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所谓债转股是在国家组建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以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债转股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的过程中,实际上成为企业的“阶段性”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后,可以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的形式收回这笔资金。实施债转股是一项政策性很…  相似文献   

2.
刘昌国  杨伟 《技术经济》2001,20(3):18-21
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 ,利息负担过重 ,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造成了银行资产的大量沉淀 ,形成了引发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针对这一情况 ,政府出台了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的新政策。该政策不仅关系到国企解困的进程 ,而且也将对部分高负债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日前出台了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并以此作为投资主体 ,通过收购原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 ,实施债转股的政策。该政策估计将取代 1995年出台的“优化资产结构”试点的挂帐免息政策 ,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国企改革以及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措施。一、债转股政策对企业的影…  相似文献   

3.
对“债转股”的冷静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凯 《经济师》2001,(1):18-19
1999年4月20日,我国成立了第一家专门经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随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挂牌成立。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国家把“债转股”作为国企改革的一剂良方,期望它能使国企脱困,使银行走出经营困境。“债转股”是否能使银行和国企走出困境?本文对“债转股”的有效性提出质疑,目的在于指出当前“债转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债转股”工作如何有效的进行。从1999年4月到现在,“债转股”实施的时间才一年多一点,难以说明它对促进国企、银行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债转股”的冷静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辉 《经济师》2001,(1):25-25,37
为加快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对一部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这一“杀手锏”于1999年正式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信达、东方等四大国有独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挂牌成立。截止目前,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企业有500家,将分批进行转换。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有可能实行债转股的资产高达12000亿元。然而,国企是否因为此举就能走出困境,转变经营,争创效益?银行是否因为被剥离不良债务而能避免金融风险?资产管理公司能否将股权变现,顺利退出呢?债转股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  相似文献   

5.
缪喜玲 《经济论坛》2003,(13):28-28
一、“商业性债转股”的特点及实施条件“商业性债转股”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债务转化而来的股权。我们首先要把这种商业性的债转股同我国正在进行的在国企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特定的、政策性的债转股区分开来。“政策性债转股”,就是将国有企业欠国有商业银行的钱转换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对企业的股权,由原来银行同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投资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为按股分红,AMC依法行使企业股东权利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政策性债转股”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来运作,…  相似文献   

6.
1999年,以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业务的中国信达、华融、长城、东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先后成立,2000年,国家经贸委分四批提出债转股企业建议名单和4596亿元待转债权,并经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贸委、财政部共同协商最后确定债转股企业580户、金额4050亿元;同年12月下旬,在580户企业中已有569户企业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签订了协议。由此可见,国家把债转股作为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又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性举措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据有关专家估计,未来几年有可能实行债转股的资产在12000亿~20000亿元,从此巨额数字可知债转股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能否发展和国家宏观经济面的转好,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如果成功了,它标志着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国企举步艰难以及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并发症”,如果失败了,又会使我国大中型企业自“拨改贷”以来近二十年的改革成果付之一炬。  相似文献   

7.
债转股的诞生给当今的经济理论界带来了众多的话题,一方面称: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债转股违背规律办事,I必然会遭到惩罚;另一方面称:债转股主要解决银行呆账严重、企业呆账率高的当务之急,更有人将其比喻为政府提供的最后的“免费午餐”。笔认为上述的观点都带有片面性,没有领悟到债转股的真谛所在,本试图阐明其与当前国企改制、国际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趋势的紧密联系,并从其运行的风险入手来讨论如何走好这步棋。  相似文献   

8.
王晖 《财经科学》2000,(5):69-71
对符合条件的国企实施债转股是我国推进国企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债转股的主要目标,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债转股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迫使债转股企业付出相当代价的方式规避债转股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建立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股权的退出道德。退出方式包括企业内部人员持股,兼并与资产重组,回购,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9.
曹慧  周兴荣 《经济论坛》2002,(17):18-19
“债转股”方案运作的机理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形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并对企业实施债转股,形成新的股权关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待企业经营好转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兼并、合并、股份回购等方式收回投资。上述环节环环相扣,即资产收购、资产管理、资产处置三个方面同时展开。实施“债转股”后将形成企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三赢”的格局,对于我国目前的国企改革来说可谓是一剂良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债转股”的有效性 我国目前企业的资本结构普遍表现为高负债率。对七个城市的国有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债务中,有20%是不良债务,即使按照这个比较保守的比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政策的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有企业脱困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1999年9月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定“债转股”协议,这标志“债转股”工作迈开了第一步。“债转股”政策具体内容包括: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华融、长城、东方作为投资主体,依法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对部分陷入财务困境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实行债转股。与此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可以不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实施“债转股”工作。它是银行部门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债转股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的许多国营企业都掀起了争搭债转股政策班车的浪潮,为了使债转股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进行下去,达到中央预期目标,我们需要对债转股操作加以规范。一、消除对债转股的错误认识为了摆脱目前许多国有企业亏损状况,国家出台了债转股政策,这种政策的出台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企业采取比债权人更有效的重组措施,实现对其资产权益的有效追索。在实施债转股的过程中要消除一些国有企业及其有关部门认为这是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是纯粹为了免除企业债务过重,帮助重债企业走出困境而推出的一种优惠政策的错误认…  相似文献   

12.
1999年9月2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北京建材集团就北京水泥厂债转股事宜达成协议并正式签约,这是我国实施债转股的第一例。 债转股政策出台后,被某些媒体渲染成国企改革的“末班车”、“最后的晚餐”。据报道,北京某国家部委的办公大楼前车水马龙,前来公共游说的,既有各地的国企厂长经理,也有党政要人。有人说,这种情形比争取上市还要热闹。据统计,到去年9月,全国正式申请债转股的企业有500多家。有一个市就有600多家企业急欲搭乘这一所谓的“末班车”。随着东方、长城、华融等另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运转…  相似文献   

13.
张承耀 《资本市场》1999,(12):63-64
<正> 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资本金不足以及社会负担重等问题的7项办法。在这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债转股”,甚至有人形容为国企脱困的“杀手锏”。但是,对于这一政策的内涵,各类主体显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特别是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对此项政策抱有极大的希望,认为债权转股权就是豁免债务,就是国家又增  相似文献   

14.
债转股与国企民营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转股的实质是将长期存在于企业的债权转为银行的股权,债权持有人转为企业的投资者(股东)。笔者认为,这一思路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国企民营化。 债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往来应付款和银行借款以及企业发行债券、购置设备产生的长期应付来偿的债务,它影响着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以及所有者权益对负债的保证程度,长期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就会使企业处于资金运行不协调状况,资金流动发生“停滞”,周转不灵,最终使企业处于停产或被债权人要求清算的困境。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说,财务会计是通过一系列程序处理后的财…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问题是我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方面,国企财务状况不断恶化,造成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因资金短缺而难以维持,成为企业改革深化、企业制度创新的现实障碍;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比重不断上升,资产质量下降,不仅严重制约了银行的商业化改革的进程,更加大了宏观的金融风险。为了根本扭转这种局面, 1999年3月以来,国务院先后成立了中国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债转股”走出困境。 所谓债转股是指在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  相似文献   

16.
对“债转股”几种模式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巍 《经济师》1997,(7):13-14
对“债转股”几种模式的再研究●魏巍近来,不少同志对“债转股”的设想产生了质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在考察了大量的资料后,认为“债转股”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可行性,关键是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借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机完成对某些严重亏损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二是...  相似文献   

17.
李群  李秀林 《现代财经》2000,20(7):19-22
债转股是国家为解决银行巨额不良债权和企业沉重债务负担而推出的一项政策,它是继“拨改贷”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又一重大改革,也是为化解金融风险探索出一种成功的模式,但是也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本文就债转股运作中财政面临的四大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叶谦  曾宇平 《经济论坛》2000,(20):13-14
债转股是为国企解困和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措施。我国借鉴了西方国家通过成立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有效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些经验,结合了我国现阶段经济情况和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于1999年组建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SMANAGEMENT CORPORATION),简称AMC。国有商业银行把不良资产剥离出来,分别交给本行成立的AMC,AMC将商业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对企业的股权,希望借此在形式上消除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过重的债务负担,变更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资金的运用和管…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决战年。债务负担沉重已成为阻碍我国国企改革的重大障碍,如何使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债转股”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它对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实施“债转股”,还应注意配套工作的到位和实行。  相似文献   

20.
债转股是经济学界、金融界酝酿已久的事情,但因法律和操作问题拖延至今。去年7月份,国务院已原则通过《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的若干意见方案》,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也做了明确的阐述。至此被媒体称为“国企改革的最大动作”的债转股终于启动了。该政策估计将取代1995年出台的“优化资产结构”试点的挂帐免息政策,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国企改革以及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措施。一、债转股的意义所谓债转股就是将原来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企的持股和被持股,或控股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