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我们采取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实现了劳动要素的两次优化配置。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外部经济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内部需求不足等重要矛盾。中国今天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由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动态发展中"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可行的只能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改革和开放引向深化。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金融体制的对内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讲到"开放"时,通常指的是对外开放,但实际上,对中国来说,不仅有着对外开放的问题,而且有着对内开放的问题.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是中国开放过程中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内开放创造着对外开放的各项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又积极促进着境内的体制改革和对内开放.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外贸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他又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对外开放的,不过那时只是对苏联东欧的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来没有多大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不断地告诫党内外,要积极发展外贸和利用外资工作,把对内体制调整和改革同对外开放密切地联系起来。他指出,“过去我们统得太死,很不利于发展经济。……特别是外贸,好多制度不利于发展对  相似文献   

4.
赵华 《中国经贸》2006,(10):85-85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刚刚过去的“十五”,合肥市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并举,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外经贸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合肥大地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新景象。“十五”期间合肥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已成为全市发展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5.
对外改革,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工业实现了行业内和行业间的产业升级。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率明显提高,出口的产品专业化、差异化更加明显。这一经济现象可以有多种解释,但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递增无疑是最主要的两股动力。要保证中国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内继续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生产率,需要转换改革开放的思路,由"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转为"对外改革,对内开放"。对外改革主要出口目的国家,加强主要的自贸区建设;对内则开放国内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深化经济改革,实现产业提升。  相似文献   

6.
刘恩专 《港口经济》2008,(10):23-26
一、以“新开放观”认识区域开发与对外开放的互动关系,高度重视自由贸易港区机制的开发开放价值 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外开放过程就是区域开发和制度创新的过程。无论是开放初期经济特区的优先发展与“先行先试”,还是当前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决策的形成,都体现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基本发展思路。其中,在有条件的“试验区”建立自由贸易港区,是实现“试验区”使命和功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区别于以往将改革开放作为一个整体的情境框架,本文将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作为改革开放的二元变革过程,利用2001-2013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地区的律师数量作为一种制度性要素供给用来测度地区的司法环境的指标,FDI溢出作为对外开放的效应测度,分析了以司法环境为调节效应的对外开放对对内改革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对改革过程的制度设计的偏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司法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这种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产业》2007,(8):38-38
在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内开放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近日表示,在世界各种要素都已经全球配置的背景下,中国下一步要想在国际上进行竞争必须加快金融改革.而加快金融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放松对内的金融管制。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在微观与宏观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开放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符合金融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在将中国金融开放分为萌芽孕育、基础奠定、深入探索以及稳健推进四个历史演化阶段的基础上,从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倒逼金融监管制度改革以及加快资源要素流动四个方面阐释其逻辑机理,进而认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多方位金融开放、渐进式金融开放、统筹国际国内市场化改革以及从宏观角度看待金融危机。文章还结合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中潜在的问题风险,提出未来中国将持续推动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保持外汇管理政策的连续稳定性;建设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协同金融开放与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深化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汉东 《浙江经济》2015,(22):32-33
五中全会对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开放"做了如下阐述":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结合浙江经济实际,我们认为,应该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是新时期开放领域的基础性和全局性问题,既涉及不同地理板块开放的相互衔接,也涉及不同产业形态开放的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开放指标体系,对区域开放布局进行测度,从数据上进一步揭示我国已形成“沿海+内陆+沿江+沿边”开放的总体格局,但区域开放不平衡特征仍然非常明显,东部地区是开放型经济的主要集聚地,开放形态由传统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开放动能更加丰富多元。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仍在逐步扩大,要处理好一般开放和特色开放的关系,一方面,准确把握国际经贸规则发展的新趋势,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国内改革,支持部分地区成为开放合作的排头兵;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各地区独特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差异化开放和个性化开放。  相似文献   

12.
陈捷  蔡承彬 《亚太经济》2022,(5):130-13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福建对外开放实施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渐进式道路。随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福建从最初的单纯利用要素红利优势到制度红利的全面对接,成功地突破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这与我国不断调整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明晰产权关系、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进一步调动劳动者和企业的积极性、激发开放型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分不开。近年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所制定的“六区叠加”政策,在促进要素集聚和制度创新方向上具有一致性,不断纵深推进全方位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开放是世界工厂产生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包括两层含义: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20多年来,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全民的共识,未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必将不断深化.但是,与对外开放相比,对内开放却相对受到了忽视,地区保护主义现象仍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重庆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坚持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永军 《北方经济》2016,(11):15-17
抢抓“三大战略”对内对外开放机遇,因应形势,乘势而上,是适应新常态推进我区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体现。
  关于全方位对外开放总体布局问题
  新时期,国家围绕“三大战略”谋篇布局,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区情,分析评估综合比较优势,找准方向和定位,形成对内合作有支撑,对外开放有腹地的全方位格局,实现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的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开放相对于关门而言。关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一种是对国内。两种关门都不行.都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关门截然相反的,就是开放。解除地区间、国家间的经济封锁、禁令和限制.在广泛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中发展生产力,是开放的主要内容。“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菲 《浙江经济》2024,(2):58-59
<正>依托自贸区、共建“一带一路”、“义甬舟大通道”三大综合平台,多层面共同发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打造高能级开放大省提供有力支撑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制度型开放,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和全球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浙江要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引领,依托自贸区、  相似文献   

18.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功能评价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环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这一态势直接来自“一轴两翼”的开放新设想。因为这个设想将已有的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计划方案融为一体,起到了中国南方对内对外开放战略集成的作用。这些局部战略多数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背景的。从“南贵昆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两廊一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合作”,都涵盖在“一轴两翼”的开放新设想中。而环北部湾经济区很明显就处于其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再做﹃外向带动﹄大文章对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作一总体的审视,我们对改革与开放的关系似乎有了新一层的认识。如果说发展是一辆满载“富裕”前行的列车,那么,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就是带动这一列车前进的一对巨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表明,不断扩大对外...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23,(23):45-4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如何以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以下简称“宁波片区”)建设为契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当下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8月17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集成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这为宁波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