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见解,认为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调整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使中国西部农村农民从单一终极目标向二重终极目标转变,农民经济活动终极目的的调整,有赖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协调机制的形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别,是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易宏军 《商场现代化》2005,(26):183-184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中国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和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两重目的的见解,认为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调整农业与农民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使中国西部农村农民从单一终极目标向二重终极目标转变,农民经济活动终极目的的调整,有赖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协调机制的形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别,是构建西部农村和谐社会模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把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职业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1995年发展到顶峰.因为我们大学招生不多,很多人在中学时就分流了.中等职业学校跟国家需求有关,我们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具有各种技能的蓝领工人.大家最近可能听到,大学毕业生都难找到工作,但是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只要适销对路的话,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定完了.最近北京有报道,很多车工、钳工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4.
5.
“三农”问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增收困难则是“三农”问题的主要体现。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性约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制度性约束主要包括土地征用、农产品管理体制、户籍制度、教育、农村税费以及农村金融等。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这些制度因素,认为制度创新是解决目前“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五项加强能力之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谓"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西部崛起,同样西部开发也要以和谐社会为导向,本文以和谐社会与西部开发的关系为切入点,论述如何在西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骆鹏 《现代商业》2007,(6Z):219-219,2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五项加强能力之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谓“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西部崛起,同样西部开发也要以和谐社会为导向,本文以和谐社会与西部开发的关系为切入点,论述如何在西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谈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村人口素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解决农民问题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使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既迎来了历史机遇,又面临着诸多挑战。根据当地区域特色,及时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以促进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特别是承包经营权,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本文试图从司法实践、完善立法等方面,探讨依法保护农民承包经营权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该思想和战略任务能否实现,关键之一就在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解放农民思想;打破城乡二元方法结构;加大对农村科技、教育、卫生等的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乡和谐社会构建的“三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增收困难则是“三农”问题的主要体现。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性约柬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制度性约柬主要包括土地征用、农产品管理体制、户籍制度、教育、农村税费以及农村金融等。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这些制度因素,认为制度创新是解决目前“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唐秀英 《市场论坛》2004,(12):31-33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农民增收成了三农问题的核心.必须狠抓这个核心问题,才能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席丹 《北方经贸》2006,(9):16-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首先从农业、农民、农村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国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其中任一方面的既定约束条件下,说明了其他二者的发展途径,最后从三者整体层面上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宏 《价格月刊》2004,(5):20-2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三农”问题从何而来?问题的出路又在何方呢?这就需要从农业问题入手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既看到我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共性,又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方能作出正确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机工业 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因为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首要问题,因为农民在中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提出了要充分关注“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核心理论之一,谁忽视了这一问题,必然要走弯路,必然要栽跟斗。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给予格外的关注。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少应把握和运用好土地问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涛 《市场周刊》2004,(6):20-2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存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同样也实现不了中国的小康社会。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政府的必要支持与农业自身的发展,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入世给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此,我国实行了省长抓“米袋子”、市长抓“菜篮子”的责任制,经过多年努力,虽然目前还有上千万农民尚未脱贫,但我们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粮食和其他多数农产品都自给有余。然而,中国最穷最苦的依然是农民,尤其中西部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与城市的反差很大;如果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民相比,反差更大。美国农民人均产粮110吨,产肉101吨。而我国人均产粮产肉只占美国的1/100。这个比例,与两国人均 GDP 相比较,差距又远远扩大了。并且我国的粮食生产成本包括稻谷已高于国际水平。为此,我们必须有紧迫感,以入世为历史性的契机,借鉴国际经验,花最大的力气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发展的滞后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桎梏,本文在相关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就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