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普遍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第一大股东的治理动力随着其持股的增加而增大。无论控股股东的性质如何,大股东持股都能够强化控股股东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但是,激励效应的强度受其性质的显著影响:流通股股东控股比例的解释力最强,法人股股东其次,国家股股东最弱。流通股股东随着其对公司管理控制权的增大,其激励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消极的激励功能转化为积极的治理功能。作为控股股东的流通股股东所发挥的积极治理功能还表明,流通股比例的消极治理影响根本源于流通股股东的非控股地位及其所产生的权利弱化。股权越集中,大股东参与管理改善的动机和能力就越强。对于中国现行的市场环境和法律制度而言,较高程度的集中控股是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另外,控股股东性质的改变也会导致治理激励强度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2.
股权结构的激励效应:基于公司价值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军 《经济评论》2007,145(3):122-127
法人股股东具有最强的积极性权益激励去改善公司绩效和提升公司价值,流通股股东具有最弱或最消极的权益激励和治理权力,国家股股东的权益激励介于两者之间(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在缺乏有效投资者保护机制的环境下,分散化股权结构不能成为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国家股并非是最无效率的制度安排;较之分散化的流通股,它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另外,同为非流通股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之间的显著激励差异表明:股权的非流通性并不是影响公司价值及其成长性的根本性问题,股权持有人的性质和身份才是影响股东治理激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1·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特殊,存在国有股、法人股等特殊股票。在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没有国有股与法人股之分,无论大小股东,所持股票都是公众流通股。而我国目前场内不能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大概是可流通股的2倍。在股权分置状况下,考察市场规模更有意义的应是流通市值占GDP比重,只有这个指标才能反映市场可能被操纵的程度。所以,仅就我国市场规模而言,目前推出股指期货火候未到。另外,我国的股市一贯有政策性的特点,尤其在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中,政府行为的痕迹很重。这就可能出现人为控制股票指数的行为,达到逼空或逼…  相似文献   

4.
1·股改投票表决制度问题。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投票表决制度的提出,其本质就是以调整和调和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两种相互冲突的利益为目标的妥协性法律制度安排。这项制度规定:临时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提交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具有最终决议权;临时股东大会通过的决议必须经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并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在这种制度构架下,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得到了尊重和体现,但是该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流通股股东没有提出方案或对方案进行适当修改的权利,流通股股东表决会议不独立且没…  相似文献   

5.
<正> 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否配股、如何配股,是关系到各股东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但是,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造成“同股同权同利”丧失其事实基础;而非流通股由于过于集中,往往处于相对控股甚至绝对控股。导致在决策时容易产生“一股独大”的现象,损害其他股东,特别是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本文希望通过对上市公司配股决策过程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样本是2001年1月1日至2001年10月15日召开股东大会(或临时股东大会),且审议有关配股议案的公司(其中包括著名的银广夏),共计99家。资料来源是各公司发布的公告。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超额融资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江 《经济导刊》2004,(5):63-66
在全流通市场中,所有股东的利益机制是一致的,所有的股东都会随着股票价格的波动受益或受损。在我国股权分裂背景下,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在资本形成中的资本贡献率差异悬殊,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在中国,控股股东一般都是非流通股股东)的价值追求标准与中小股东(大部分为流通股股东)相悖。流通股股东关注公司利润提高、财务指标改善,可流通股票价格上涨,从而获利于股利和资本利得。非流通股股东则关心净资产的增值,当股票价格的波动与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无关时,股权融资所带来的非流通股股东权益的巨额增值才是其真正的价值追求。中国证…  相似文献   

7.
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目标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这无疑是解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问题的又一次难得的机遇。该文提出: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应当尽快开放证券市场,使流通股与同股同权的非流通股特别是国有股,能有效地按照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在流通、转让中实现其最大的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上市公司的分类是研究上市公司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中对上市公司股东的分类又是对上市公司分类的最基本方法。经济学研究中一般将上市公司股东区分为普通股东和优先股东,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基本要求。也是经营者经营的基本目标是普通股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分类中却常采用国有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外资股、社会公众股这样的所有制分类方法。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法是在股票市场建立之初、目的错误条件下形成的分类方法,极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正确经营理念的建立和巩固,应该尽快彻底改变。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回顾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作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二元结构,即纯粹市场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  相似文献   

10.
在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在再融资增发中引入认股权证,尽管利益转移现象仍然存在,但由于认股权证的引入可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使得上市公司有能力在不减少自身利益和原非流通股股东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对原流通股股东进行了适当补偿,这有助于改变原流通股股东在增发过程中的不利地位,消除增发消息对上市公司的不利冲击及其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有效地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股权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饶茜  唐柳  刘斌  姜宇 《经济管理》2004,(2):82-88
实证研究显示: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与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均呈显著性倒U型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正相关。还发现国有控股型公司比法人控股型公司更倾向于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法人控股型公司与不具有控股股东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论证了股权分置格局下非流通股流通权的看涨期权性质,从而揭示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定性方面澄清了过去对"流通股含权"的模糊认识,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估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论股权分置的本质、缺陷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产权差异与利益分配格局差异,是正确理解股权分置本质的前提。资本利得收益权是流通股股东独享权利,这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点.并通过分析指出该项权利是流通股股东的核心利益所在。股权分置的根本缺陷在于交易成本畸高。股权分置仅仅是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流通股股东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才是股市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只有在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才能有公平合理的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产权博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以股权结构为解释变量,系统考察了股权结构封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在对行业、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等经济因素加以控制後,使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公司的2003年截面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的分析和假设检验表明:在不考虑行业因素的情况下,国有股比例封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股权集中度和法人股比例有正面影响,流通股比例没有显着正面影响;考虑了行业的因素,国有股、法人股的预期影响只在竞争性很强的行业成立。深入研究法人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它们之间呈一种U型曲线关系,国内其他学者所发现的倒U型曲线并没有出现。法人股股东持股比例在30%附近时,公司绩效最差。  相似文献   

15.
李庆峰 《时代经贸》2007,5(10X):1-2
论证了股权分置格局下非流通股流通权的看涨期权性质,从而揭示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定性方面澄清了过去对“流通股含权”的模糊认识,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估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配股和增发的相关者利益分析和政策研究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本报告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配股和增发这两种发行方式对于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 (包括参与增发的老股东、不参与增发的老股东、参与增发的新股东、参与配股的流通股股东、不参与配股的流通股股东 )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发现在目前国内证券市场 ,配股比增发更有利于各方利益的均衡。同时 ,实证研究发现 ,配股折扣率与流通股股东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 ,而与每股净资产增长率相关性不显著。这表明合适的折扣率配股方式在促进非流通股股东净资产大幅增长的同时更能保护流通股股东的投资利益。  相似文献   

17.
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股权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的理论模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两类典型的公司治理结构——经理控制和大股东控制以及“一股独大”的股东结构,运用博弈论方法探讨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价值的影响。本文首次提出了配股的“再分配效应”——配股导致价值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转移,配股的“股权成本效应”——在非流通股股东不认购的情况下配股能降低公司的平均股权成本以及“配股中的搭便车现象”——流通股股东明知配股有损于流通股价值,在个体理性的驱使下仍然认购配股。本文揭示了股权二元结构与现行配股制度的缺陷,有助于解释我国股票市场与上市公司的一些重要实证现象。  相似文献   

18.
范歆 《财经科学》2006,(9):37-43
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方式归纳为股本调整类(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非流通股缩股、流通股扩股)、现金对价和权证对价三大类,通过归纳两类股东的对价水平评价指标,以及两类股东的对价效用函数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等,通过7个命题依次证明了股本调整类对价方式的完全等效性,以及在忽略一些次要变量的情况下股本调整与现金对价、现金对价与权证对价的等效性,由此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各种对价方式统一起来、以一种单一对价方式表示,以及不同类或者混合的对价方式之间可以比较对价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我国股票市场重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因为股市建立之初是为国有企业筹资之用,所以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一些缺陷,造成非流通股占去了2/3左右的比例,而流通股只占1/3的比例,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却享有不同的权利,于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股权的分置现象.许多学者就这一制度性缺陷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股权分置改革与博弈论 股权分置改革制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非流通股股东获得流通权应当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支付对价的方案由非流通股股东提出,再由相关股东会议分类表决决定,即要求相关股东会议必须遵循二次表决均通过的叠加规则,将两方股东的利益交由利益主体自行裁决。制度设计的实质,是典型的以调整和调和两方股东利益为目标的妥协性法律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建构下非流通股股东有权提出股改方案,流通股股东有权赞成或否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