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交易层面的2000~2010年海关数据库和对外投资名录,通过双重差分法发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税的直接证据.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税,出口到低税国关联企业的价格会显著下降4.28%~7.79%,相应的出口到高税国关联企业价格会显著提高4.28%~7.79%;二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存在转让定价行为;三是双边税收协定对企业转让定价避税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以有效补充企业避税文献,并为中国反避税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叶 《消费导刊》2009,(17):86-8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问题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由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大多为跨国公司的关联企业,因此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在我国表现得也比较明显。本文首先阐述转让定价的基本特征,接着从具体的案例出发分析其避税效应,最后提出我国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各国政府注意到必须对关联交易中的转让定价,这一企业避税的主要手段进行规制。随着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加快对我国转让定价相关制度的研究,完善我国的立法,保护国家的税收投资者和其它企业的利益。本文将从关联交易的概念、表现形式、国际国内对转移支付的相关规定以及税法上对转移定价的控制的原则的理论分析等方面入手来探讨我国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的法律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珊 《消费导刊》2013,(6):83-8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为了实现其避税的目的,常常利用跨国经济活动中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谷歌公司的“双爱尔兰夹荷兰三明治”方法。通过对这种方式的探究,以便找寻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减少国际避税给政府税收收入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孙静 《商业会计》2006,(1):26-26
一、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一)通过经济方式避税。具体包括:一是利用转让定价的方式进行避税。主要利用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外关联企业之间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问接的拥有或控制关系,或者直接或问接地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控制,以及其他利益关系。在我国,  相似文献   

6.
转让定价是跨国公司在关联企业之间用来避税的方法之一.由于现代大型企业大多是集团企业,因此转让定价也会成为国内企业用来避税的方法.本文通过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避税方法分析可知两大石油巨头利用转让定价的方法为自身谋求了巨大利益.通过这一案例将分析我国现行转让定价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转让定价税制政策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巍 《商场现代化》2006,(35):353-354
转让定价问题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增强、跨国关联企业逐步增多的情况下而日益突出的重要经济行为。本文首先就避税与反避税行为中的转让定价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再次通过对转让定价税制政策进行国际分析和比较,最后总结各国税制政策,提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企业集团的经营模式,利用内部交易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关联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内部转让价格来进行避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在我国,非常保守的估价是每年因转让定价而损失的税收高达300亿元人民币。从税法学的角度对转让定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将其定性为狭义的避税手段,是一种脱法行为。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效应和政府防避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斌 《财贸经济》2003,(7):16-21
跨国公司为了获得转让定价的避税效果,着眼于通过经营活动的策划降低x值(子公司的税后利润汇回母公司部分的百分比)和TB值(子公司所在国的实际税率),即首先尽量避免将税后利润汇回位于高税国的母公司,以便使x值尽量接近于零;其次是将子公司安排在无所得税或所得税税率很低的国家或地区,即减少的值.政府防止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程序是认定关联企业的存在、运用正常交易价格原则、进行可比性分析、选择具体的方法对转让定价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企业集团的经营模式,利用内部交易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关联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内部转让价格来进行避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在我国,非常保守的估价是每年因转让定价而损失的税收高达300亿元人民币。从税法学的角度对转让定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将其定性为狭义的避税手段,是一种脱法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