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我国股票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将更加紧密,国家宏观调控应该更加关注股市运行发展。同时,针对股票市场的调控提出了应该坚持的四个原则以及实施调控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票市场带有明显的政策市特征,是因为政府出于多种原因考虑既要抑制股市下跌又要控制过度上涨。但是,股票市场本质上是内生性的,股票市场运行遵循着固有的自然规律。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股市资金供给和实体经济来影响股票市场。本文建议,货币政策在战略上应考虑实体经济,只是在策略上需考虑其对股票市场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2000年到2009年月度数据为样本,以股票市场为契机,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变动两方面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定位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路径,探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本文运用计量方法,选用2000年至2007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协整关系并对股市规模和经济增长做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由经济增长到股票市场发展的双向因果关系,而股票市场规模扩张及股市活跃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5.
杨军  孙雁 《金融纵横》2002,(7):35-36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和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长期分割,使得我们在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和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的重要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降低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资于股市,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关注股市是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这种影响效应有多大.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国股市健康良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泡沫合理范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股市泡沫的高低对于实体经济的长期投资有着吸引抑制的作用,过高或过低的股市泡沫都不利于股市、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资本的获利本能出发,联系股市泡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从绝对泡沫和速度泡沫两个方面对股市泡沫的合理范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泡沫过高、速度泡沫过低会造成股市筹资困难,影响实体经济的长期成长性;绝对泡沫过低或速度泡沫过高会吸引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大量回流到股市中,同样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还对我国政府干预股市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秦福忠 《中国外资》2010,(12):47-47
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一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该国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股票价格的变动在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促进的作用的同时,也制约着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文献综述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有:Wachtel和Rousseau(2000)以及Beck和Le-vine(2002)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发展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指标可以作为预测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但是,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要比上述理论分析复杂许多,许多学者的分析表明我国股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经济的晴雨表,有时甚至与宏观经济走势背道而驰。陈朝旭等(2006)、孙霄翀等(2007)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论证了我国股市存在依赖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关联关系,在经济繁荣时期我国股市与实体经济才表现出较好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资源配置场所,其不断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的标志,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股票市场有宏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的作用,是反映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可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来看,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宏观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率的情况下,与此同时我国股市却出现了长达四年的阴跌行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背离走势的情况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股票市场是一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股票交易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结构变化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股票市场的运行又受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彤势的制约。从整个国民经济看'经济运行周期和股票市场行情的周期性变化之间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袁里。本文就中国的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刻,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也日益紧密。股票市场的发展迫切要求货币政策关注股票价格的变动,而股票市场本身又积极地传导着货币政策。我们应改革货币政策运行体系和股票市场运行机制,以最终实现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具体案例,它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渐进式改革的整体特征,从理论研究来看也与中国经济改革相一致。《中国股市变迁三阶段论专题系列》将中国股市的发展置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力图真实、详尽地回顾和描绘中国股票市场 20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胆剖析其中隐含的深层次问题,为研究中国股市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由于篇幅较长,本刊将分期刊登,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宏观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认识到需要将金融摩擦纳入到当前主流宏观经济模型当中,然而目前主流文献集中于刻画银行部门的信贷渠道,对股票市场的关注相对不足。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中引入股票市场,提出了一个关于股市周期与经济波动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从经济的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分析了股价波动对实体经济作用的传导机制,并讨论了中央银行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发现:股市涨跌通过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显著影响我国经济波动;为了更好地平抑经济波动,中央银行应该将股价波动纳入货币政策的决策考量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票市场弱“晴雨表”功效的解释:IS—LM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美国股票市场相比较 ,我国股票市场呈现出弱“晴雨表”功效。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现行的稳健性的货币政策下 ,我国股票市场所形成的货币需求增量可以影响实体经济中的货币存量 ,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使得股票市场反映实体经济整体运行态势的功能弱化。另一方面 ,由于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改革影响人们的预期 ,同时由于当前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导致财富效应、Q效应难以发挥效应 ,通过股票市场来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弱化。本文运用 IS-LM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如何更好地促进股票市场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增长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探索中国银行业、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衡量经济增长、银行发展和股市发展三个方面的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影响,但较微弱;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经济发展对两者发展的影响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红 《上海金融》2002,(6):18-21
随着一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日益深刻,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日益紧密。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迫切要求货币政策关注股票价格的变动,而股票市场本身又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之一,为此,我们应改革货币政策运行体系和股票市场运行机制,以最终实现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良性互运。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影响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0~2006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对中国股市财富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股市存在微弱财富效应。股市财富效应对总消费的影响较小,一是因为股票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二是因为政府行政干预过多、股票市场法制建设滞后等。因此,为扩大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的作用,要采取措施提高股票市值的深度和广度,改善股市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兰军 《中国金融》2012,(16):69-70
股市兴衰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增长。应深入分析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活股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稳步增长股市兴衰直接关乎宏观经济增长。应深入分析我国股市持续低迷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激活股票市场,增加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稳步增长。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股票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直接投融资市场,具有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繁荣活跃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金融危机真正的根源是其虚拟的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金融经济的运行跟实际经济脱离;而中国股票市场股票的价格表现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真实的公司业绩表现二者是脱节的,业绩好的公司股价会跌的,业绩差的公司股价可以猛涨.这实际上是很荒谬的.这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根本问题.希望找到问题根源,股市要进行结构改革,国资管理部门与监管部门要关注股价表现与实体经济表现,找出建立联系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