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法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它体现了国家运用法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经济法基于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基本特征的深刻认识,捕捉到二者互补、互动、互长的客观规律,立足于不断发展、普遍联系的辩证立场,对二者的良性互动做出了法律回应。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是处理公法与私法、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二者之间的法律。从本质上讲经济法就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这是由于经济法具有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也是经济法的功能和作用与政府适度干预紧密的联系。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与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经济是经济法存在的前提,经济法又为经济服务。经济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主要起到合理的控制政府干预经济、调节市场的作用,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这是由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干预市场经济运行、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失灵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仕兵 《财贸研究》2003,14(1):116-120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形式,政府干预是国家干预的实现方式,但政府干预可能导致政府失灵。经济法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定位政府干预是经济法价值取向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政府失灵的角度探讨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5.
章礼强 《财贸研究》2003,14(6):101-104
本文通过对李昌麒教授关于经济法的“需要干预说”进行分析,认为该说明显带有移植资本主义国家关于经济法的“干预说”的色彩,且“需要”一词不适于定义。本文力图从国情、国体、经济、政治等方面揭示经济法应反映国家对宏观、社会及市场经济问题的直接控制和间接调节的本旨,从而提出经济法“调-控说”,并试以之为基石构筑经济法学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陈志刚 《沿海经贸》2003,(10):37-38
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是调整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确认和规范政府适度干预经济之法.经济法着眼于政府对经济进行社会公共管理即市场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两个方面.在经济法追求的利益保护结构中,置于首位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市场经济是民主与法制的经济,它不是市场主体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一个有序化、制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各行各业的竞争都非常的激烈,为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在前列,我们就更应该重视经济法的相关发展进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以说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是建立在市场不协调与国家干预的框架下,从而形成了经济法的理念依据。所谓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涵盖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人本主义理念下经济价值的体现等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本文对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本文介绍了目前的经济法概念、原则、体系结构,且对经济法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市场环境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和规范。经济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法律部门。经济法的功能不仅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法的特征,更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该文对我国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文峰 《商场现代化》2010,(21):183-184
市民社会理论源远流长,其意义和特征多次发生变化。但就其现代意义上来说,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基本建制。市场经济要求市民社会必须从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本文试图将将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紧密结合,通过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现实进行分析,从而试图去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进而达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一基本目标。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曹森林  常宝 《商》2013,(4):170-170
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社会经济之法,经济法实施是实现经济法的根本目的。经济法的社会实施是只依靠社会力量保障经济法上的权利义务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落实。作为经济法实施的一种新形式,它在保障经济法贯彻落实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仅从行业协会的视角,再分析行业协会基本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行业协会自律机制是实现经济法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羿方 《消费导刊》2013,(7):170-170
广义经济法是指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现行的消费者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法律,用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所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具有经济法的性质,本文通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四方面进行分析解释,探讨其中的经济法性质,只有具有经济法性质才能切实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在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形成了“国家协调论”“、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经济法论”、“国家干预经济法论”、“国家调节经济法论”和“经济管理经济法论”等若干有代表性的学说,其主要分歧在于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理解不同,而对经济法调整范围的不同界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界定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涉及到确立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的标准,以及界定经济法调整范围的大小等问题。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促进和保护竞争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反垄断法禁止市场活动中的非法垄断,保护了合理的竞争,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经济法的核心组成部分,反垄断法毫无疑问地符合和体现了经济法维护效率、公平、经济自由民主和秩序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0)
经济法的服务目标是社会,能够主动将国家经济利益通过社会上的各种渠道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使社会经济能够达到稳定和谐的状态。本文主要对经济法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分析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维护作用,并提出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以此来协调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社会进步保持社会平衡,作为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经济法作用机制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应是协调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一种,具有国家干预性、社会本位性、经济政策性等特征;笔者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提出几点建议:对《反垄断法》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普法”;保证《反垄断法》的可操作性,避免法律规定流于形式;设置专门的反垄断机构;将行政性垄断行为写入《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8.
何群 《商》2013,(18):222-222
经济法即指国家从宏观层面,对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干预、监管的法律行为规范的总称。自经济法立法以来,关于经济法是否应划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不仅在我国甚至国际上对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圆满解决,仍存在巨大的分歧。本文将从经济法的概念出发,探讨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多元社会。经济法的现代性是经济法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重要特征。本文着重分析经济法在精神追求、背景依赖和制度建构方面的现代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法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其他法学相比,其具有独特的现象。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国家管理经济思想和经济法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具有一定的耦合性。本文主要对我国经济法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国家管理经济思想视角下的经济法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