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而立 《经济改革》2011,(10):56-56
四川巴中籍农民工谭勇和张刚在贵州六盘水市讨薪无果,爬上了40多米高的塔吊,并在上面待了整整68天。走下塔吊后,其中一人连同给他们送饭的人一直被拘留。日前,巴中市市长周喜安作出批示,相关工作人员已前往贵州维权。(据8月27日《华西都市报》)2009年9月,巴中市平昌县何林太带领130余人,从工程标段总  相似文献   

2.
德军 《经济改革》2010,(9):13-14
因向总理“讨薪”,她一举成名。此后几年,她凭借自己的名气和勤快,走上了致富道路,并担任了三峡库区第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社长。或许不久的将来,她的名字还会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呢!  相似文献   

3.
年终岁末,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农民工走上艰难的讨薪之路。你可要知道,那些农民工是要等着那份血汗钱回家过年的哟!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中包括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两个单元,其中岗位工资单元是主要构成单元。本文通过对岗位工资中“一岗一薪”和“一岗多薪”两种工资结构的对比分析,说明“一岗多薪”对提高职工绩效是有更为显著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的产生背景和形成原因进行详细分析,认为临时夫妻问题不仅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工的高度流动性所致,从情感社会学角度分析,还反映出农民工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父权制家庭向平权制家庭转变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媒体只从性满足的角度报道临时夫妻问题失之偏颇。为规避、调控社会情感风险、防范突发性群体事件,需要重视和加强情感的社会结构合理化建设,加强农民工的情感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政治和现代经济的共同作用而在中国大陆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阶层,他们游走于城市与农村或者长期居住于城市,受雇于雇主从事工人的工作却始终摆脱不了农业户口的户籍身份,这一阶层被称之为“农民工”。从内部来讲,农民工又可以分为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从农业和农村中流出并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边缘化既是伴随中国农村人口大量流动而出现的社会现象,也是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突出社会问题.以社会学视角分析,除了自身心理方面的原因外,农民工被边缘化受社会外在制度影响更深.解决农民工边缘化问题需要彻底打破户籍制度限制,构建均衡合理的城乡教育以及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学想象力表现为"联结"个人与社会的能力。作为经典社会学家,涂尔干、韦伯、齐美尔和帕累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联结的方法并努力实践,回答了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颖  褚倩 《经济研究导刊》2013,(31):232-234
近年来,高龄未婚的“剩女”群体不断地通过媒体被鲜明、具体地塑造出来,成为热门的社会议题。从社会学角度看,“剩女”何以为“剩”不是简单的个人婚姻现象,作为转型社会的特殊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家庭、媒体、社会多个方面综合作用构建而成的。“剩女”现象体现着性别分工,社会多元化、婚恋观念变化等各种社会现实,理解“剩女”现象也为认知这个转型社会提供重要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岗位评价和以岗定薪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方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上海市1 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子女教育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对农民工占用城市公共资源情况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确实占用了部分城市公共资源或公共服务,但这种占用是有限的,农民工并没有大量占有或公平享有城市的公共资源或公共服务。因此,完善制度设计,逐步实现农民工较公平、充分的享有城市公共资源,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工“候鸟式”迁移以及城镇化战略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左晓明 《经济师》2008,(7):214-215
“农民工”问题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农民工约占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的2/3,占整个产业工人的30%。其身份和地位与其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不相符,“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文章围绕“农民工”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荒"与农民工"求职难"问题非常突出,企业招不到工人,出现大量用工缺口,农民工大量返乡不愿外出务工。从"用工荒"和"求职难"同时并存的现象,深入分析了背后的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东南地区薪酬待遇吸引力减弱、产业结构发生调整等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农民工要转变就业观念和提升知识技能水平、政府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的意见,共同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时期。课题组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整体政策框架,即必须把以人为本、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作为根本要求,以扩大农民工转移就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和允许农民工进城落户定居为重点,加快推进劳动就业、教育、公共住房、社会保障、户籍等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所研究的组织,都是社会组织。也就是说,任何组织都是社会的组成细胞,任何组织都依赖社会而生存,任何组织都以其他组织和整个社会为外在的环境。既然如此,组织就应该协调同其他组织的关系,就应该为社会的和谐承担社会责任。从社会的组织形式上看,社会是各组织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杨美成 《经济师》2009,(11):233-234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和矛盾,是造成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种种不和谐现象的重要根源。中国农民工本身具有的量大、质弱、价廉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弱势地位。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一现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消除制度性障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郑风田 《新经济》2010,(4):93-93
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等沿海发达地区吸收了80%以上的农民工,可以通过户籍换建设用地指标的方法来解决跨省农民工的落户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建筑市场,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及自我保护意识造成了一些问题,为了建筑市场和谐发展与保护农民工权益,我们应采取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分析——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农民工养老保险是具有较强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其建立和完善只有在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推动下才能得以实现。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我国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具备可行性,具体支持措施有补贴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赤字,对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民工本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财政支持,尽快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建立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日益增多,大量的农民开始涌入城市形成庞大的"民工潮"。为农民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随着制度建设脚步的加快,在改革大潮中却出现了与国家政策相悖的"退保"逆潮,造成了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的怪相。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法学理论,探究"退保潮"频发的原因;结合国家新政策的颁行,进一步论述制度缺失是制约农民工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解决"退保潮"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