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政府通常采取宽松的财政或货币政策。而在经济发展过热时期,则实行紧缩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有时也采取紧缩与宽松的混合经济政策。具体到欧盟国家来说,由于近年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拖累,再加上欧盟内部投资与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出口行业遭到了严重冲击,为此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以应对国际经济变化.这些措施的实施,既是应急之策,更是长远战略,是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关键之举.本文利用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对这些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力求找出最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3.
一次突发事件,一场危机,不管它有多利害,总是要过去的,总是要被人类战胜的。必胜的信心决定必胜的结果,战胜“非典”就是这样。尽管有的人,有的媒体,有的国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用了非常规的渲染力度,好像中国从此就会陷入一蹶不振的泥潭,中国经济从此就会走下坡路。但事实最终告诉大家:这只是一个短暂冲击而已,它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仍然在快车道运行。当然,透过这场危机,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可以总结出一些有用的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最突出的,一是暴露出现行政府管理体制仍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二是显示出… 相似文献
4.
"我们已经步入衰退,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降低利率刺激经济的手段已无能为力",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部分成员认为,"金融体系的混乱使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的效果尽失,即使有后续的货币政策行为,对提升经济增长也不会有多大的作用",国内有关学者将货币政策比喻成绳子,可以有效地"拉住"经济过热,但却无法"推动"经济增长……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如何调整?本文在对此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2000年是中国宏观经济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经济开始出现了稳步增长的势头,主要原因是国际经济形势大好转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因此,2001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同时,在2001年我国极可能加入WTO,将面临崭新的对外经济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产生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1994年至2012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状况,并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提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将会是什么取向?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表示,2013年宏观调控政策仍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政策工具将会出现新的组合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宏观经济发展中,政府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人力资本政策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政策手段。本文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践,重点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机制、政策局限性和政策风险,进而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不同政策组合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石·李守荣·自1993年下半年整顿金融秩序,执行“约法三章”以来,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我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物价涨幅明显回落。这充分证明,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 相似文献
11.
12.
13.
前一段时间.中央经济会议.曾经很明确的指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趋向.如果用一两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对政策的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那么这里面关键一条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保持稳定性并不是今年刚刚提出来的.实际上这几年我们一直在 相似文献
14.
从近4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增长过快的势头得以扭转,工业、投资、新开工项目增速以及生产投资领域的价格水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经济正在朝着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存在调控过度的危险,明年经济可能转冷。笔者认为,尽管目前调控政策效果明显,但是导致本轮经济增长趋热的部分诱因依然存在。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保持连续性,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导向的“有保有压”调控方针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市场经济体质日趋完善,国家宏观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也是十分复杂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导向,国家可以正确地运用财政政策来为证券投资决策服务。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实施的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结合证券市场的变化,总结二者的必然联系和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传统计划调控手段功能作用的削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已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是否稳定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和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研究正是对理论体系的梳理,并以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为背景对政策搭配必要性并采用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IS— 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它代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改革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解。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决于IS和LM的形状和斜率,因此只有改变IS-LM模型的特征,即改变IS和LM的斜率,使宏观经济效果尽可能与预期目标一致,这样才能增加边际消费,促进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主性增长动力继续得以保持 从国际环境看,2005年世界经济将由强劲回升转向平稳增长,总体经济环境略差于200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比2004年降低0.5-1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率将降低1.5-3个百分点。国际环境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石油价格的走势。由于2004年,国际油价在需求大大超出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和投机三大因素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20.
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固定与浮动汇率体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利用蒙代尔-费来明模型比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不同汇率体制下的有效性,并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