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为港口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区域,宁波将依托自身的独特的资源和科技优势,构建以促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新型体系,力争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业创新体系建设、区域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本文以宁波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为例,阐述了国贸专业如何协同营销、物流、电商等商科类专业,主动融入港口经济圈,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适应宁波产业优化升级和港口经济圈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连俊华 《全球化》2023,(3):90-96
“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是致力于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本文梳理了当前我国主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开放程度高、联通三地的优势,以“世界工厂”链接全球创新资源;长三角城市群具备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完善区域间协同创新体系的体制机制;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资源比较集中于北京,城市间创新协同互动不紧密;成渝城市群的两地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新技术推动新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实施路径:一是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二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升级;三是建设具有各地区特色的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国家层面设计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发展现状,发现三地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大,北京辐射作用有限,导致北京产业较难实现区域转移等困境。津冀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实施区域经济的包容式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区域协同创新产业集群;以政策等衔接为保障,利益纽带为核心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载体,而新发展格局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目标。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要遵循要素资源与环节衔接畅通无阻为基础、技术的自强自立为关键以及产业链内外联动为牵引等基本逻辑机理。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包括市场机制尚未形成,限制要素自由流动;“行政区”经济盛行,影响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链牵引不足,内外联动范围较窄;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贸易摩擦频发等。通过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调整央地政策范畴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创新引领产业链以推进内外深度开放;建设标准市场机制以保障治理水平提升等渠道,最终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5.
对接区域产业聚集的专业集群建设,是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根基;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促进高校的专业集群建设,开放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模式,构建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人工智能嵌入教育生态系统,使教学情景接轨产业发展,泛在化的自主学习流程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根基、开放、泛在化三维联动,协同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雾霾问题与产业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以及产能构成关系密切。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冀区域雾霾问题,必须加强循环发展意识,将京津冀合作意识转换为合作治霾行动。积极探索京津冀区域循环产业协同发展,以互联网科技为技术依托,促进京津冀治霾方式的转型,加强监管,完善法规,促进雾霾防治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动力、缩小地区差距、落实国家区域战略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但回顾京津冀近四十年的合作历程,可以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区域一体化还处于从市场一体化向产业一体化迈进的阶段,区域空间结构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行政区经济和缺乏区际协调机制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原因,应从明确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推进功能区联动、构建区际协调机制四个方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本质上就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通过技术、劳动、资...  相似文献   

9.
包乾成 《现代商业》2023,(21):15-18
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经济面临着巨变,因此,各国纷纷加紧投资,以期尽可能迅速恢复经济发展。其中,先进制造业无疑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它的发展依赖于科研能力、完善的生产体系以及庞大的生产量,只有把握这些因素,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且成功地建立起具备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团,从而推动了产业的发展。江苏自古重文重教,尤其在科技赋能和产业构建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路径和方法。在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养上,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本文以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为研究背景,以江苏与长三角其他区域的先进制造业协同为研究对象,结合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新布局及对长三角区域的影响,探究江苏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区域协同或产业协同的新路径,如何最有效的协调各区域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关系,降低隔阂和壁垒,减少因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发生的交易成本,促进区域间贸易便利化,促进长三角的经济协同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万物智联时代,为更好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亟需统筹物联网产业顶层设计以确定三地功能定位,整合产业资源,实现协同发展,而这首先需要构建物联网产业协同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测度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对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上市公司2010—2016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北京、天津、河北物联网产业均处于低水平协同状态。其中,北京物联网产业规模总量与研发能力有序度较高,但感知制造与应用服务方面水平有待提高;天津应用服务发展得较好,感知制造与通信基础是今后提升的方向;河北需要全面提高感知制造、应用服务、规模总量及研发能力。京津冀区域物联网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波动上升,整体处于低水平协同。京冀、津冀协同系数波动幅度大,三地协同难度较大。鉴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配合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功效,为促进京津冀物联网产业有序发展,必须合理制定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弥补三地物联网产业发展不足、制定战略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及组建合作联盟等来实现共享式增长。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物流产业地位确立、区域投资与市场环境日益改善,区域物流一体化已成为京津冀物流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发展物流物联网为突破口,进而推动三地物流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成渝两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差距,而作为区域间联系密切、产业关联程度高,且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重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重庆、成都和巴蜀平原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成渝两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产业联动效应,且具有明显互补性。本文通过对成渝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执行的情况,以产业协同为依据,探析其发展现状,评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水平。以对优化新区产业协同,带动地区发展并最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出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3.
郑勇文 《江苏商论》2023,(6):117-119+130
科学的人才培养策略是高质量人才输出的保证。在三螺旋理论框架下,政府、产业和大学三主体以发展经济为目的、以发展技能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根本,通过目标协同、师资协同和教育过程协同,“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构建高职“双精准”人才培养策略,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精准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对于当前形成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成渝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利用成渝地区16个城市2005-2018年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成渝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基于DEA-Malmquist的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通过对产业协同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测算构建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效果,提出通过平台共建、政策共通、市场共融以及人才共用等方面建立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进一步夯实双循环基础,打通沈阳都市圈内“政、经、商、贸”梗阻,需要构建圈内城市在交通、行政、服务、市场和产业方面的一体化与协同化发展新格局。因此,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及其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成为关键。本文以辽阳市为例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快沈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和主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问题,具体阐述了辽阳市如何抓住矛盾,突出重点,打通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实现区域供求动态均衡。结果发现,辽阳在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应当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以特色功能型副中心城市为建设目标,主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对带动湖南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构建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将加速湖南区域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进一步促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本文在深入分析物流一体化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对建立物流一体化与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和体制做出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全文如下。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现就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与区域物流体系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亳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但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群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不明确、产业配套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逐渐突显.在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价值的基础上,结合亳州中药材产业集群的现状,构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体系协同运行的物流外包、资产整合、股权合作三种机制,并针对三种运行机制分别提出了联合采购、集中仓储、共同配送,物流功能协作、建立物流联盟企业,新设股份制中药材物流企业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认为,长株潭区域物流产业集群体系的构建是以长沙、湘潭、株洲三市为活动范围,以交通区位为轴线,通过分工合作来构筑合理化区域物流系统,是对区域范围内的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集成。因此研究的切入点是长株潭区域物流的战略规划,重点是区域物流设施与产业布局、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物流信息的共享,以及区域物流协同管理方法体系的构建,难点是根据区域产业分工、区位优势和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对物流系统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分别建立一个区域物流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国家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规划,该方案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地促进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商贸物流作为经济发展催生的新兴产业,其能有效地将区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增强区域经济之间的协作性,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对于京津冀地域来说,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该地的协同和发展进程,为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因此,文章就以京津冀创新协同化为背景,分析河北省物流产业及商贸物流发展现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河北省开展商贸物流业服务创新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商贸物流业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