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产业内贸易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导模式的外贸易格局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和拉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重大作用,但这种传统的贸易模式已显出疲态,正经受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贸易模式从产业间贸易为主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转变成为中国提高外贸易竞争力、获取动态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内涵及其规律,并分析了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
李自若 《中国市场》2012,(19):84-86
本文以贸易互补性分析、贸易结合度分析、出口相似度分析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研究中南两国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得出中国对南非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仍较低,两国贸易联系不够紧密,中南两国贸易整体上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两国贸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2—2020年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依存度进行了测度,同时分析了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结果表明:中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互补性较低;双边贸易过程中印度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中印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仅园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并逐渐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印在蔬菜、棉花等20种农产品具有产业间贸易互补空间,7种竞争性农产品中有2种具有产业内贸易互补空间。中印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较低,且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更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中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印各自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差异化、推动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计算中日、中韩和日韩的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出以下结论:三国之间贸易量前10类产品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超过60%。其中,韩日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中日和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又高于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过这三国之间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很小。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德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和亚洲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改革开放以来,中德贸易逐渐由以互补性为主向着以竞争性为主的方向演变,本文以此变化为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中德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然后总结了中德贸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接着研究了中德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最后在分析影响两国贸易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德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2020年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竞争力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既有产业内贸易又有产业间贸易,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结构呈现水平型和垂直型混合兼具的特点,但以垂直型为主;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主要以设计类和工艺品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主,视听类、新媒体类等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特征的产品贸易额较少。在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中,我国需要依靠现有优势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鼓励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同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增强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进出口及贸易余额的汇率弹性要低于传统贸易模式,所以在产品内贸易模式下通过本币贬值以增加贸易余额和通过本币升值以减少贸易余额的汇率政策效果并不显著。本文以Ghosh(2006)的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对传统贸易模式和产品内贸易模式下汇率调整对贸易余额的影响进行比较,并着重考察了东亚生产网络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中国进出口额及贸易余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吟 《大经贸》2006,(9):21
8月底,美国新任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结束了她自6月初履新以来的首次访华活动。在京期间,施瓦布屡屡发出的声音是,美中贸易关系十分重要,两国应通过“悄悄对话”解决贸易争端。何叫“悄悄对话”?就是不用声张的时话,不必请媒体喧哗的交谈。几天来事实证明,施瓦布也言行一致确地践诺“悄悄对话”。8月29日中午,  相似文献   

9.
<正> 国际贸易自产生以来,就以快于国际生产的增长率发展。贸易学家将一国的劳动力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另一国消费者某种需要并索取报酬的活动叫做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产生以后,又以快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率发展。80年代中期,国际服务贸易额约占货物贸易额的1/5,到90年代初,已占1/4。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的挺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也是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变革的过程。早在17世纪,英国就对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贸易相对竞争指数、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以竞争为主,且出口相似程度较高;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双方贸易互补性也逐年下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