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以核心引导层、辅助支撑层、边缘影响层为支撑的产学研创新系统;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的主体功能为节点,构建了产学研创新系统单元关系图;在综合考虑耦合程度和耦合顺序对系统创新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创新系统“五级递阶结构模型”;从串联耦合和并联耦合两个维度出发,总结了我国产学研创新系统P-P-T-T前向耦合、T-P-P-T后向耦合以及TPT-ETT并联耦合的发展模式,并深入分析了不同耦合模式发展路径下产学研创新系统的涌现效应;最后,提出了提升产学研创新系统涌现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力异质性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对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兴燕  银路 《技术经济》2010,29(11):24-29
通过文献研究,本文发现,企业方和学研方具有不同的能力系统,即双方拥有的能力是异质性的,而这种异质性正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基础。双方通过合作不仅可实现优势能力的共享,而且还能有效够弥补对方的能力缺陷,因而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够实现技术的快速研发和商业化。最后,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所需的能力出发,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对象选择的能力耦合图,藉此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率以及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并存,但互补性得到了更多研究的论证。基于现有研究对两类研发活动互动关系还缺少更为深入的探讨,文章从能力互补观和吸收能力观的视角构建了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研发等关键构念之间的模型关系图,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知识、两类研发活动的相互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等研究命题。通过广东科达机电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了企业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动、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吸收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研发效率,促进其创新能力由低阶向高阶演化。科达机电的案例研究深化了对后发企业技术能力追赶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结合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整合的目标和过程,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整合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假设。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软件Amos17.0,对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识整合手段、产学研合作双方的共有知识、合作创新技术特性、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氛围和产学研合作双方的知识整合意愿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整合绩效有显著性影响,但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的知识整合能力对知识整合绩效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知识跨越产学研各组织边界不断循环流动过程看,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基于各创新主体知识行为协同程度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3个递进演化阶段。在此理论基础上,将动态能力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研究体系,构建动态能力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假设模型,对235个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形成,而知识创造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优势形成;引入动态能力后发现,动态能力对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对知识优势形成并不具备显著影响,但动态能力通过作用于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行为而间接影响知识优势形成。研究结论揭示了动态能力是知识优势形成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6.
组织双元学习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企业与学研机构能力不匹配而产生的结构化困境是困扰企业组织学习的核心议题。基于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视角,探讨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组织双元学习的作用机制以及信任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与组织双元学习关系的中介作用。基于226份产学研合作配对数据构建理论模型,利用层次回归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认知信任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情感信任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同时,信任类型与组织双元学习方式匹配相对应,情感信任对探索式学习具有显著影响,认知信任对利用式学习具有显著影响;仅认知信任在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与组织学习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新联盟合作研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知识重用、综合、嵌入和推理,知识融合逐渐成为协同科研和知识创新的核心部分。介绍了知识融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界面开放角度对知识融合模式进行分类,指出创新联盟知识融合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高效运行要素,探讨知识融合过程中信息界面互动和流程界面耦合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基于技术界面开放的创新联盟知识融合模型框架,进而提出加强创新联盟知识融合能力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与科技人才发展互动耦合是“十三五”期间助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与科技人才发展互动耦合是指,创新驱动战略子系统、科技人才发展子系统、外部环境支持子系统之间,通过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技术流的互动联结而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协同演变的过程,其类型包括单一耦合、配对耦合和主系统耦合,通过模型构建分析其耦合机理、耦合度测度、耦合阶段及模式。  相似文献   

9.
创新的本质是知识整合与创造。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转移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创造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各创新主体的知识吸收水平与产学研创新知识增量正相关;知识遗失系数、知识隐藏系数与产学研创新知识增量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知识增值、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但鲜有研究揭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协同机理。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理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系统框架,揭示产学研非线性互动协同创新规律,并以芯片光刻技术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实证解析该框架。研究发现:(1)资源整合—主体交互—系统涌现是基于复杂系统管理视角提升产学研协同网络成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效途径;(2)主导者—桥梁—辅助者权力分配规则能够有效促进多元主体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嵌入性社会关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价值增值;(3)模块化—松散耦合的网络结构能够消除主体间交互障碍、最大化结构红利,是产学研协同复杂网络在系统结构层面涌现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规律。最后,通过芯片光刻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实证解析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强化面向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而准确高效地进行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创新成功的基础。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揭示了以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小型企业为核心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系统复杂特征及知识转移内在机理。采用多Agent建模方法,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转移ABM仿真模型,设计创新人才政策、创新服务政策、创新创业政策3类政策工具,研究不同政策工具组合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知识转移及系统知识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型企业实施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系统知识存量快速增加,中小型企业实施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企业规模快速升级;②相对于创新人才政策实施对于系统知识存量增加的驱动作用,创新服务政策实施对系统知识转移催生的知识存量“涌现”现象效果更明显;③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有利于知识主体合作关系数量增加;④3类政策工具同时实施对系统知识存量增加产生了1+1+1>3的共振效果。考虑政策工具实施成本,创新服务政策及创新创业政策同时实施对系统知识存量增加、系统知识差异化、系统知识转移效率及企业规模升级的促进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9—2014年全国31个省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的创新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企业创新发展水平呈稳定的上升趋势,高校和科研机构则呈现波动上升和缓慢增长的趋势,并且一直滞后于企业。(2)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空间分异显著,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状态,东北和中部地区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状态,而西部地区则徘徊不前。(3)政府扶持程度、产学研联系强度、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规模、国有企业比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市场发展水平与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但对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网络能力系统与知识流动能力系统存在着交互耦合关系。构建了评价二者耦合度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测度二者关联度和耦合度的模型。对哈工大科技创新团队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网络能力和知识流动能力的耦合关系和主要耦合因素,依据耦合度的变化规律,将其分为低水平耦合期、紧密限制期、发展磨合期、高水平协调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界定为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并将该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与知识优势形成3个阶段,由此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流动SCA理论模型。通过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的特性以及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本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链角度,分析我国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结构模型及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以我国医药制造业为例,从知识创新投入、知识转化、知识价值实现以及创新环境对知识创新的支撑能力4个方面,确定反映其各子系统协同创新的序参量,并对医药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系统有序度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职能,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拓宽医药制造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产学研各方在目标、知识、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引发的合作矛盾与冲突严重影响着创新绩效。知识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冲突来源,通过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能够实现产学研各方的协同〖JP〗合作,进而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与水平。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在知识管理目标、核心流程、支撑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冲突问题,并剖析了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确立统一知识管理目标、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体系和知识管理支撑环境等治理对策,为规避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知识管理冲突矛盾、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与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互动为视角对产学研合作本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表征互动作用的3个维度和基于互动的3种合作模式。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的5个阶段及互动过程特征,提出了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果的有效途径,即促进合作模式的演进、控制不同合作阶段的互动和引导企业互动行为。  相似文献   

18.
政府资助产学研合作旨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检验实践中政府资助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基于广东省部产学研问卷调查数据,将企业创新绩效划分市场表现绩效与研发储备绩效两种,探讨政府资助、产学研互动程度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资助对研发储备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市场表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产学研互动程度对市场表现绩效有正向但不显著影响,且抑制了研发储备绩效,意味着需要通过政府资助产学研合作来达到促进企业研发储备绩效的目的;但产学研互动程度在政府资助和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只有达到某个门槛值才能发挥正向的作用,且研发储备绩效的门槛值高于市场表现绩效.基于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创新速度加快,知识呈现出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产学研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加速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基于知识链角度,分析我国制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结构模型及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以我国医药制造业为例,从知识创新投入、知识转化、知识价值实现以及创新环境对知识创新的支撑能力4个方面,确定反映其各子系统协同创新的序参量,并对医药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系统有序度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职能,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拓宽医药制造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