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首要目的。目前中国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甚大, 其原因在于转移支付非均等化造成的地区间财政能力的不均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改变现行体系中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相悖的因素,最终建立起以均等化拨款为基础的转移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财政非均等化问题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客观上通过“分母效应”改变了各地区常住人口人均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规模,再结合我国人口主要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一流向特点,可以说,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转移支付制度的非均等化效应。但是,由于转移支付制度无法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导致人口流动缓解转移支付制度非均等化效应仅仅停留在通过常住人口分母基数增加而形成的“数字游戏”之上,是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的病态下的“正效应”。要使人口流动真正发挥良性的分母作用,需从流动人口管理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两方面同时着手。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我国逐渐扩大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使得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和使用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计算公式以及基层政府财政困难,财政转移支付的管理不完善、监督不全面以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因此,想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在实现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必须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而使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完整和有效。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加拿大的均等化转移支付是联邦政府和省政府财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均等化转移支付的目的是使省级政府在税率水平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前提下,有能力为其居民提供合理的、可比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加拿大国内各个地方的繁荣程度不同,各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水平也不同,通过实施均等化使联邦政府能够帮助生活在欠发达省份的加拿大人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是联邦政府的经常性财政收入。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由联邦直接补助到省级政府。均等化转移支付是无条件的,省级政府…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财政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对此文章提出实现财政转移支付横向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建议,如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目标应定位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平衡地区间财力差异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从财政转移支付形式演变的政治逻辑看,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不具有财力均等化效应。为此,笔者提出财政分权体制下转移支付制度创新的路径:一是调整反映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二是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三是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7.
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支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先测算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示各区县公共服务总体均衡水平较高。随后评估财政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发现转移支付具有较强的总体财力均衡效应,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中心城区与郊区两大区域内与区域间的财力均衡效应直到2005年后才逐年放大,有效地缩小了区域内与城乡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据此建议:转移支付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重心应该是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区域分布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财政转移支付在民族地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要突出对民族地区特殊困难和特定扶持对象的倾斜,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更大的效用。完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需要从实际出发,加大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额度。促进民族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财会》1999,(8):29-31
转移支付制度,即政府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能力均显不足且依次递减,但中央的转移支付总体上并未实现与各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地方上解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性较强,应适当调整。税收返还降低了中央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应适时取消。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最强,应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专项转移支付有较强的负相关性,但应缩小规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大,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平衡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国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模式,并分析国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支付制度理应在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研究发现,由于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管理弱化等原因,随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逐步扩大,其政策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为完善转移支付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须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推进转移支付法制体系建设、规范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制度以及提高转移支付制度透明度四个方面对转移支付制度建设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13.
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形式进行重新设计,总体思路为:以因素法为核心,以均等化财政服务为目标,加大用于地方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资金,减少非均衡化如税收返还、定额补助、结算补助和专项补助等方面的资金,对转移支付形式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自1994年伴随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转移支付制度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本文通过对宁县财政转移支付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了转移支付应当注意的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转移支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区域发展的财政措施。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在概述上海市对区县转移支付的基本情况后,重点分析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及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转移支付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与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逐渐增大,在关注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功能的同时,不应忽视财政转移支付可能带来的预算软约束问题。财政转移支付不是一定带来预算软约束,但通常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期望会引致预算软约束。纵向财政失衡、政治和改革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政府责任重叠、均等化标准模糊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可协商性与随意性,客观上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期望,为预算软约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田红 《审计文汇》2006,(11):23-24
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一种补助。它是以备缎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一般所说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转移,是中央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重要的预算收入。目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税收返还,因为有一定的计算公式可循,相对于其它转移支付方式来说较为规范和透明,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8.
转移支付是分权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要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必须改革现行分税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构建完善的转移支付法律体系,强化转移支付监督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转移支付效率,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19.
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确保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基本均等.促进地区间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浙江省从1995年开始。积极推进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浙江省通过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一实证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有人认为分税财政体制导致了基层财政困难和地区间差距的日益扩大,但实际上分税制只是有关政府间公共财政资源的初次分配,其目标是财政分权而不是均等化公共物品,只要存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形成地方政府间财政能力的不平衡,真正以财政均衡为目标的制度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才是财政均衡的制度保证。不可否认,政府间财政能力不均衡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制度性障碍。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