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技术进步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选取2015—2020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技术进步在数字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科技人才数量越多,数字经济对于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越明显。据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营造良好技术进步环境、构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希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从生产关系变革到现代农业经济体系重塑,从全面进行乡村改造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不同体制条件下不断演进,其基本逻辑在于动力塑造中对个体与组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邃思考和不断调整。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考虑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动力、资源注入、市场联结等问题,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出发,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激励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介组织与农村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市场经济,要求各市场主体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否则就会在市场活动中处于不利地位。从河北省情况来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家庭作为农业的经营主体,市场交易效率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在培育农业产业经济组织方面下大力气,解决农村经济的组织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呈现出“中西部>东部”的总体态势;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就越明显。分维度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更强劲。  相似文献   

5.
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角度来看,需要大力发展小城镇;从把住宅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的角度来看,需要城乡住房市场的形成,需要住宅建设方式的转变和住宅产业的现代化,这样我们看到,小城镇住区开发正处在一个交叉点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6.
二元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在经济不发达但发展速度较快的雁北地区中,怀仁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198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373.35万元)和农业总收入(8,610.29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130%和196%。在这样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我们调查的总印象是:农村经济在前几年由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现在又出现了从工副业突破,向农业、工业、运输、建材、建筑、商业、服务业等方面综合发展的趋势,可以简称为农(大农业)工(广义工业)商(第三产业)综合发展趋势。这种从总体上来看的综合发展趋势,从分工分业的角度上来看就是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于这种发展趋  相似文献   

8.
1994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市场十分关键的一年,从全国农村经济的态势来看,虽然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就,但是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体制快速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背景下, 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也慕露出不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已初显苗头而且可能继续发展, 将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贺雪峰 《开放时代》2023,(2):148-162+9
从区域角度认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从经济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可以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用占不到5%的国土面积,承载了接近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接近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东部沿海地区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分城乡的城市经济带,城市经济带内的农村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内在组成部分。然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正在流失,农村变得萧条。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内,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各种挑战,更有诸多机遇,也就形成东部沿海地区诸多创新。这些创新是在回应东部沿海地区挑战,无法也不应该成为中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是农村小康建设的推进器郭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农业的科技生产力水平过低,小生产和传统农业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现代化农业在相当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停留在理论与探索阶段。这已严重地影响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农业强国的内涵与特征为切入点,从理论上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基于我国农业强国的发展现状,从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扩大内需四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对内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对外提升我国农业全球影响力两方面提出推进农业强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强化农业发展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推动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可以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谌昱 《技术经济》2002,21(11):9-10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的的市场化农业发展之路。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规模化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必须将这三者作为一个有机体来考虑 ,农业的发展问题才能根本得以解决 ,农民收入的提高才能有保障 ,农村经济才能不断发展。1.农业产业化应赋予现代化的内涵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研究农业产业化必须从农业现代化这个基本的发展方向来研究。离开农业现代化这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孤立地研…  相似文献   

13.
谈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家庭(简称为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主体。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被计划经济禁锢的农村生产力。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弊端逐步显现。其具体实现形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从农业发展现实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来看,合作制家庭农场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最佳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实现的根本出发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农村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只有制定正确的政策,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邓小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和前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臧秀清  郝庆禄 《经济论坛》2003,(1):57-57,26
秦皇岛农业现代化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被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之后,农业经济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起步。到2000年秦皇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主导产业群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7%,农村二、三产业比重达78%。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57.3亿元,增长19.5%;税金3.45亿元,增长8.2%,农业和农村经济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一、秦皇岛市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推动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数量少且缺乏规模效应。从量上看,…  相似文献   

16.
宫希魁 《经济学家》2003,(3):120-121
确定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它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农民的状况只能得到局部的改善和短期的好转,传统的农业社会难以融入现代社会之中,从而阻碍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以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后农村又一次深刻变革,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广大干部、群众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带着这个问题,作者到河北省沙河市北阳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一、北角村概况北ill村位于沙河市东北部,距邢台市区8公里,有5500亩耕地,4500多日人。1.农业生产基础雄厚,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北阻村是邢台市农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全村有变压器18台…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演进过程中,农村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城市区域规模不断扩张,传统的农业逐渐被现代化的农业所代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渐下降,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几乎都经历了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市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温州各县(市)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城镇化与温州特色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综合性问题。从表象上来看,农村城镇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居住、工作和生活在城镇,镇域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但实质上,农村城镇化是以农业发展为前提的、非农要素或产业在城镇聚集而引起农村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变化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对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改善三产业间的结构、增加人民收入和就业门路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温州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最强和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其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自身的…  相似文献   

20.
任权 《经济论坛》2006,(19):25-27
一、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欠发达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主要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经济总量小,农业占经济比重比较大,是我国二元经济中较落后的一极,是工业化进程比较慢,现代化水平不高的一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瓶颈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从这个意义上说,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整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实现了现代化,那么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县域作为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是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的交汇点,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村向城镇转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