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杰 《经营者》2004,(7):82-82
<正> 这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的估计是,国外零售业的大冲击,有可能使我们的国有商业基本垮台。一定要说有利有弊的话,利的方面是,未来我们的生产必须按照国际零售业的标准决定自己的成本、产品质量和性能,对促进中国加工企业的不断按照国际标准提升发展有好处;但国外零售业进入,有可能产生的问题是:不采购中国产品。因为它是全世界采购,把最低成本、最好效益、最好质量的产品采购来交给消费者。一旦按照这种要求在全球采购,不采购我们企业的产品,很多生产企业就会无法生存。国外零售业有整合的五大优势。一是力量极强的销售团队。这需要长期培养,我们没有;所以对于销售机构的成功控制、消费者的意愿调查都没有办法进行。二是销售机构。怎么样设计销售机构,怎么样采购.一整套机构的运转,  相似文献   

2.
刘积仁 《中外管理》2008,(11):54-54
中国短期内在服务业获得竞争优势非常困难。而服务业的创新,也仍将来源于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郎咸平的出现使中国企业短短数日顿时划成两大阵营,知名、不知名的人士都要参与其中,因为这可是“主流”与“非主流”的争夺。  相似文献   

4.
即使地球上每个人都穿着我们制造的裤子,但如果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爱,缺乏对世界发展的推动和责任,我们还是不能称自己为大国  相似文献   

5.
糖是甜的,但中国糖业现在很苦。需求本来是平衡的,糖精却让人充糖——搅乱了市场。这种说也难说清的假冒,消费者不知道——到嘴里是甜的就行了;商家便宜大了——1元的糖精顶上50元的糖用。苦了糖业,苦了糖农。国家不得不下苦心要调理整治,为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  相似文献   

6.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3,(1):140-141
直到2002年12月的最后几天,传闻已久的松下电器中国100%独资化一事终于划上了句号。在给本刊记者的答复中,松下电器中国声称已经获得了中国政府的许可,并从2003年4月开始,对其包括制造、销售、研发在内的50家公司(合资37家,独资13家)担负起地域统括性公司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70%以上的企业都是以中国本土企业为跳板,即采取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方式进军中国市场.就在外资品牌在中国异军突起之际,一些原本叫得响的本土品牌却神奇地消失了.其实,这是外资品牌的品牌遏制战略发挥了作用,这是中资品牌在合资中遭遇的"不幸".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8.
9.
可口可乐真的疯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岩石 《中外管理》2008,(10):22-22
在可口可乐的天价并购背后,是跨国公司供应链金融模式所取得的成功。本土食品业公司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在一连串的“天价”收购之中改换门庭!  相似文献   

10.
整两年了,饱受金融危机之苦的亚洲人,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昔日的辉煌可能重现。中国在庆幸与这场危机擦肩而过的同时,一种担忧依然挥之难去——  相似文献   

11.
曾鸣 《中国企业家》2004,(7):119-120
20多年来,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发展。一方面,通过代理,贴牌生产,合资企业等方式,与跨国公司合作,学习其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随着自身实力的加强,又与跨国公司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2.
《东方企业家》2009,(9):24-25
2007年毕业于美国威廉斯大学的美国小伙子Stephens.最近来到上海找工作.很多美国人认为他疯了,竟然跑去一个非英语国家。但Stepheas却有自己的理由:美国本土有着两位数以上的失业率.而中国却有着机会。当然.最关键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工作机会。  相似文献   

13.
杨壮 《中外管理》2008,(6):52-53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外出的动力,来源于中国一批出色的企业家在中国本土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崛起,脱颖而出。然而,过去几年海外扩张的事实是:不少中国“走出去”的企业,面临巨大的中西管理文化融合问题。不论是贸易型的企业,如:长虹、海尔;或是科技型企业,如:华为、中兴,都面临如何迅速地实现中西文化融合,减少管理摩擦等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无论“匹女”还是“匹男”,想要抓住市场这匹马,就需要了解其中规律。  相似文献   

15.
16.
《中外管理》2010,(4):72-75
在整个中国都在就丰田召回事件激烈争论时,本刊邀请了多位日本企业和精益管理专家,共议事件背后的深层次管理问题,探讨中国企业通过这样一个事件可以从中收获和思考什么。相信,我们的企业读者需要更专业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杨沛霆 《中外管理》2009,(10):12-14
适逢60周年国庆大典,举国欢腾。但居安思危,永远是我们企业家必备的心态。为此,我们在面对成绩、面对喜讯时,不妨冷静沉思一下:我们还欠缺什么?  相似文献   

18.
19.
杨光 《中外管理》2005,(6):24-25
2005年3月-4月,可谓众多跨国日用消费品巨头们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空前未有的梦魇岁月。  相似文献   

20.
潘德军 《质量跟踪》2001,12(12):6-6
加入WTO,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此,我们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与国际接轨的大文章。因此,我国企业必须从强化经营管理理念入手,提高整体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