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庆主城区城郊27个小城镇是主城区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心城区向广袤农村地区过渡的区域.深入研究新时期近郊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充分发挥小城镇衔接城乡的纽带作用,保护好主城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征,率先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小康社会先行区,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重庆的“314”总体战略部署、构建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的需要,也对推进城镇化、完善主城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抗战防空疏散的近代重庆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出于安全需要,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主的后方城市开始了向乡村疏散的"自救"过程。在疏散的同时,乡村也迎来特殊的建设机遇。几年下来,疏散促使重庆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开始了城市化的发展。疏散过程中形成的新的聚集点,成为战后规划卫星市镇的首选,奠定了今天重庆主城区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3.
计划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夹心层"住房保障问题,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9月28日,重庆主城区第7个、也是年内主城区计划的最后一个公租房项目——"城南家园"破土动工。至此,该市公租房开工总规模超过1200万平方米,超过了全年1000万平方米的计划任务。由于目前住房问题日益突出,重庆积极探索城市住房供应的市场加保障"双轨制",以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公租房受到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富国 《乡镇论坛》2010,(20):16-16
<正>2009年以来,重庆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实施"阳光工程",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帮助20余万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实现了重庆的劳务输出由异地输出向就近转移和返乡创业的转型。重庆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在浙江、福建、广东以及重庆市主城区等地,建立了农民工就业基地,运用政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源摸清城市建设发展实际状况。采用2010、2020年两个时期全国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10年期间36个大中城市建设扩展用地数量规模与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对城市建设发展空间形态变化及主要问题进行初步摸底,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部分城市建设规模增速大、城市扩展蔓延情况突出,土地利用趋于粗放;东部地区城市建设扩展普遍规模较小,且以城区内部挖潜开发为主,城市向紧凑集约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建设用地扩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地扩展度量指标、缓冲区分析及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对深圳市1996~2000年、2000~2005年、2005~2009年三个阶段建设用地的扩展特征及交通的驱动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各时期深圳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重心和强度差异明显,1996~2005年建设用地处于扩张期,扩展强度不断增加,重心向西北转移;2005年后进入减量增长阶段,扩展强度降低,重心转向西南。2全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式在不同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沿交通线路跳跃组团布局、向轴向填充带状发展、再向逆向扩展为主转变,城市规划、产业发展政策、房地产开发、城中村建设等是重要的驱动因素。3证实了国内学者关于"城市扩张中交通轴线具有明显的轴向引导作用"的观点;且有了新的发现:交通轴线在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引导效果。4未来深圳土地利用调控应从对内挖潜、对外拓展、转变规划思路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内陆开放背景下重庆主城区空间重构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年份的统计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全面分析了内陆开放背景下重庆主城区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内陆开放以来,重庆主城建成区向外扩张以连片蔓延和大规模跳跃式扩张为主,扩张过程规整有序;扩张速度和扩张方式与经济发展及内陆开放政策呈现时段性一致。(2)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总体数量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业用地比例下降和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上升;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变化表现为工业用地郊区化迁移和园区化整合,商务办公用地由中心高度集聚向多点、多核分布转变,住宅用地在主城边缘连片蔓延或在飞地工业用地周围扩张,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演变具有明显的内陆开放时段特征。(3)在内陆开放背景下,经济发展和制度环境变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内陆城市空间重构驱动力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运用遥感方法分析了1995-2010年沈阳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以"资金流"为视角探讨这一时空过程的动力机制,分析了"资金流"作用的影响因素。"资金流"不但影响沈阳市城市空间的扩展速度,还影响扩展方向。1995-2010年沈阳市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总体呈多方向扩张。分为三个时段:1995-2000年,以南—北向轴带扩张为主;2000-2006年,以东北—西南向轴带扩张为主;2006-2010年,多方向均匀扩张明显。沈阳市城市空间扩张与"资金流"变化具有一定的契合性,沈阳市的"资金流"在该时期经历由匮乏到充裕、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演变过程,同时城市空间扩展也经历了由慢变快,由轴向扩展向多方向扩展的变化过程。分析表明影响"资金流"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大事件和行政区经济。  相似文献   

9.
《楼市》2014,(Z1)
正"‘飞地’现象是城市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中心区断开,职能上却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两山板块’尽管地属临平,但随着城市化进程,随着世纪大道,随着半山隧道开通,无论是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两山板块’更适合作为杭州主城区的‘飞地’,成为杭州人置业性价比首选板块。"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中房协城市开发委员会秘书长王平在"两山板块"价值论坛上这样评价这个区域。  相似文献   

10.
重庆曾是一个以军工为龙头的工业城市,因而在近十几年的企业改革浪潮中受到的冲击更大。一场从原劳动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变革,对于重庆市来说,比大多数城市的国企改革显得更加艰难。那么,重庆市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现状如何呢?我们以重庆市主城区48家国有企业为样本,对他们的人力资源部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重庆市农民新村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贯彻落实重庆市委三九会议关于建成2500个农民新村的决议,科学合理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三个差距。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重庆市农村目前贫困人口、贫困村仍较多,城乡差距较大,有必要通过城乡统筹的农民新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布局较零散、规模小、基础设施差、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在新村建设中应探寻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重庆在农民新村建设上已有大量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后续农民新村建设应积极吸取以前新村建设的良好经验;重庆农民新村建设还面临新村选址、资金保障、农民入住、农民退地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结论:为有效解决重庆市农民新村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切实推进农民新村建设,可以开展新农村选址适宜性评价、构建以"地票"交易资金为主体的多渠道融资平台、加大农民新村建设及退地宣传力度,建立完善促进农民入住新村相关办法及退出原有宅基地补偿机制、在新村建设之前与农民签订新村入住协议及退出宅基地复垦协议。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主城规划转型与理念——以重庆渝中区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渝中区作为主城规划的重点和关键,在直辖前后,其规划转型有七个显著特征,一是规划指导思想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转变到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二是规划管理从注重局部转变到整体建立体系;三是规划调控从改善居住条件为主转变到致力于城市整体功能完善;四是规划布局从推动半岛开发为主转变到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五是规划策略从大规模旧城改造转变到推动旧城有机更新;六是规划手段从定点拆除违法建筑为主转变到综合整治空间环境;七是规划技术从平面分析为主转变到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运用。新时期,规划工作提出了八项规划理念和方法,一是追求新区与旧城的和谐共生是构建和谐城市的战略目标;二是强化"一极三区一带"的功能区划是整体协同发展的合理空间布局;三是加快储备地块按规划改造是健全城市功能的迫切要求;四是合理定位重点区域的功能是建设服务强区的基本保证;五是加快《渝中半岛城市设计》的实施是突显城市个性特色的主要内容;六是坚持"下半城"保护与更新是延续城市文脉的必由之路;七是推进城市景观综合整治是提升城市艺术的有效措施;八是确保城市规划的法定地位是城区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紧凑城市--重庆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庆都市区同时体现着集中和分散相统一的空间发展过程.通过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的分析,以及对重庆、香港、上海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了重庆都市区一心两圈的宏观结构和多组团、分片集中紧凑的城市空间规划发展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洪涝问题日益突出。论文选取东北地区某老旧小区,利用暴雨管理软件SWMM构建了该区域降雨径流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设计下的雨水管网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模拟了低影响开发(LID)措施组合布设的径流控制效果。研究得出,采用LID措施后可以有效控制区域径流总量、削低流量峰值、改善节点溢流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宋翼 《价值工程》2012,31(35):40-4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城市现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居住聚落形式。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的提出,以及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人们对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在居住区建设园林景观将大大的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感,是有助于提高民生水平,整合调节城市功能,促进和谐绿色发展的重要工程。因此,积极探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对与解决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遗憾,是当下城市发展与规划,构建和谐新城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张青 《价值工程》2014,(31):114-115
随着城市发展的目标从扩大规模转向提升品质,塑造城市空间特色,打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文本通过对宣城市的现状资料的分析,总结出宣城市城市空间特色的问题及对策,并提出实施与管理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代网络型城市的区域规划理论思辨--长株潭地区的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城市地区网络化组织新理论,对全球化时代城市空间发展的非场所性进行研究,对传统中心地规划理论下的长株潭城市地区发展政策和概念性规划研究工作进行反思,提出了建设长株潭地区网络型城市地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秦萧  沈山  武廷海 《城市问题》2012,(7):7-12,29
随着美国大都市区的城市蔓延,城市增长管理工具备受关注。具有弹性和导向性的城市服务边界管理成为城市蔓延主要的管理工具之一。辨析了城市服务边界的概念,构建了城市服务边界界定方法的技术框架;运用城市现状服务边界与建成区边界的叠合分析,判断了城市无序蔓延区和服务低效区的位置与规模,以控制和引导城市合理发展;运用城市规划期末服务边界与规划区边界的叠合分析,可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从而较为科学地调整城市规划区范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城市流强度划分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雷菁  郑林  陈晨 《城市问题》2006,(1):11-15
利用计算城市流强度的方法来划分江西省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得出江西省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中的四个层次的城市,通过计算对划分结果的分析,证实利用城市流强度来划分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是一种切实有效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