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借用生物数学中的Lotka-Volterra模型,探讨研发资源配置竞争下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关系。结果表明:1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受到不同模式最大创新收益及模式间竞争强度的影响;2一种研发模式要想在竞争中战胜另一种研发模式,以绝对优势胜出,需具备初期创新收益高的优势;3有限研发资源约束下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的替代互补关系并不稳定,开放式研发资源系统有利于二者互补关系的稳定;4竞争强度降低可促使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经过动态转换后保持互补关系,但创新收益会随着竞争强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借用生物数学中的Lotka-Volterra模型,探讨研发资源配置竞争下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关系。结果表明:①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受到不同模式最大创新收益及模式间竞争强度的影响;②一种研发模式要想在竞争中战胜另一种研发模式,以绝对优势胜出,需具备初期创新收益高的优势;③有限研发资源约束下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的替代互补关系并不稳定,开放式研发资源系统有利于二者互补关系的稳定;④竞争强度降低可促使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经过动态转换后保持互补关系,但创新收益会随着竞争强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剖析了汽车企业研发体系整合的必要性,揭示了汽车企业研发体系整合两阶段分解模式的竞合特性、动态特性与复杂特性,构建了汽车企业研发体系整合在应用研究合作阶段与基础研究合作阶段的博弈模型,得出了汽车研发体系整合过程中研发投入与产品转化速度和加速度、产品转化同质现象与产品转化能力和获利能力、研发投入产出弹性系数与研发投入力度等之间的数理关系。  相似文献   

4.
赖苹  曹国华  马文斌 《技术经济》2013,(12):10-14,32
在征收外生排放税的条件下,利用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的企业对3种联盟合作模式的选择。通过全面比较不联盟合作模式、半联盟合作模式和全联盟合作模式下的均衡产量、生产工艺研发水平、污染减排研发水平、利润和社会福利,得出全联盟合作模式是企业最佳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技术能力增长的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莹  于渤  吴伟伟 《技术经济》2010,29(5):7-11
技术学习和技术能力增长实现持续互动将会推动后发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技术能力增长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了两者的互动模式:基于平台渐进发展的互动模式和基于平台跃进的互动模式。这两种模式通过持续循环实现后发企业持续不断地发展。最后结合某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技术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8—2019年中国研发活跃度较高的4个行业269家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层次回归模型和Logit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和不同技术组合交互吸收调节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从双元吸收角度对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进行比较后发现:①中国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具有显著开发型和内向型特征,企业跨国双元吸收能力不足造成组织开放型双元压力,并对企业跨国多元化经营和长期绩效产生抑制作用;②相对于技术风险、制度风险和多元化风险,双元吸收风险成为中国企业绩效提升与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互动关系的优先考虑,具有较高跨国探索吸收能力的中国新兴行业企业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模式,而母国双元、跨国双元间交互吸收能力较高的制造业企业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模式;③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实践表明,比较竞争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后发国家企业跨国双元吸收能力不足的缺陷,并使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多元化,反映出开放型双元吸收能力是后发国家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全新的创新全球化扩散模式,逆向创新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选取华为公司作为逆向创新研究案例,从技术和市场两大维度探讨其逆向创新发展模式,总结其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与驱动力模型。在丰富并发展逆向创新理论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后发高科技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全新的创新全球化扩散模式,逆向创新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选取华为公司作为逆向创新研究案例,从技术和市场两大维度探讨其逆向创新发展模式,总结其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与驱动力模型。在丰富并发展逆向创新理论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后发高科技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并存,但互补性得到了更多研究的论证。基于现有研究对两类研发活动互动关系还缺少更为深入的探讨,文章从能力互补观和吸收能力观的视角构建了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研发等关键构念之间的模型关系图,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知识、两类研发活动的相互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等研究命题。通过广东科达机电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了企业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动、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吸收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研发效率,促进其创新能力由低阶向高阶演化。科达机电的案例研究深化了对后发企业技术能力追赶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球价值链嵌入视角,探究后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通过分析梳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路径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明确后发国家制造业适宜技术路径选择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匹配WIOT数据和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技术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在为后发国家提供技术溢出机会的同时,通过低端锁定和竞争效应倒逼后发国家制造业在技术路径选择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加深,自主研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正逐渐显现;由于考察期内自身要素禀赋不足,引进模仿技术路径相比于自主研发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更有利。在新型国际分工与贸易背景下,及时调整技术路径,加大研发投入,对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外部性下基于投资溢出的企业合作研发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网络外部性环境下基于投资溢出的企业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了企业合作研发策略,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兼容性以及投资溢出等对企业合作研发动机、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合作研发能提高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兼容性较大或外部性较小时,提高产品外部性会增强企业合作研发意愿;提高兼容性或投资溢出则始终会增强企业合作研发意愿,提高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生产高网络外部性和高兼容性的产品,并增强投资溢出效应,激励企业投入更多研发资源,提高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2.
以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和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为样本,采用SPS案例研究法,结合传统制造企业有关特征,探讨微创新内涵及其演化过程模型。基于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探索大数据时代企业微创新演化过程。研究发现:①企业微创新过程是动态演化的,行业后发企业和先发企业都遵循初始、提升和稳定3个基本阶段。在不同演化阶段,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在不同企业类型之间的跨越,行业后发企业微创新演化路径通常呈现外驱式特征,而行业先发企业微创新演化路径通常呈现出内推式特征;②在微创新过程中,企业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强度是决定企业微创新演化的关键要素,并且,后发企业和先发企业在演化各阶段的关键影响要素变化方向不一。同时,后发企业、先发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强度均与创新组合是否形成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特点,将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涵盖于知识资本的范畴,在动态演化的理论框架中,构建了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演化路径的指标体系,并首次运用混合截面数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资本与企业演化路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路径变迁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研发人员比例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同时,R&D投入对企业倾向于跳跃式突变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R&D投入与其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在控制了行业特征之后,传统制造业R&D投入效果较高科技行业更为显著。这一结果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行业特征对企业演化路径和策略选择的重要性。另外,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路径选择中不存在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1—2017年中国新能源行业122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通过研究政府环境研发补贴、企业研发投入和环境绩效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补贴的配置合理性问题。结果表明:一方面,环境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环境绩效均存在滞后1~4年的影响。政府补贴促进企业研发投入,非国企比国企显著;政府补贴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存在较大差异,补贴显著抑制了国企环境绩效,但有效促进了非国企环境绩效。另一方面,企业研发投入与环境绩效对于后续政府补贴投入分别具有滞后1~4年和1~2年的正向反馈作用。针对国企,政府补贴决策是结果导向的,即更关注其环境绩效;对于非国企,政府补贴决策偏好过程导向,即更多地考察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投入情况。研究结论可为完善中国新能源企业环境补贴政策,提高新能源企业环境研发水平和环境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1—2017年中国新能源行业122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通过研究政府环境研发补贴、企业研发投入和环境绩效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补贴的配置合理性问题。结果表明:一方面,环境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环境绩效均存在滞后1~4年的影响。政府补贴促进企业研发投入,非国企比国企显著;政府补贴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存在较大差异,补贴显著抑制了国企环境绩效,但有效促进了非国企环境绩效。另一方面,企业研发投入与环境绩效对于后续政府补贴投入分别具有滞后1~4年和1~2年的正向反馈作用。针对国企,政府补贴决策是结果导向的,即更关注其环境绩效;对于非国企,政府补贴决策偏好过程导向,即更多地考察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投入情况。研究结论可为完善中国新能源企业环境补贴政策,提高新能源企业环境研发水平和环境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R&D strategic alliance is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 is a worth research for us.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ondition and situation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trategic alliance. The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hould choose a suitable alliance organization, ally themselves with big enterprises, strive for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nd develop their technology through technology unions. Finally, it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reate better innovation environment for R&D strategic alliance. A new way is also put forward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foundation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R&D strategic alliance in China. It is also helpfu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7.
对欧洲若干重要的研发合作计划进行回顾,重点分析了框架计划和尤里卡计划的出台背景,以及它们后续的变化和相关计划的发展,从而勾勒出了欧洲研发合作的演变轨迹,并对两个面向产业界的科技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政府补贴作为经济发展的"有形之手",在我国出口技术结构升级中扮演何种角色呢?其内在影响机制又是如何呢?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倍差法考察了政府补贴和行业竞争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及渠道.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抑制了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而行业竞争促进了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不同竞争程度的企业样本中,政府对低竞争行业的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抑制效应显著高于中高竞争行业,这说明行业竞争度的提高有利于纠正政府补贴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补贴促进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渠道为研发激励效应,且这种激励效应只在中高竞争行业样本中是显著存在的;从成本渠道考察发现,政府补贴有利于企业出口价格指数的降低,从而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产生显著的成本扭曲效应.文章的结论意味着,不能一味地对企业进行补贴,而应该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成本倒逼机制,让企业通过内生动力而非价格竞争形成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升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设型、合作型两种产融结合类型,以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7年数据为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讨不同产融结合类型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深入分析二者对研发投资与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合作型产融结合,内设型产融结合更能提高企业研发投资水平,内设型产融结合多元化显著强化产融结合对研发投资的支持程度;内设型产融结合能有效调节研发投资的创新产出,更注重引导企业突破性创新,更能提高企业研发投资的商业价值,并且内设型产融结合多元化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作用。最后,提出企业应发展内设型产融结合,注重金融子公司发展模式多元化,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促进研发创新成果商业化、市场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