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49年后的30年间,我国人口一劳动力变迁只有不正常的波动,没有出现过实质性的转移。1952—1978年,我国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份额异常稳定,近30年时间里只分别下降5.4%和0.2%;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之比仅由88.0%降为76.1%。从绝对数看,农业劳动力反而净增加1亿多。与劳动力转移呆滞相对应,此间我国也没有什么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运动,1962—1980年近20年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稳定在17—19%,城镇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停滞在12一14%的水平上。为了适应中央集中计划的偏重工业化模式对资本积累的需要,我国现代经济部门的扩张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被人为分割为互不相关的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劳动力数量指标的比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长期的二元经济模式造成大量人口居住农村,到1999年农村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达74.49%;基数大、增长快,现已成为农村人口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其同美国相关比较如下: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自1980年以来,虽然中美两国农业劳动力占国家总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都有所下降,但中国的下降幅度不大,从1980年到1990年10年间才下降2个百分点,而美国同期却下降达2.77个百分点;并且就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来看,从1980年到1994年的15年间,美国农业从业人数呈逐步下降态势,而中国却净增…  相似文献   

3.
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如何转移,已日益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我们制定长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城镇就业问题,而且要探讨由于靠政策、靠科学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与途径。(一)人口城市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领域转移的发展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趋势。城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21年仅21%,1980年上升到42.4%;预测2000年城市(镇)人口将达到52%左右。但目前世界各国城乡人口的比例相差悬殊,据1980年统计,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平均占69%(其中,英国占88.3%、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勤 《经济论坛》2006,(15):62-63,71
一、我国劳动力资源现状及特点 1.资源丰富。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2000年底全国总共有将近13亿人口,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3.91%。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逐步放弃那些低效率的国有企业,造成了大量下岗工人。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造就了大批富余劳动力。2000年,中国的农业劳动力高达3亿3千多万人,占中国劳动力总数的47.45%(资料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1》)。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机会, 是各国保持低工资优势的共同经验综观世界各国的经验,凡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保持低工资优势的国家,无一不是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国家。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而言,英国和美国之所以工资水平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过程在战前已基本完成,可由农业向工业转移的劳动力已大大减少甚至微乎其微了。据统计,英国和美国在1945—1961年间的农业劳动人口占全部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仅为5%和12%,1970年又分别降为2.8%和3.7%。与  相似文献   

6.
对"第二代农民工"进行市民化教育转移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峰 《经济论坛》2007,(21):118-120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证明,一个成熟的现代经济,不可能是一个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很高比例、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构成中占很高比例、农民在人口结构中占很高比例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邱英 《发展研究》2004,(5):66-68
我国一直被称作是农业大国,其实不然.200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4.25%,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7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粮食、棉花、油、肉、菜等主要农产品只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有许多品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近13亿人口,其中9.35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达5.22亿人,这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慧 《经济论坛》2002,(18):14-15
近几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200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达到4:1,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人口太多,占全国人口的70%,导致农民人均资源拥有率太低。因此减少农业人口,即农业人口非农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然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一、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所需时间及阶段性划分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就长期性而言,农村劳动力的份额由75%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劳动力转移的标志。英国大约用了…  相似文献   

9.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人了老龄化社会。从2000年开始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2008年底我国现有人口13280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5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2%,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956万人,占总人口的8.3%。今后一个时期,老龄人口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比例高于城市,将直接导致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社会供养系数上升,家庭功能下降,社会负担加重,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加上青壮年农业劳动力进城务工,务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农业科技难以普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用土地的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流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但也给城市管理及计划生育带来了问题,由此产生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也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受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被迫"回家",给劳动力就近转移带来转机.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农业概况意大利是欧盟国家中的农业大国,1997年全国人口5747万,其中农业劳动力175.5万,占劳动力总数的7.9%,占总人口的3.1%,农业总产值仅次于法国和德国,列第三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谷类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主,主要集中在波河流域。近几年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上升,占欧洲首位。中南部的亚平宁山脉起伏的丘陵地带,主要种植橄榄和葡萄,畜牧业也很发达。意大利南部造酒用葡萄的产量占意大利总产量的近一半,橄榄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7%,仅普利亚和西西里两个大区的造酒用葡萄产量就占了总产量的1/3…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土地面积一百九十万四千平方公里,人口八千一百万,是东南亚各国中土地最广,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全国生主总值中,手工业仅占5%,矿业20%,农业占75%。而农业中橡胶又占着首要的地位,它不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帝国主义争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甘肃农村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2.85%,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各级政府做好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更为艰巨。本课题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三个村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当前形势下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形势刚果位于非洲中西部、刚果河的西岸,西南濒临大西洋,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人口192万,其中城市人口占60%,农业人口占40%。资源丰富,全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60%,石油藏量约10亿吨。木材和石油出口,是刚果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70年代后期,石油出口收入不断增加,人  相似文献   

15.
小词典     
资本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农业中,资本不断替代劳动。一般认为,现代农业的标准是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农业中间消费(投入物)占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0%以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具有一些共同特点:(1)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快,农民收入高;(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快于工业。40年来,农业现代化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6%~7%,而工业仅为4%~5%;(3)畜牧业成为农业的主导部门,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农民占领了市场;(4)农业经营者全部或大部实现了企业化经营,农场和农场主的家庭分开,会计和统计制度日趋完善,农业行…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问题过去是个禁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基本按照一个模式安排,似乎只有把现有三亿左右农村劳动力固定在十几亿亩耕地上,甚至仅仅固定在粮食生产上,才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我们提倡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剩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在人类社会历史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过多次。世界各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生产的共同趋势。1925年世界总人口是19.28亿。当时农村人口有15.23亿,占总人口的79%,而且绝大多数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1980年世界总人口增加到44.13亿,增加了118.89%。农业人口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烟草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经济作物,目前全国共有22个省(区、市)的800多个县级单位种植烟草,种烟农业人口2200万人,约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7%,2000年全国烟草种植面积约99万公顷(1484万亩),占全国耕地面积1%左右。2001年全国卷烟产量3402万箱,比上年增长0.2%;云南卷烟产量600万箱,比上年下降2.2%,其中80%销往省外。云烟产销量占全国的18%,但云烟以中高档烟为主,在全国烟草税总额1000亿人民币的份额中,云烟占35%,云南的烟草税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0%。云烟创造的产值约500亿元,占全省GDP的25.6%。世界烟草业的基本格局目前全…  相似文献   

18.
户籍特征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状态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四种不同户籍特征的劳动力群体——本地非农业户籍、本地农业户籍、外地非农业户籍和外地农业户籍劳动力。根据对北京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上述四种户籍特征的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逐次上升,而失业率则逐次下降。进一步的经济计量分析发现,户籍特征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市场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与本市非农业户籍相比,包括本市农业户籍、外地农业户籍、外地非农业户籍等在内的其他各种户籍特征都不易于使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失业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状态,户籍身份的差异确实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79—1994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变化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启君 《经济纵横》1997,(11):17-21
1979—1994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变化原因探析□尚启君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根据转移速度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5年),农业劳动力快速转移。1985年跟1978年相比,全国劳动力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下...  相似文献   

20.
入世与中国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长期、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将目前还占全国总人口72郾6%的农业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以后,剩下的劳动力还需要着手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从低附加值、土地密集型的粮食生产转向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蔬菜、水果等生产;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入WTO对中国农村发展的这三方面会有哪些机遇,或者需要创造哪些条件,才能让这三方面得到更好的实现?首先,加入WTO后,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一步整合,中国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会降低或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