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芦晓星 《魅力中国》2013,(23):106-106
作为一门立足于舞台的演唱艺术,声乐演唱包含了两个有机部分:“表演”和“歌唱”。成功的声乐演唱者应完美结合“表演”和“演唱”。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歌唱功底深厚,还有着优秀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更好的论释一首作品.更精彩的完成一次“二度创作”.就要求歌唱者在舞台上做到“神形兼备”。以充分的艺术表现力带着观众“身临其境”,并给予观众艺术美的享受。本文对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及其培养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每一个声乐演唱者都能够关注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去进行培养与学习。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离不开想象.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认识想象、把握想象、发挥想象是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汤红娜 《魅力中国》2010,(19):165-165
歌唱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歌唱者在演唱技巧和声乐表演上,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心理调控是歌唱者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基石,更是歌唱者在声乐表演时完整表现艺术作品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东 《魅力中国》2013,(31):124-124
随着现代声乐舞台表演的不断发展,肢体语言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声乐舞台表演中,使得声乐舞台表演水平的不断提升。因为融八了肢体语言,促使声乐舞台表演更加完善。不仅能够使表演者生动的演绎出声乐舞台表演的内涵,同时也促使欣赏者充分的理解声乐舞台表演的内涵。本文通过声乐舞台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探讨了肢体语言对声乐舞台表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月霞 《魅力中国》2009,(27):69-69
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声乐专业的形体课一直沿用舞蹈专业形体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本文针对高师声乐专业形体课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形体课的改革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想象是最重要的心理机制之一,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在声乐训练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采用举例法对想象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加以探讨,分析了想象之于呼吸、共鸣、调节咽喉状态和表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魏娟娟  魏莉丽 《魅力中国》2010,(14):145-145
钢琴表演艺术不仅仅局限于独奏表演,它含有许多分支,声乐伴奏便是其中之一,声乐伴奏的演奏要求是很高的,钢琴演奏者大量演奏声乐伴奏,经常与声乐演唱者合作,会在铜琴演奏方面得到许多的帮助,使演奏者不断的探寻完美表达音乐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聂文超 《魅力中国》2013,(26):98-98
中国声乐艺术是中国音乐界里璀璨的一颗明星,它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下的艺术精粹,在中国音乐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当中,声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有了独特的传统声乐艺术,才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本文就声乐艺术在中国舞台中的表演缺陷着手研究,探讨声乐舞台艺术表演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9.
丁煦 《魅力中国》2014,(2):98-98
在舞台的表演中,演员服装的色彩搭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观众并不能很清晰地看清楚角色的服装具体细节和样式,但是,色彩却能第一时间传达给观众信息。对于舞台服装而言,其审美层次的要求可以说是第一性的,它不同于人的生活服装。舞台服装讲究在舞台上的审美性和舞台效果,讲究整个表演中的协调和烘托作用。在舞台的表演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色彩也是有着自己的作用和表现能力的。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情感,也向观众传达着不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高师声乐教学应该如何与艺术实践更好的结合,使学生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的适应社会,是声乐教师亟需关注的一项课题。在传统的基础声乐教学基础上,通过启发和引导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校内的艺术实践舞台上找准自己的方向,调整情绪,积累声乐表演经验和各种临场技能,为高师学生步入社会增加有力的筹码,发挥在校期间艺术实践经历的真正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柯军 《魅力中国》2010,(22):53-54
人们谈戏曲,多侧重于“本体”,如剧本内容、演员表演、美学价值等,不大注意它的“载体”。 通常说,戏剧有四个要素:演员、观众、剧场、剧本。如果说“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剧的本体的话.那么这个本体必须通过“观众”的参与方能实现。没有观众的自说自话是无所谓“表演”的。正如物品,只有进入市场,面对顾客的购买,才能称之为商品。在戏剧范畴内,演员与观众谁也离不开谁,两者对立统一,共同构成“戏剧”。  相似文献   

12.
都辉 《魅力中国》2013,(31):184-184
我作为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教师.深知开设《音乐表演课程》的重要性,无论是器乐演奏还是声乐演唱,都离不开舞台的表演。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站在台上。手不知道往哪放。脚不敢动。眼神不定,老师或者观众在台下看着很不自然。甚至觉着难受。再看看那些舞台经验丰富的演奏者或演喝者,在舞台上的游刃有余,气场十足。完全能够征服观众的心,让人看着就是一种享受。这之间就是差刺,但是也不要一味的认为这就是“天赋”。演员在台上的一招一式,每个眼神,都是精心设计和排练好的。因此只有《音乐表演课程》能够教会你如何做。  相似文献   

13.
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存在着演员的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演员有着自身真实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动作表情,另一方面由于舞台表演和剧情发展的需要,还要根据所塑造的人物的特点,从舞台角色的角度构筑另外一套情绪情感及神态动作等等,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话剧演员来说,能否正确处理表演过程中的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将是决定表演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雪梅 《魅力中国》2013,(31):115-115
共鸣是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演唱方法,对于声乐演唱有著巨大的帮助作用。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演唱的质量。女高音演唱家有着独特的声音特点,利用共鸣进行演唱可以为声乐表演带来质的飞跃。本文主要探讨了声乐演唱中女高音共鸣技术的实际运用措施,旨在提高女高音声乐演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芳  付铉 《黑河学刊》2010,(4):37-38
声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是赋予声乐作品以生命力的创造行为。声乐演唱艺术的二度创造应忠实于一度创作的内容与情感,富有歌唱意境的联想与想象,把握好感情,体现个性,恰当地运用演唱技巧。  相似文献   

16.
马永辉 《魅力中国》2012,(29):19-19
做为一名戏曲演员,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够受到台下观众的认可,对自己所塑造的人物产生共鸣。与舞台上的另一个“我”体验着同一个悲欢离合。而怎样能使自己的表演获得成功呢?我认为演员本身对角色的塑造应拿捏好尺度,过之或不及都会影响到舞台角色塑造的状态,以下是我的几点小小认识。  相似文献   

17.
陈纳磊 《魅力中国》2014,(12):75-75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更是以其刚柔相济,细腻传神的表演风格,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尤其是受少年儿童所青睐。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就十分赞赏木偶艺术,曾题词:“神奇的木偶艺术,华夏之光”。作者认为要想让舞台上的木偶表演栩栩如生,不仅需要演员深厚的木偶基本功,并且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其加入的许多舞蹈等歌舞形式的元素,对演员形体方面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木偶戏剧发展现状,来探讨木偶表演与演员形体之间的关系,希冀寻找出对中国木偶艺术发展更高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樊淑芳 《魅力中国》2014,(8):163-163
把子功是戏曲表演专业训练演员形体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戏曲演员身韵的灵魂。本文阐述了把子功教学的训练特点和主要规律。并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了把子功教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要点。  相似文献   

19.
冉启端 《魅力中国》2009,(19):182-182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遣核心,无论是文学的作词音乐的谱曲或是歌唱的表演,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而作词与谱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书面的词曲有声化,产生声音的直觉美感,才可能最终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离开了语言也就无所谓声乐艺术的形象表现。  相似文献   

20.
李培 《魅力中国》2013,(14):77-77
戏曲演员要想得到观众的称道和认可,务必要掌握好“五功四法”,并能娴熟地驾驭它,尽可能完美地使它在舞台上得以展现,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形神兼备”的表演能力。作为戏曲演员,对“表演”最熟悉不过,因为它是每个演员所应具备的艺术修养和功夫,然而,由于演员的表演层次深浅高低,又因文化程度、自身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