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巨野县是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受水区,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并存,地下水超采严重,压采地下水,用长江水、黄河水及中水来替代地下水是一项惠民工程,可以保护当地水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然而在我国。水资源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水质性、浪费性、资源性、工程性四大类型的缺水均有所体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传统水利必须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现代水利转变。现以南京市为例对新时期下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浅析贵州水资源安全保障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丰水地区水资源的安全问题日渐显现。针对目前已出现的如工程型缺水、水资源浪费、制度障碍等水资源安全问题,对贵州省水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全面节流的水资源战略、水资源工程保障体系建设、以生态水为纽带的生态环境建设、以水权为核心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等对策建议,供有关水利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冰  王乃岩 《水利经济》2008,26(6):22-24
介绍了呼伦贝尔市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水利建设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探讨了边疆民族地区水利发展的新机制: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化水资源管理.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抓好特色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洁  李鹏 《水利经济》2012,30(5):64-68
近年来水利旅游以其突出的工程、资源、环境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剖析水利旅游资源特征,提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努力挖掘水文化,打造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和谐统一的水文化产品;努力发展滨水度假养生旅游;处理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及水利工程保护的关系;改革管理和经营机制,建立水利风景区管理协调机构,采取特许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6.
《水利经济》2014,(5):70-70
<正>传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共性问题,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污水、海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可以有效缓解一些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优化区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减轻对常规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的压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由IWA非常规水资源分会、河海大学主办,国际水协会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工作组(中国)等承办的IWA非常规水资源大会将于2014年11月6-8日在南京市召开。  相似文献   

7.
赴南非水价、水权与水市场管理及其相关政策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非水利建设的考察,深刻地认识到必须非常重视水利法规建设,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水资源保护,着力解决好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建立完善的水价形成机制、以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旱情持续了四年之久,经济社会受到了严重影响。在严重的灾害面前,云南省积极应对,高位推动、强势推进,大气魄、大手笔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治水"之路。大思路。云南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221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8%,居全国第三位。但云南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  相似文献   

9.
从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水利建设科技含量、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和依法治水4方面,分析南京市“九五”期间水利发展现状。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南京市“九五”期间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水利工程的抗灾能力不足;水资源管理薄弱;水生态环境恶化;水利投入不足;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备。  相似文献   

10.
大庆市已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国家级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大庆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分析大庆市所面临的地下水超采严重、水污染导致水质型缺水等各种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大庆市有限的水资源,提出了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控制水环境污染等七项合理开发和保护大庆市水资源的具体对策.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大庆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创建人水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一个水资源极其贫乏的省份,以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四大水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山西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要解决好山西的水问题,构建人水和谐社会,就必须以科学的发展现为指导,正确认识人与水的关系,建立新时期治水新体系。必须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突破口,为解决四大水问题和构建人水和谐社会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徐国东 《水利经济》2004,22(6):23-25
从7个方面论述我国21世纪生态环境水利的建设模式,即在水利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需要;水库调度运用要优先保证生态用水;保护湿地,充分发挥其功能;完善防汛体系建设;发展抗旱农业;加强城镇生态水利建设;加大农村生态水利建设力度。提出建设生态环境水利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西桑干河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世平  徐明  周喜 《水利经济》2007,25(4):58-61
介绍桑干河的自然环境、经济及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桑干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实现桑干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组织层面上建立桑干河流域管理机构,使流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技术层面上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桑干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如工程方面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法律层面上实现依法治水;经济层面上,建立合理供水价格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集办法,实现桑干河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环境层面上,采取措施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改善桑干河流域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山西地处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农业发展面临极为为严重的资源短缺和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尤其是水资源严重超载问题已成为制约山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得出:全省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质及水环境较差,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消耗水平高,开发与利用方式落后。从发展趋势看,山西省缺水问题将长期存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水利经济》是由河海大学与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以技术性为主、兼顾学术性和管理性的科技期刊。《水利经济》1983年创刊,是全国唯一的水利经济研究方面的专业性期刊。
  主要刊登内容:水经济学理论;水权、水市场与水价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评价与分析,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水利工程资本运作与费用分摊研究;水利工程管理研究,以及水利事业和水利建设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水库移民经济研究;农业经济与管理研究;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生态建设领域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1992年以来,陕西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两项关于水利建设和改革的重大决策,就建立和完善水利基础产业政策,从三个方面作了积极探索:(1) 强调水利基础产业应建立独立的产业体系;(2) 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是水利基础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3) 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是水利基础产籽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些政策出台后,全省按基础产业的要求,加强了水利建设和改革;推动了水资源统管、水费、电价改革和水利综合经营:依法治水的配套法规和实施办法制定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武汉特大城市实际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开办水利贷款的经验,支持水利建设的基本路径是要坚持"三个统筹、一个主导模式"。"三个统筹",即统筹水利建设和土地开发,统筹效益水  相似文献   

18.
广西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利区划,从1979年开始按水利电力部的统一部署进行,至1984年末完成。共取得6项专题成果:即广西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方法研究;广西水资源调查和评价初步成果报告;广西水利化简明区划报告;广西地表水资源;广西地下水调查评价报告;广西大中型水库工程经济效益分析。成果均进行了技术鉴定。其中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方法研究的专题论文,于1984年11月在罗马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9.
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人们对水的认识不足,不注意节制自己的行为,不注意有效保护、节约水资源的问题,指出:水资源为万物生存发展之必需,水资源是稀缺性资源,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强调: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不仅是经济,也关系到政治。提出: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处理水与生态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要“量水而行”、“量水发展”;在注重水资源治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刘冰  舒成 《水利经济》2017,35(2):59-62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呼伦贝尔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了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开发在水生态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饮水安全及水利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从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水利管理制度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模式和应对措施。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解决用水需求并保障用水安全,实现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