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探寻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对策,6月中旬,我们到九台市卡伦镇、德惠市米沙子镇、农安县烧锅镇、长春市南关区新立城镇和绿园区绿新大市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受益匪浅。我们认为,当前这些小城镇已初具规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国家兴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体系,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跃式发展.一、思想创新壮胆力创思是创新的基础.解决思想突围、观念更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攻破的堡垒.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突破思想观念上的禁锢,破除束缚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才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祁华清 《经济论坛》2000,(14):30-31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在我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城镇“农村病”、有城无市、耕地减少等现象常常困扰我们。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发现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1小城镇数量多,规模过小,要素集聚能力弱。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存在一种数量冲动,小城镇遍地开花,结果造成城镇生产要素配置均衡化,许多小城镇达不到应有规模要求。据 1984年标准,小城镇人口规模至少在 2万人左右,而…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我国小城镇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当前应如何在政策上确保小城镇加速健康发展?我谈点粗浅意见。一、小城镇发展必须要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为目的。近几年来,我省农产品供给过剩而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乡镇企业布局分散造成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难以释放而农民生活品质亟待提高等矛盾和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拉动经济增长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发展小城镇对化解这些矛盾将会产生…  相似文献   

7.
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苏莉萍 《城市建设》2010,(4):513-513
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发展小城镇: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一项中长期任务,各国城市化进程既遵循着一般共同的规律,同时又有其特点和与其国情相适应的具体模式,我国城市化具体模式是发展大中城市与发展小城镇同时并进,在城市化进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增长极;一是发展大中城市;二是发展小城镇,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疆地区一般来说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的不发达地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就是一个边疆、山区、民族三位一体的农业州,农村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84%,人均耕地只有1亩,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迟滞了农业集约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全州尚有37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不能解决。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城市化是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脱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欠发达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有效发展极。边疆民族地区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缩小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距,就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小城镇建设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有效的发展小城镇?如何改善小城镇的条件?如何保持一些小城镇的传统风格? 一、小城镇建设势在必行。小城镇的建设起到连接大中城市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狠抓小城镇的建设与管理是一大战略。例如,义乌市的卫星城镇之一——大陈镇,是一座古老的小城镇。近年来,随着义乌市场在国内、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外来流动人口急速增加,义乌城区人均占地少,地价高昂,处处高楼林立,加上义乌旧城改造,城市成了钢筋混凝土森林。而大陈这座小城镇则起到沟通城市与小镇的“桥梁”作用。它距义乌城区20公里,有商贸小区、工业小区、文化娱乐小区,它为解决义乌城区的就业压力、住房紧张等起到了缓冲作用。同时,它的辐射功能遍及周边村庄及兄弟县的一些边远小镇,还吸引了一大批经商、打工人员。大陈这座江南小镇既有小城镇的繁华、文明,又有山区的幽静和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着以下特点: 一、建制镇数量增加,乡镇(即政府驻地小城镇)数量减少,基层政府驻地小城镇总量减少.我国的小城镇主要由建制镇和乡镇组成,此外还有少部分非政府驻地小城镇.  相似文献   

13.
蒋欣文 《经济师》2014,(7):56-56
小城镇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存、居住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小城镇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农村城镇化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这是目前急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发展小城镇,必须建立起适应币场经济环境的发展机制,遵循小城镇发展的内在规律,大胆突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办法、旧制度、旧政策,更多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促进市场要素在以小城镇为核心的农村区域的自由流动和组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小城镇经济。l遵循市场规律,提高小城镇人口聚集度。传统户籍制度制约了人力资本的有效运行,使得劳动力资源不能随利益机制的驱动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目前,虽然小城镇户口已经逐步放开,但仍具有一定的分隔功能,主要是转户收费和变相收费等问题。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小城镇不能解决住房、…  相似文献   

15.
发展小城镇 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巨大进步,河北省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1978年以来,河北省小城镇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总体发展水平已处在全国中游行列。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如毗邻的山东省,河北省的城镇化比例尚不足对方的一半,距离建设部提出的2000年全部完成小城镇规划的要求差距还非常大,因此很有必要重新认识小城镇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小城镇,一是有助于广大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快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并从聚落形态上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向城市的靠拢。二是小城镇的发展是国民经…  相似文献   

16.
发展小城镇切忌遍地开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应当清楚:“城镇人口”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亦即并非让农村人口住得更集中,他们就成了城镇人口。划分“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标准本质上说应该是人们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只有人们主要从事二、三产业,生活方式改进了,“农村人口”才会真正变成“城镇人口”。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这些新迁入的居民中仍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只能还算是“农村人口”。如果有些“小城镇”的居民中这种“农村人口”占了更大比重,那么它们充其量只能算是人口更为集中的“大村庄”。笔者认为,很多中西部省份所谓的“小城镇”正是这种“大村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承载形态,苏南农民创造的小城镇几乎同时与乡镇企业突起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二十多年来,苏南的小城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试图以此为背景,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对苏南小城镇建设作一些理论上的探索。 思考之一把实施小城镇战略放到苏南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来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小城镇的发展,对集聚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繁荣农村经济,致富千家万户,起到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作用。据资料记载,1983年地市合并之前,苏、锡、常三市…  相似文献   

18.
王晓东 《经济师》2002,(5):96-97
西部地区城市化的最好选择是加快小城镇的建设,这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小城镇发展中必须从全局出发统一考虑、各项改革措施配套并且实施到位。  相似文献   

19.
江瑞平 《发展研究》1998,(10):42-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全国各种类型的小城镇已发展到55000多个(其中建制镇14500多个,乡政府所在地集镇37000多个,农村小集镇1000多个),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的6.7倍,而且功能也大大加强。有关资料表明,小城镇吸收的乡镇企业的劳动力占全国乡镇企业劳动力的50%,小城镇创造的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乡镇企业产值的57%。从近20年来我国小城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我国来说,既是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也是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需要。这些年,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推进小城镇建设,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农业商品化牵引型。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以农业的商品化为催化剂,汇集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兴起了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农业商品化和农村工业化这两股力量交汇作用,催生了“交点”地区的农村城镇化。研究珠江三角洲经济奇迹的学者们就把珠江三角洲城镇化轨道概括为“农业依托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经历了“三级跳”的发展轨道:农业商品化─—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