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是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1992年之后 ,这一论断成了各行各业的口头禅 ,成为一些问题争论的结束语。“发展才是硬道理” ,使我们在诸多矛盾中看清了前进的主攻方向 ,使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增添了腾飞的翅膀 ,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往理想的彼岸。那么 ,“发展才是硬道理”究竟硬在哪里 ?为什么这一论断一经提出 ,就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很值得探讨。一、“发展才是硬道理”硬在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根据和行动指南,学好这一理论,是指导我们进一步实践和创新的紧迫需要。对干我们刚刚走向市场的资产经营子公司来说,着眼于邓小平经济理论的运用,来指导我们转变观念,搞好改制,走向市场,发展自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制定企业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联系"中,本质问题是"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使改革不可逆转。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武钢资产经营  相似文献   

3.
首钢:国有企业高速发展的典范《生产力之声》杂志社记者孙勇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后,我国国民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最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预示着我国90年代将做“发展”这篇大文章。现在乡镇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中央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切实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学习、研究并运用邓小平教育理论,则成为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成功的关键。1.教育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是我们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也是衡量教育成果的标准和尺度。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我国发展的教…  相似文献   

5.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精神始终指引着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这期间尽管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诸如经济结构失调、通货膨胀等,但都没有忘记这个“硬道理”才是解决各种困难的根本出路。如果没...  相似文献   

6.
这里发表王涛总经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文章联系我国陆上石油勘探开发的实际,深刻阐述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进一步认识我国陆上石油工业遵循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枝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等观点,使石油生产、队伍建设等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全篇文章共分5个方面,每个方面内容都很丰富。这里因篇幅所限,只发其中几个部分,并有一定删节。  相似文献   

7.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选》三卷学习笔记王启垣“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做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集体领导核心,经过一年现代化建设实践,成功地总结出的一个带有根本性和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在总结过去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邓小平,为了避免一文化大革命”悲剧的重演,为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理论。邓小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分析了一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他认为,权力过分集中的制度(包括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企业干部,讲话时常好说以下几句话:“过去我们受计划经济的束缚……”“计划经济不讲效率……”“计划经济产生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要大力破除计划经济的陈旧观念……”等等。这些话也经常出现在企业干部写的论文和企业新闻稿件中。我认为这些话是不准确的。 我党过去的理论曾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邓小平同志根据实际,纠正了这一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计划与市场一样,都是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这两个手段,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邓小平同志没有说计划经济与市场…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落实到带领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实践中去,是摆在我们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邓小平同志说:“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江泽民同志说:“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世界观改造。 树立辩证的“我”字 观,进不求名,退不避 罪,人民利益高于一…  相似文献   

11.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结合是生命线,服务是硬道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电力企业在处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解决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问题的成功经验。今年是高井发电厂体制改革和发展史上的关键一年,该厂党委提出要更加自...  相似文献   

12.
“九五”化工:跨世纪,高起点,新思路沈渭化学工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世界上许多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化学工业,使得化学工业的发展速度高于整个工业平均发展速度成为当代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就我国来说,建国后...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做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邓小平同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他的论点:“不管白猫黑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是硬道理”。他又以实际出发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科学态度和智慧,引导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勇于探索试验,不断总结,克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机电工业》2002,(21):25-26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了三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上述重要决策的指导下,又再次确定了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而确定了汽车工业发展总体目标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此时,中国政府正式开始“复关”和“入世”谈判,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跨国公司发展加快,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国际汽车工业的新形势,要求中国必须尽快制订相应对策。当时世界汽车的…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抓实臧其臣(责任编辑李儒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一贯指导思...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理论形成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的,我们现在来回顾和分析一下近20年三次思想解放高潮及其成果,就可以看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提出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大讨论.1978年,在全党全国人民当中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思想解放高潮,这次思想解放高潮的兴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扫清了思想障碍.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国仍在继续徘徊.其原因是,“两个凡是”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因此,要继续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指出:“只有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才能提出新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巡重要谈话。10月份,党的十四大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把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讲过:“发展是硬道理。”这话讲得是很有意义、很有道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前是寻求发展的最佳时代。眼下,在这个世纪之交,在这个国与国、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日益密切的全球化时代,在竞争与机遇随时并存的情况下,不发展就意味着倒退,所以,发展对每个企业来说,的确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19.
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到党中央近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仅十多年的时间,就使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以年平均增长9%左右的速度发展.这说明,随着实践和认识上的提高,它必将促使我们冷静思考印刷工业在深化改革、机制转换、技术进步、投资环境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管理工作初探王英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要抓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