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圜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确实成为帮助世界走出危机、恢复成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SMEIF:现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萧务,请问世界银行是否有制定一些货币政策以挽救经济?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14,(1):30-33
过去的2013年,世界经济在危机与徘徊中,且行且调整。放眼望去,逐步走出危机的美国经济还尚未站稳,欧元区在艰难中调整,日元大幅贬值,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冲击。但在各经济主体中,中国经济却始终一枝独秀,虽历经危机,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2012,(12):12-13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圜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确实成为帮助世界走出危机、恢复成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危机中,中国经济逆势而上2009年,世界经济终于开始走出危机的阴影,逐渐恢复增长。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无疑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成为世界上最先企稳回升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世界经济怎么走?中国经济怎么走?迄今悲观看法多,乐观看法少。国际金融危机远没有见底的迹象,全球经济增速还在下滑。中国经济能否抑制住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较快实现“软着陆”,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日前在北京说,尽管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不过他预计2008年中国的经济增幅速度仍将高达10%,增速较去年的11.4%略微放缓。世界银行4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则预测2008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将达到9.6%。在全球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今天,中国会成为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吗?  相似文献   

8.
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形势的继续低迷、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高通胀都使得世界经济形势越发扑朔迷离。走出危机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7,(50):21-22
在今年5月于北京举行的联合国LINK项目研究中心的半年度会议上,LINK中心、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小组对世界经济前景进行了预测。 房地产泡沫破裂和次贷危机引发的潜在金融危机是导致美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之一。尽管LINK中心的这次会议对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带来的风险进行了讨论,但并未对有关风险给予过多重视,会议最后对世界经济前景进行了非常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现在,描述世界经济可以用“衰退”代替“二次探底”的说法,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是表述不同。 在众多知名经济学家中,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的预测最为“全面”:“全球经济今后可能面临全新且更加危险的局面。多数发达国家已用尽财政政策活动空间,宽松货币政策也已用到极致。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尤其令人担忧,欧盟的结构性缺陷阻碍了有效经济改革的实现,使其成为全球经济将要面对的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导报》9月16日】整整一年过去了,一年前爆发了6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世界经济。为了描述整个危机发展的轨迹,人们往往喜欢使用拉丁字母,于是在过去一年里出现了“字母大赛”,乐观者认为,经济走势将呈V字形(快速进入并快速走出危机),现实者认为将是U字形(长时间筑底,顺利回升),悲观者认为将是I字形(跌幅很深,看不到摆脱危机的明确前景),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6,(52):33-33
世界银行12月13日公布的半年度经济行情报告发出警告说,世界经济正处在新的转折口,很可能开始准备软着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考察1999~2007年期间IMF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预测数据,结果发现,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存在偏低倾向,对中国经济预测的悲观倾向更明显。其次,本文考察了世界银行的预测数据,结果发现,世界银行对世界经济的预测也存在偏低倾向,对中国经济的预测过于悲观。最后,本文比较了IMF和世界银行的预测,结果发现,二者在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准确性上差别不大,IMF稍微优于世界银行的预测;二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均存在严重偏低倾向,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预测的悲观倾向更大。  相似文献   

14.
世界银行22日在首尔发表的《2009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世界经济将下降2.9%,全球贸易将下滑10%。其中,发展中国家GDP整体将萎缩4.5%。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指出:"危机之后的一大特点乃是世界经济力量和经济增长模式需要重新平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作为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将目睹自己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下降,而与此相对应的中国大陆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力量,它的条件和理由在于:一是中国大陆强有力地应对了这场危机,且仍有继续执行当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二是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复苏,其他国家和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的后世界经济情况一直不太好。根据联合国《1993年世界经济概览报告》的统计,世界经济1990年的增长率为1.6%,1991年为0.2%,1992年为0.6%,估计1993年为1.5%。世界银行估计1993年为1.1%,而且到1994年也不会有大的起色。这样,90年代前5年的形势就不太好。 这是一种“低迷”状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这几年都是低速增长,不同步地进入经济危机,而走出谷底时又复苏无力;  相似文献   

17.
“下半年要比上半年好,明年要比今年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在“2009苏州企业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中国有望在2010年走出危机,比世界经济提前复苏。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6,(51):33-33
世界银行13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受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3.9%,明后两年的增长率也将维持在3%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分析 自2006年,美国爆发爆发严重的次贷危机,并迅速升级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带来强大冲击,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这次金融危机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已一年多,大量分析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危机的成因、性质及其通过金融衍生品方式所形成的危机转移和扩散方式。然而,对这次危机的最终涉及面到底会有多广、持续时间会有多长、对实体经济的伤害程度会有多深,目前在经济学界还没有取得共识。因此,通过对经济长周期的剖析来考察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处在经济长周期中的什么阶段,将有助于我们判断世界经济今后的走势,研究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并走出自己独立的经济增长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