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本文从城市聚集经济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聚集经济效应的交互作用,由于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城市化过程.其次,对城市化运行的根本动力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产业推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进行详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就业问题、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资源环境问题五个方面,最后,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并希望能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叶亮军 《经济论坛》2011,(5):127-129
作为资源型城市的黄石市在多年的转型摸索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建设工程,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生态经济建设的步伐,在规划引领、观念指导、项目支撑和机制保障原则下,进行五大生态建设系统的建设,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中心,建设新的"两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王剑屏 《发展研究》1996,(12):50-52
一、关于城市功能的一些理论争鸣 1.城市的生产要素问题 在经济学无所不在的时代,城市被排在次要作用的行列,其原因是:城市被看作非空间普通机制演变的产物,而不被看作生产要素。是否城市特征在健康经济中曾经扮演某种角色?城市公共管理质量与城市体制生产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就上述问题,事实上可以从产品和劳动量、资本量、原材料量的组合以及产品同与生产要素有关的生产环境的结合来扩展传统的生产功能,从毕果以及马歇尔以来.经济学家们把这些与城市聚集有关的经济效应看作是“城市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人均出口总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出口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5个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外向型经济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较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最不发达城市。从地域差异来看,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东部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部和西部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人均出口总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出口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5个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外向型经济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较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最不发达城市。从地域差异来看,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东部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部和西部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兆德 《经济地理》1996,16(4):51-56
山东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刘兆德(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273165)山东省兼有对外开放发展与资源富集区开发的双重优势.其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建设基础良好、是我国发达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城市化格局的雏形已基本形...  相似文献   

9.
集聚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城市规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集聚经济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城市规模的合理性,并利用2006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说明,城市规模的扩大并不能带来相应的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从政策操作层面上看,在继续关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多地支持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发展第三产业来提高城市的人均产出。  相似文献   

10.
当今,苏南率先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区域经济发展又面临新的转型,苏南特别是苏州、无锡等城市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应超前筹划、积极引领发展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11.
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如何实现区域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典型的地区——粤、苏、浙三省根据各自要素分布的特点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本密集型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人力资源与外资密集型的工业园模式、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模式。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东北部、中部、西部等各经济区域实现经济发展与赶超战略的关键在于根据自身要素分布的特点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建立起相应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泽强 《技术经济》2007,26(5):26-28122
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区域宏观调控,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目前,在我国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与问题,非常不利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必须高度重视并解决。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中所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解决构想。  相似文献   

13.
刍议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其他区域效仿的能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独特能力.它是区域经济在一系列发展过程和决策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济实力.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区域经济绩效、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区域内基础设施上,它是区域整体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其实现战略的团队执行力决定的.因此,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进行选择、打造恰当的战略和战略执行力;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整合优势产业和形成特有品牌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张满银 《经济地理》2020,40(4):75-82,95
省级区域规划是国家和地方发展和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践中,探究我国省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建立更加有效的省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机制,对于进一步落实好省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更好全面、有效实施好省级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提出了我国省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存在的问题、评估的方法、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建立更加有效的省级区域规划实施评估机制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如何规划和设计更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城市形态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际环境研究领域热点议题之一。与此同时,棕色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正受到欧美国家的大力扶持,棕色土地的规划设计再利用直接影响到城市形态,关系着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对欧美国家棕色土地规划背景与发展进行研究,并以英国诺丁汉城市棕色土地更新与整治为例,试图从中找到适合我国棕色土地再利用的原则与方法,特别是地区工业用地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烈 《经济地理》2012,(1):7-12
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县(市)域人地系统规划调控五种基本模式,指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快速、有序、协调、持续发展,必须应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目标、特色和重点,因县制宜制订相应的发展模式、方案、机制和策略对策,强调地理科学要重视县(市)微观区域发展研究与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在指标选用、编制部门等方面存在着矛盾和脱节,本着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笔者分别从“两规”编制部门要密切配合和协调、加强土地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统一人口统计指标三个方面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相应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玲 《经济问题》2007,332(4):109-111
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经济,有利于逐步消除由于非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为例,通过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和ADF变量检验证明,收入分配与流动性约束制约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同时,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限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0.
张艳明  董靓 《经济地理》2012,32(4):62-66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分析了中国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面临的严峻态势,阐释了生态集成设计的概念、内涵与特征,提出并总结了生态集成设计思想对中国城市规划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方面的相关启示,认为将生态集成设计思想渗透并体现到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之中,建立以生态为导向的中国城市规划体系,是既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