC、IAP)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表明,嵌入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关系网络在制造企业服务化与服务创新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但究竟何种网络嵌入特征能够促进制造企业跨界获取服务创新相关知识进而促进服务创新尚不明晰。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搜索理论,构建了知识密集服务嵌入、跨界搜索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36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密集服务嵌入的4个特征——关系强度、关系质量、关系数量与关系多样性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跨界搜索在知识密集服务关系嵌入特征的关系强度、关系质量与服务创新的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知识密集服务结构嵌入特征的关系数量、关系多样性与服务创新的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针对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如何影响知识扩散的问题,基于拓扑结构视角,运用节点数N、边数L、结构洞S、中心度C、平均距离D等社会网络指标测度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并运用企业新增专利IPC分类号数(△IPC)和企业自主专利数(IAP)测度区域知识扩散效果。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影响的多因变量回归模型,并基于广西2000-2013年电子信息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IPC和IAP具有相似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构,知识扩散内部测度具有一致性;2中心度C与知识扩散(△IPC、IAP)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小;3边数L、节点数N、结构洞S和平均距离D与知识扩散(△IPC、IAP)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基础观,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405份企业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结构性、认知性、关系性社会资本均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可进一步夯实创新网络、社会资本理论基础,揭示企业社会资本通过知识作用路径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为服务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外部合作关系实现开放式服务创新,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组织惯例更新为中介变量、共享愿景为调节变量,构建关系学习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对376份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共享、共同理解和特定关系记忆均会对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关系学习的3个维度(信息共享、共同理解和特定关系记忆)通过组织惯例更新的中介作用影响开放式服务创新;共享愿景在共同理解对组织惯例更新的驱动作用中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在信息共享和特定关系记忆影响组织惯例更新方面不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能够促进开放式创新社区发展,但部分社区未给予企业相应回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开放式创新社区下社会网络、用户参与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模型,探讨社区网络内部各维度间的联系及其对用户创新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用户创新参与行为对企业社区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小米MIUI社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社区中社会网络三维度相互影响,关系维度对用户创新参与行为有促进作用,认知维度对行为深度具有正向影响,对行为广度具有消极影响。此外,行为深度对企业社区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但行为广度与企业社区创新绩效无关。  相似文献   

13.
知识与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服务业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挑战更加艰巨,员工对知识与技术类操作性资源的应用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基础观理论构建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微观路径,对322个服务业企业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顾客认同对员工服务创新有正向影响,并可以通过员工的互动式替代学习影响服务创新;知识治理对员工-顾客认同与互动式替代学习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合作关系对合作创新的影响,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的社会网络视角,对网络层次的关系特征如何通过双边层次的关系质量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的过程欠缺机理性认识。结合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和知识转移理论,分析网络联结强度、企业间信任以及技术创新模式三者间关系。利用327份来自全国多地的制造及高新技术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经济型信任,强联结会带来更多情感型信任;情感型信任更有利于渐进式创新,经济型信任更有利于突破式创新;联结强度对渐进式创新的作用是通过情感型信任传递的,而联结强度对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是通过经济型信任传递的。  相似文献   

15.
The key for acquir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knowledge transmission which is primarily based on the closer and tighter connections among businesses and other actors within innovation networks. Previous literature of patent analysis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only explains the most influential corporations within an industry through social network indicators, but did not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se indicators on a firm’s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is study uses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centrality, cohesion and densit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network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wo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investigate the innovation network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t different periods and its evolution and (2) to study whether network position occupied by a firm in innovation network influences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irms with higher centrality and higher density have stronger innovation capability, but the weaker innovation capability with closer connection of sub-cluster (cohesion).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结构特征影响企业知识转移与知识组合效果,进而对创新绩效产生复杂作用。利用我国165家上市企业2007—2018年专利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知识与协同双层网络嵌入对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战略柔性和开放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网络结构洞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绩效,负向影响探索式创新绩效;协同网络结构洞与二元创新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战略柔性和开放度调节双层网络结构洞与二元创新的关系,且变量间存在有效匹配关系:知识网络结构洞—开放度促进利用式创新绩效提升,而协同网络结构洞—战略柔性促进探索式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为解决结构洞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分歧带来新思路,同时为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由创新网络和企业衍生概念入手,将衍生效应分解为知识溢出、集群创新文化和竞争关系3个维度,将集群创新网络分解为 “质”、“量”两个维度,以北京、大连、济南、天津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衍生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企业衍生效应对集群创新网络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衍生效应对集群创新网络演化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知识溢出、集群创新文化与创新网络的“质”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溢出、集群创新文化和适度竞争关系与创新网络的“量”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与创新理论,建立了包含企业社交媒体使用、知识存量、创新氛围和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8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面向外部与内部的社交媒体使用均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知识存量在面向外部和内部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皆起到了中介作用;创新氛围在面向外部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创新绩效、面向内部的社交媒体使用与创新绩效、知识存量与创新绩效三对关系中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数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建立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预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实证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存在传递性,倾向于形成中介-2路径的开放式三角形结构;城市拥有的知识元素属性、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投入力度会对网络演化产生差异化影响;知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在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形成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制度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在网络演化前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伴随协同创新的深入,二者不利于协同创新网络合作关系形成。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各城市因地制宜制定创新战略,发挥各自资源与产业优势,助力构建高效交互的协同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