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立 《新智慧》2004,(4A):43-44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分为以下几个构成要素:固有风险,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  相似文献   

2.
张晓丽 《新智慧》2004,(8B):73-74
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对其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内在涵义一方面是委托单位的会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产生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3.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有重大错误或漏报的会计报表仍有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具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潜在性、可测可控性、后果严重性等特征。必须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合理确定审计责任的时效性、优化审计人员素质、建立审计风险基金和审计风险保障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等方面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历来被各种经济组织所重视.而对会计信息主要载体的会计报表进行验证的审计组织,有的却因未能审查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的问题并发表了不恰当意见而承担审计责任,构成审计风险,遭受不应有的损失,甚至被起诉.多年以来,审计界的学者与专家对这个重要课题作了不懈的努力,企望通过构筑一定的审计风险模型来实现正确的审计决策,并已取得了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使审计风险决策模型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5.
试论审计风险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风险是指在特定的主客观环境下,在特定的时期、空间内,由于CPA对会计信息中存在严重错报漏报和公允表达的情况下,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所引起的并给审计主体带来审计失败的现实损失和潜在损失。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隐蔽性与可控性、偶然性和时间的随意性、必然性、超然的全过程性以及可转换性、利害双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特征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是指,在对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事项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未能察觉出对财务报告具有重大影响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存在重大的错报、漏报情况,从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相对于其他项目的审计风险而言,它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征:1.必然性。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可以被认识和控制,但是不能被完全消除。例如,在关联方交易审计中常采用抽样技术,而不进行全面检查,这必然会导致样本和总体特征之间出现偏差。而且,注册会计师对适当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的职业判断也可能出现偏差。可见,通过对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遭受损失的程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2.复杂性。影响并能改变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因素众多而复杂,难以准确计量。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同其他审计风险一样,也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方面构成,其中需要评估的是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在关联方交易中,影响这两种风险的因素很多,注册会计师对各因素...  相似文献   

7.
审计风险是指在特定的主客观环境下,在特定的时期、空间内,由于CPA对会计信息中存在严重错报漏报和公允表达的情况下,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所引起的并给审计主体带来审计失败的现实损失和潜在损失。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隐蔽性与可控性、偶然性和时间的随意性、必然性、超然的全过程性以及可转换性、利害双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龙平 《新智慧》2005,(1):36-37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为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修订发布了三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ISA):一是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审计证据》(已修订)。IAASB要求从2004年12B15日起执行新准则。原IAS310《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ISA400《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ISA401《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ISA500《审计证据》一并作废。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七大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和发现舞弊的能力,自2000年起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审计风险分委员会,负责对审计风险模型及现有的国际审计准则进行修订。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 SB)对现行审计风险准则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订,发布了三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一是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审计证据》。本次修订的最大变化和核心内容就是确定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及运用突出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新理念,即以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次捕捉风险点,将防范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完善和突破。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两种模型及其缺陷1.控制风险导向审计。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在实务中运用该模型时,由于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定为高水平,故在评估审计风险时以控制风险为评估风险的...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涡报和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给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审计风险。如何进行防范和应对就是要慎选客户并进行客户风险评价,慎重地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地确定会计报表的审计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情况,提高项目经理的专业素质,强化项目经理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制度、慎重出具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1.
内部审计因牵制因素较多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某种原因对审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辨别不清或发现问题而未揭露,从而使审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风险。防范内部审计的风险,必须标本兼治。主要防范措施有: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审计业务培训、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强化审计过程监督、强化新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重大错报风险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如何评价风险可能存在的业务领域、风险相对高低以及被审单位整体重大错报风险大小是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三大核心和难点。首先构建重大错报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引入灰色关联分析评估模型,以更加客观准确地确定各错报风险因素的权重及排序,最终得出各业务领域评估值及综合评估值大小,这样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单项及不同审计业务之间的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我国逐步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对此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程序。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审计范围与专业能力外延扩大、建立分行业数据库和软件模型、要求审计程序前置化、注重运用分析程序、全面运用内部控制、根据客户规模选择不同的审计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审计失败,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众多,在本文中主要通过注册会计师因素与外部制度因素两方面对审计失败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勇  夏江华 《嘉兴学院学报》2001,13(5):51-52,69
在对审计风险央在涵义进行充分阐述的基本上,提出了审计风险的涵义应为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错误、漏报的会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的观点,并针对审计风险的成因,指出了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产生入手,分析了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和管理舞弊导向审计。而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结合了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和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优点,最贴近审计的目标,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审计准则的红色主轴就是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而重大错报风险正是新审计风险模型的构成要素,本文主要从分析现行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入手,阐述新准则下审计风险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风险导向判断重大错报的同时,审计的重要性概念开始广泛运用,且越来越在审计实务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对重要性概念的解析,并通过对IPO企业公开信息的案例分析,阐述了在企业IPO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首先考虑重要性概念,在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到错报金额的大小,也要考虑到错报性质及错报发生的特定环境,充分的考虑各方面因素,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审计重要性的水平是指会计信息漏报或错报的严重程度,这个程度在特定环境下,足以改变或影响一个有理智的信息使用者依赖信息所做的判断,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分为主观评估的重要性水平和客观存在的重要性水平,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主要介绍如何界定重要性水平以及对重要性水平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审计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的严重程度.重要性水平是一种职业判断,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过去执业中所形成的惯例和经验.注册会计师既不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过高,也不可将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如果定得过高,虽然面临的困难较小,审计成本较低,即检查风险较小,但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错报往往没有查出,导致使用者决策失误并发生损失,从而引起诉讼.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虽然可以将影响使用者决策的错报都查出来,不会被起诉,但由于需要查出的错报太多,因此会发生较多的审计成本,降低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