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C—D生产函数模型,检验了1986—2006年我国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正效应;在财政农业投入的各分项中,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成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有利因素;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则由于总量偏少、体制障碍等问题,对农民增收作用较弱。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加大财政农业投入、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促进农民收入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为了提高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在"三农"上面的投入也加大了力度。把强农惠农政策实施透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稳定大局、促进农民增收、释放农业潜力的需要和必然条件。但是,财政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在实施上还存在一些很显著的问题,就高台县来说,其整体的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从本质上来看并没有发生改变。为解决好上述问题,应当把重心放在完善农业投入增长长效机制、健全财政支农法律保护、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转变财政支农观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突破公共产品资源瓶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鸿 《农村经济》2006,(2):49-51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农民增收有显著的正面效应,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在公共产品供给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对农民增收产生了负面效应。因而,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趋利避害,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枫 《山西农经》2023,(9):170-172
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阶段,民生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三农”方面,随着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的推行,农村经济有了质的飞跃。在我国农村与农业发展中,地方财政向来是关键助推力量,尤其是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随着大量财政支农资金下发,有效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提高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与县级财政资金使用积累大量宝贵经验的同时,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农民增收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事业发展迟缓、项目收益达不到预期以及县级财政资金存在使用不合理、管理混乱、绩效评价与监督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对新农村建设与县级财政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完善策略,以期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县级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效,助推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农民收入变化特点及结构特征,构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收入分析模型,测算各类资金对农民增收的关联度系数,为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重要的突破点。当下,农民增收主要靠自己,但在短期内,财政支农是农民增收的引爆点。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财政支农效果显著,农民大幅增收,基于此,文章以遂昌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与财政支农政策的现实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本文深入分析公共财政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及财政支农政策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财政支农政策现实优化。  相似文献   

8.
温勇 《山西农经》2020,(1):76-77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模式。但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民增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2004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并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年初,在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下发《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一号文件,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初步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种粮的积极性,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新的转机。但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文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2007—2020年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粮食总产量等因素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四川省丘陵地区示范县——射洪为考察对象,对其卓有成效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市场主导下工农联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阐明了该模式对四川省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招商引资是经济技术协作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要求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审时度势,坚持科学原则,更新招商理念,调整招商策略,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工作水平,才能达到科学、协调发展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牧区土地产权的三个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牧区存在着土地产权的三个不对称,从而导致了我国牧区在土地制度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就此,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牧区土地产权不对称的表现,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农业劳动组织的分化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日本农业,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其经营组织也在迅速地分化。本文利用多重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劳动组织的经营要素,明确劳动组织分化的规定要因,探讨个体经营如何形成经营组织并且顺利运转的理论机制,在分析农业经营中劳动组织的状态及发展方向的同时,阐明劳动组织的分化对于提高生产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强 《农业经济问题》2001,22(10):48-53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政府为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促进全国经济均衡、快速、持续发展 ,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目标而作出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实质及最终目的就是从根本上铲除贫穷。因此 ,西部大开发既为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机遇 ,又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对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缓解和消除贫困现象 ,将产生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经过农村体制改革 ,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和组织实施“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较之原来的土地补偿标准有了较大提高,体现了征地补偿的公平性,防止了征地补偿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征地难度.但是也造成了相邻区域补偿水平相差太大,不同地却同价,依然采用老的计算方式和政府定价,未完全体现土地价值等问题.应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征地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农村道路投资的减缓贫困效果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力争明确解释道路投资对缓解贫困的效果。文章通过双差异比较和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道路投资前后项目村与对照村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贫困状况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道路投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市5个贫困山区(县),修建技术等级较低的砂石路对农户收入的提高有较高的回报,且减缓贫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nsequences of dramatic price fluctuations on the global iron ore market between boom and bust for the Swedish communities Kiruna and Pajala, located above the polar circle, in the years 2006-2018. It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the Swedish state’s reorientation towards neoliberal policies that have entailed reduced state involvement in peripheral communities still dependant on heavy industry. This reorientation was manifested in the Mineral Strategy presented by the liberal-conservative government in 2013, in which the state was prescribed a role as facilitator of investment of foreign and private capital in the Swedish mining sector, but not as an active owner or developer of mining enterprises. The neoliberalisation of Swedish mining has established a fundamental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communities whos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wellbeing depends on long-term state commitment, and the state whose main interests are aimed at global capital flows rather than the maintenanc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peripheral regions. This conflict remained latent as long as global mineral prices were high, but as boom turned to bust around 2012, it was activated in a way that highlighted asymmetric relations of pow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sparsely populated and resource-rich north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densely populated south.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研究我国城市水管理,深化城市涉水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市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稳定的水资源供应保障和优美、和谐的生态与环境保障,以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可持续发展水利转交,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水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责现状,总结归纳了我国城市水管理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水问题的具体表现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体制改革、法规政策、行政管理、经济调控和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一个傣族村寨为例,利用不同模型计算了傣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结果表明,以教育衡量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很低,但以信息获得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此外,在以是否参与赌博为代表的社会收益率方面,教育年限的作用不显著,初中以上教育程度对是否参与赌博有正的影响,而信息获得水平的影响却是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