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人才的竞争,在国际竞争中人才竞争更是至关重要。通用电器作为著名的跨国企业在其人力资源管理之道上必定有值得国内企业学习的地方,本文将从整体上以美国通用电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相比较,提出我国企业需要借鉴和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就失去了竞争的后劲。我们始终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制定规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本文主要结合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意义及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才的培养不光存在于理论上的教导,更在于实践的应用。如何提升基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改革,成为改革教育的关键所在。通常做法是到企业学习或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践,而现阶段,通过将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高校实习实践基地的方案。详细研究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会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探讨,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相关难题。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各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更为看重。而教育领域作为输送人才的基地,更应看清形势,积极优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应合理优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体系。为学生营造更加先进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对自我产生正确认知,积极的面对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促进他们健康、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资金实力和企业规模的竞争,更表现为企业之间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到努力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家的科技发展,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提升。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寻找更优秀的技术人才,人才的管理成为各个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特征以及竞争的实质的基础上,以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例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战略的现状和问题,包括片面追求高学历,忽视创造力,没有实现人员合理配置,缺乏合理的激励制度以及人才流失。因此,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战略需要实现人才的综合性招聘,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以及降低人才的流失率,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服务的竞争、企业内涵的竞争、企业文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因此,新时期国有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略,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人才储备策略,不仅要重视外部人才的引进,更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为储备人才的成长提供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导读]深圳市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通过这一灵活的新型用人机制,为企业补充新鲜科研力量,培养造就专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教成果转化。近年来深圳抓住新机遇,大力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兴科研人员“求贤若渴”。在此背景下,我市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通过这一灵活的新型用人机制,为企业补充新鲜科研力量,培养造就专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9.
罗洪昌 《商业科技》2014,(5):106-10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各大企业的关注。当今社会的主要竞争体现的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企业各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是以员工为基本构造主体的社会单位,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种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对于构建企业高绩效的工作体系的作用已经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陈琳 《中国市场》2014,(13):120-121,134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其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所以,应严格遵循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内容,将"教育、学习、实践"融为一体,在基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层面上,创建增强学生工作才能的教学模式,进而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养、技能化的人才。本文简要以会计类高职院校为例,分析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相似文献   

11.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技术、资本和管理手段的竞争,更根本的是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内蒙古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种种弱点,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为指导,在分析研判各类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内蒙古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做了深入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在这样的知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越来越被企业重视。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对营销人才培养的对接上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不能实现营销人才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均衡。以江西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其营销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中,提出以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培养的目标,以当前国内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为培养依据,在实践过程中实施导师制,灵活弹性地设置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形成其专业发展特色,从而有助于营销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的竞争中获取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项目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实践,将课程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转化成各种项目来让学生学习。项目化教学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增加动手能力,让学生们对企业有更深刻认识。在《Photoshop平面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对社会进行调研,制定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按照项目化教学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就业更方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竞争愈来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基础和核心是素质和能力,所以,必须开发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拓展训练来提高组织及其成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晴 《中国市场》2014,(13):53-54
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人才,当今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识别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从分析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入手,对企业管理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企业如何管理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的竞争从某种程度来讲就是"人才"的竞争,招聘是获得"人才"的第一步.招聘工作是否有效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各项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的招聘水平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其科学性、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改善.为提高企业招聘的有效性,笔者从明确正确的招聘理念、规避在招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制定科学的招聘流程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营销实践教学。建设校企合作校外营销实践基地,才能保证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就是以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内容,这对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人才的就业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分析了目前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并给出了建议:规范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实践教学规范管理、加强在校外实践基地学生的纪律性、开放学校消费市场激励合作企业与学校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19.
廖水香 《商业研究》2002,(11):146-148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企业间人力资源实力的较量。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人才的合力作用,将是决定企业有无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增强企业凝聚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知识经济在竞争中合作发展的时代特点的要求。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为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握好两大基本原则:整合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重视研究员工的心理需求,建立“以人为本” 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企业文化中学习与创新文化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高海英  杨哲 《北方经贸》2008,(1):151-152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目前,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认识不足、实践基地建设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学校在实践基地建设定位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因此,通过学校主动寻找企业合作伙伴、寻找联系产学双方合作的媒介、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这样的途径和方法,建立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基地,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能型人才,为老工业基地建设和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