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首先对奥运经济与后奥运经济进行了探究,在对各奥运举办国“后奥运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充分探讨了各国后奥运经济状况对我国奥运风险控制的启示,指出我国要客观研究后奥运经济聚集的各种风险,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各奥运举办国“后奥运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充分探讨了各国后奥运经济状况对我国奥运风险控制的启示,指出我国要客观研究后奥运经济聚集的各种风险,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3.
"后奥运经济"可能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造成巨大危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中观方面的原因,同时还有微观方面的原因.为了有效降低和消除"后奥运经济"的危害,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有效调节奥运前后的供求;改革奥运投融资体制,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体育、旅游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增加后奥运消费需求;进行合理的奥运规划与设计,倡导"节俭办奥运";尝试多城市共同举办奥运会,有效分散和化解"后奥运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4.
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芬  刘兆征 《经济问题》2008,(10):56-58
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有:造成奥运前后经济剧烈波动;导致奥运会结束后奥运体育场馆的经营出现亏损;加剧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可能出现奥运赤字。为了有效降低和消除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主办城市和主办国政府应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熨平奥运前后的经济波动;建立新型的社会化奥运投融资体制;严格控制奥运支出规模;大力发展体育和旅游等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5.
分析奥运经济的特点,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阐释我国企业如何借奥运契机,抓住机遇.参与奥运,创造名牌,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奥运经济的特点,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阐释我国企业如何借奥运契机,抓住机遇,参与奥运,创造名牌,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7.
申奥成功以来,整个中国都沉浸在喜悦氛围之中。国内外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公司,都纷纷抓住这难得的商机,在赛场外打响了没有硝烟的商战。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八月的临近,中国不可逆转地即将步入后奥运经济时期。那么,后奥运经济意味着什么?对这一时期国人应该怎样应对?本文从阐述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等概念入手,详细论述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对举办国经济造成的重大影响,进而提出相应预防策略,以期为保持奥运后国家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数字奥运     
《新经济》2012,(6):56
32012年夏季奥运会是伦敦继1908年夏季奥运和1948年夏季奥运后,第三次取得奥运举办权,此举也使伦敦成为迄今为止举办奥运次数最多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王春阳 《当代经济》2007,(13):77-78
距离北京奥运会仅剩400余天,在体育健儿为了奥运金牌摩拳擦掌的同时,各路企业也在大打奥运营销牌.有着悠久历史的奥运会现在已不再仅仅停留在体育层面,它正在向着不同的维度拓展.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以及深入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奥运营销和非奥运营销,以期为我国相关企业提供一些理论及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对举办国家或城市的旅游业总体上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例举两个著名的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后奥运战略以及战略的实施效果,为北京的后奥运旅游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奥运的临近,资本市场上围绕奥运的投资也再次展开,奥运商机已逐步由先前的概念性"投资"进入实质的收获期,因此,那些具有实质性业绩支撑、受益明显的奥运题材股的投资价值将被市场进一步挖掘。但需要注意的是最近两个月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环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信息》2006,(2):62-63
奥运营销,已经以奥运赞助的形式缓缓拉开了序幕。 由于资金和名额的限制,能够成为TOP伙伴和北京奥运赞助商的企业毕竟有限,包括国际赞助商在内总共也不超过40名。剩下的那些中国企业怎么办?他们也期望参与奥运,应该怎么办呢?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有1000万家中小企业、北京有50万家中小企业,分别占据国内企业、北京市企业的绝大多数。年初对国内500家企业的“商机意识”调研显示,国内企业对待奥运商机态度各不相同: 8.4%的企业认为与己无关,因为自己不是做体育产业的。 26.8%的企业消极等待当地政府布置任务,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 55.2%的企业在通过多方渠道寻找机会,但还没有打开思路,不知从何处入手。 11.6%的企业已经作好充分准备,与奥组委紧密联系,并且已经大胆出击,方案已经比较成形,但这类企业主要是开发建设性项目的大企业。 得不到奥运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的资格,不熟悉奥运规则,一部分中国企业保持着继续观望的态度,想等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加入机金另外一部分则计划通过赞助赛场城市帮助自己建立与奥运的联系,事实却是他们仍然无权使用与奥运相关的任何标志,包括五环标志以及北京奥运的LOGO;还有一部分企业开始积极地寻找机会,制定自己的奥运方案,他们希望得到卓有成效的、能够吸引大众眼球的营销策略。中国企业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奥运营销,并借助奥运平台达成自己的战略使命呢? 为了帮助广大的中国企业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成立了“智动2008工作室”,并辟出了《智动2008》专栏。在这里,我们组织了专业的体育营销咨询顾问为中国企业的奥运营销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制定奥运战略,规划奥运策略,为他们解答奥运营销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我们还将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中国企业传播奥运相关知识;同时,《智动2008》将为众多希望投身奥运的企业提供一个良性交流平台。在这里,志同道合的管理者们将共享奥运营销的成功与失败,共品其中的苦辣酸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自奥运会诞生以来,奥运会旅游的研究便成为旅游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旅游学界对奥运会旅游的研究时间、关注度、内容、深度与主体均有一定的差异。综合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国奥运会旅游研究应该从强化奥运旅游效应研究、准确定位奥运旅游客源市场、设计满足市场需求的奥运旅游产品、完善奥运旅游保障体系建设与加强奥运旅游的风险管理等方面予以加强,从而促进北京奥运会旅游效应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奥运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总结在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 ,奥运会举办国和地区的资料基础上 ,提出奥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并据此得出了重要结论。为规范研究奥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提供了分析和预测的框架 ,同时 ,为有关部门制定长远经济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伟 《经济论坛》2008,(1):15-17
一、"后奥运风险"的国际比较 奥运经济有一个完整的周期,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再到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影响长达10年到12年.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旅游的机遇、资源优势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奥运将近,北京如何利用奥运大力发展旅游值得世人关注。本文在回顾奥运旅游对历届举办城市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奥运旅游是北京绝好的发展机会,进而提出北京奥运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奥运体育建筑是每一届奥运会的形象工程,每一个奥运举办国都花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现代奥运体育建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奥运体育建筑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夏耘 《时代经贸》2007,(6Z):11-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各大商家更是将其视为大展拳脚的绝佳良机。但如何对奥运市场做出准确的分析,采取适当的营销理念,以及运用到位的营销策略来充分把握这次的机会,最终获取长期利益,对于中国的企业至关重要。国外的各个跨国企业正虎视眈眈的盯准此次奥运会以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及文化优势,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国际市场。本文将对成功个例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适当的营销策略及营销理念,更重要的是如何发展“后奥运经济”。  相似文献   

19.
闫岩 《时代经贸》2007,5(11Z):223-223
2008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绝好机遏,随着奥运脚步的一天天临近,“奥运营销”成为中国企业创造世界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品牌飞跃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奥运营销的概念、奥运营销对企业或品牌的影响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实现品牌飞跃,从而真正借助08年奥运的契机,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为世界级品牌。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在北京刚刚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后,作为奥运会指定支付系统的全球赞助商,VISA国际组织的总裁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北京进言:别让信用卡问题阻碍了中国的奥运商机。VISA认为,北京奥运提出的“科技奥运”目标,不仅仅是指体育场馆的现代化。根据调查,1986年,仅有30%的人将VISA当作首选品牌,到1999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