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有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伟大民族。中国历史上的理财思想和赋税制度与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密不可分,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财政史》课堂理应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在《中国财政史》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致使该课堂难以发挥其传承中华文明阵地的作用,因此,财经类院校有必要对《中国财政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是有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伟大民族.中国历史上的理财思想和赋税制度与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密不可分,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财政史》课堂理应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在《中国财政史》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致使该课堂难以发挥其传承中华文明阵地的作用,因此,财经类院校有必要对《中国财政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林枫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4):1-5
长时段的中国财政呈现出明显的物质主义倾向:农业税从“以丁为本”向“以地为据”转变;财政制度改革以简化征收程序、保障财政收入为基本着眼点;商业税收与“重商”“抑商”并无太多关系;“贡”的实用性、官营事业的追求,主要出自财政考量。由此直接导致国民对于政府财政政策、措施的反向选择,呈现出中国传统经济的若干近似于“经济转型”的变动轨迹,但这些似有变化的经济形态,实际上意味着中国传统经济自身发展不足以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从长远来看,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财政对地区均衡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调节资源配置;二是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财政对策是: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定合理有效的区域性税收调节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涵盖发展的属性、战略、方针、道路、模式、目的等诸元素,是人们对发展关系总和的正确理念和根本看法,具有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本质特征。财政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财政部门作为承载财政工作的主体,必须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统揽财政工作的指南,将其融入到财政每项工作和每一活动之中,以进一步厘清理财观念、转变理财方式、提高理财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架构,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财政理论缺乏将中国改革作为一个特殊过程、从改革发展全局视角对财政改革的逻辑进行探讨,导致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基础的讨论缺少相应的实践对照和改革语境。探寻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财政逻辑,是构建和发展中国财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的有益探索。本文以40年改革实践的特殊过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回答"财政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贡献"为理论命题,总结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为改革进程承担成本和提供发展激励的实践逻辑。这种归结形成了中国财政理论认知区别于既有财政理论的特殊性,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财政关系的实践形态,有助于客观评价40年财政改革绩效、展望未来财政改革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构建契合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财政理论基础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的中国农业财政支持政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各国农业保护受到WTO规则的硬约束。中外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结果是弊大于利。世界农业政策趋于农业支持。农业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值得质疑。受国际贸易和国力的限制,农业保护难以如愿。只有农业支持才能使我国市场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农业财政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财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炜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4):60-69
本文从总揽全局的高度探讨一些有时空跨度的重大问题,包括近10年来财政运行中的PI题与矛盾分析、财政矛盾产生的体制性分析、战略机遇期财政在改革发展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财政自身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四个方面。文章认为,经济中的诸多矛盾正呈现向财政集中的趋势;财政矛盾成为考察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窗口,其解决也必须着眼于体制;未来财政运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战略机遇期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财政职能总体上将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加快县乡财源建设、壮大县乡财政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本文从财源建设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加快县乡财源建设的必要性,并在对江西、西藏、沈阳、大连、青岛等五个地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县乡财源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而从合理划分财政收支范围,为县乡财源使用提供政策支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为县乡财源提供有力保障;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为县乡财源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营造和优化财源建设发展环境,为县乡财源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县乡财源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改革重点(总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二是优化支出结构、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健全"事权及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与财权相适应"的体制;三是改革完善税收体系、调整完善分税制体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体系和统筹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财政体制;四是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五是调整财政层级,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以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与财权相适应改革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依据"收入体制完善、支出体制攻坚、预算体制突破"的总体思路和"先收支体制配套改革、后预算体制改革"的顺序,按照"两步走"战略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第一步以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为切入点,推动支出体制与收入体制联动改革,健全各级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与财权相适应"的新体制;第二步以预算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动财税体制健全与完善。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要围绕科学发展观具体实施:要围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要围绕转变...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由于国有企业制度老化和不完善,导致了一系列的财务风险,造成大理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当务之急是分析研究不健全的制度,找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期降低风险。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有效经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一、建设发展型财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一)建设发展型财政是推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的时代要求。1.财政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是发挥财政政策功能作用,促进产业 相似文献
15.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预算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体现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而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是改进预算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持续的经济增长伴随着政府诱致型的波动是对这些年中国经济最合理的刻画,本文在此背景下讨论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波动的根源.利用1994-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经济具有双面作用,一方面财政分权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导致中国经济的波动,而波动的根源是分权体制本身.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和预算软约束的相互作用会激励地方政府无论在经济衰退期还是繁荣期都采用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正是这种财政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