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独立审计中审计委托人身份模糊甚至发生了变异,注册会计师处于依从的地位,严重影响了会计师的独立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审计关系进行优化,重新设计审计委托权。在目前的情况下,由证监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委托审计模式较为可行。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将来可采用公司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委托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欺诈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是目前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受阻是审计失败的重要根源,而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是造成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受损的根本原因。本文分析了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缺陷,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由中国证监会设立审计委员会统一管理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替代上市公司委托审计,向上市公司收取审计费用并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审计委托模式以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审计委托关系的重构——加强审计独立性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缺陷,指出由上市公司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容易造成审计独立性缺失。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实行在中国证监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统一管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新的审计委托模式。通过重构上市公司审计委托关系,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黄友 《现代审计》2008,(1):42-45
目前,审计委托权由公司经营者行使是造成注册会计师无法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从而导致独立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我国由国有企业改制的国有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又是造成经理层与董事会高度重合、审计委托权实际上由被审计人的经理层行使从而导致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本文根据美国罗伯特·K·莫茨和埃及侯赛因·A·夏拉夫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中提出的独立性原则得出:要维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系中的独立性并真正做到由完全独立于公司经营者的机构行使审计委托权,有必要从公司外部引进独立的“第四方”作为审计委托人。从短期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使审计委托权不失为当前审计委托模式的现实选择:从长远来看,以保险公司作为“第四方”的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则应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独立审计委托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计委托方式入手,分析了间接委托模式下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之间的关系,澄清了理论界对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委托人之间的"独立"的误解,并指出独立审计双向独立的实质,为审计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田光大 《财会通讯》2010,(9):155-157
近年来国内外财务丑闻频发不止,独立审计面临空前的诚信危机。究其原因,除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有限、注册会计师违规成本过低、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水准有待提高等因素外,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缺陷对独立性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传统的三方审计委托关系发展到今天,实质上已经蜕化成了两方审计委托关系,严重地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关于如何弥补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缺陷,重塑审计委托关系,加强独立审计的独立性,本文提出了由证监会作为审计委托人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公司治理结构稳定的重要支点之一。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审计委员会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委员会提交报告;民间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确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民间审计的主要的职能是鉴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审计委托方式入手,分析了间接委托模式下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之间的关系,澄清了理论界对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委托人之间的“独立”的误解,并指出独立审计双向独立的实质,为审计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政府招标审计委托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以社会团体为核心、以独立专家为依托的新审计委托模式———社会团体招标审计委托模式,以期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论外部审计独立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其进行客观审计、预防财务欺诈的前提.保证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包括:①确立影响独立审计的因素以及判断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的标准;②将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的利益隔离开来,审计委员会代表公司聘任外部审计;③禁止注册会计师对其审计的企业提供非审计服务;④制定任期制度、回避制度以及披露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黄磊 《电子财会》2009,(7):45-54
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是审计委员会的本源。审计委员会的诞生和发展存在于现代公司治理之中。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建立的初衷是在董事会中寻求一支独立的财务治理力量,以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审计委员会自诞生之日起,便被定位于公司治理层面。进入新世纪,审计委员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2002年初,我国引人了审计委员会制度.它被定位于现代公司治理中重要的财务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上市公司现行财务报表审计委托模式(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委托模式的历史演进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委托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最初的管理层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到由公司股东担任委托方,最终形  相似文献   

13.
对完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形成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完善的公司治理是遏制上市公司造假,保障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执业,切实发挥审计鉴证作用的重要条件。《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要求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随着独立董事制度的深入实施,审计委员会制度应该作为上市公司必须采用的公司治理措施之一。审计委员会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联结董事会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的桥梁,它以其独立性与权威性,负责挑选注册会计师并与之协调,避免了独立审计不独立的现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  相似文献   

14.
林敏 《企业导报》2010,(1):184-185
简要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委托模式,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非审计服务的提供,注册会计师个人素质,事后惩罚机制的缺乏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独立性是独立审计(又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现行独立审计委托模式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与我国现实的状况不符,影响了独立审计的独立性.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独立审计的可信性和权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改变独立审计的委托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独立审计的独立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从而使独立审计的审计信息真正能为信息使用者信赖。  相似文献   

16.
在审计失败屡屡发生的情况下,增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途径。新颁布的审计准则对三方关系定义为构建新的审计模式提供了现实依据。现行审计委托模式下管理者作为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的角色冲突,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进行客观公正的执业。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重构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使得影响独立性的审计委托权问题和审计收费问题得以解决。为完善我国内、外部公司治理提供了现实思路。  相似文献   

17.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其进行客观审计、预防财务欺诈的前提。保证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包括:①确立影响独立审计的因素以及判断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的标准;②将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的利益隔离开来,审计委员会代表公司聘任外部审计;③禁止注册会计师对其审计的企业提供非审计服务;④制定任期制度、回避制度以及披露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杨春然  徐伟 《企业经济》2006,51(9):155-157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其进行客观审计、预防财务欺诈的前提。保证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制度,使其不受公司管理当局的影响。借鉴国外的立法及学说,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首先,确立影响独立审计的考量因素,以及判断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缺失的标准;其次,在注册会计师的选聘上,使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分离,由独立董事及其审计委员会代表公司聘任;再次,应当禁止注册会计师对其审计的企业提供非审计服务;最后,还要制定任期制度、回避制度以及披露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与审计委托模式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现有审计委托模式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独立性的影响,提出建立一种双委托代理的审计委托模式,以期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独立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我国新近出台的《独立审计准则》正式定名为独立审计。审计独立性的重要作用,几乎为举世所公认。独立审计顾名思意,其独立性更为重要。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一、理论上独立审计的独立性(一)独立性原则的内涵独立原则的要求有两层含义,即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所谓实质上的独立,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是对第三者而言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二)独立性原则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尽管接受委托单位的委托执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