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最近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检验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是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从哲学角度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任务的高度概括。笔者认为,落实小平同志的这一指示,需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1.加快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我国的改革就是打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经过十余年的改革,作为不合理生产关系表现形  相似文献   

2.
所有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因而所有制改革是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许多内容都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必须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进行。但是,要使这原理和规律真正成为改革实践的指导,还必须把它们进一步具体化、精确化。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一点探讨。 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是通过生产劳动组织的中介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雷军杰 《经济师》2004,(2):38-3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 ,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 ;经济体制改革 ,就是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自身特点 ;与时俱进 ,经济体制改革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我们要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 ,沿着党的十六大所指引的方向 ,把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5.
<正> 张闻天同志写于1963年的遗作:《论生产关系的两重性》一文(发表于《经济研究》1979年第10期),是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论文中,最阐明事物本质的文章,其思维的深邃、理论的洞察、逻辑的辩证、论证的严密是前所未见的。它解决了许多理论上的困惑,并且指导着我国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的未来。在以往许多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论述中,的确带给我们若干片面的、不确切的、没有揭示事物本质的理解。例如:(1)以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外在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不是内在于生产关系的矛盾。(2)生产关系内部是没有结构的,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关系。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等价于生产力与所有制的矛盾。(3)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改变所有制关系。由于上述错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我国理论界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及所有制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尚未真正搞清楚,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的深入发展。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的有关论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几年来,在这方面我们进行过大量探索,但是,从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尚未找到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优模式。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不能不涉及所有制结构和形式问题。现行所有制结构和形式已经严重窒息企业活力,与当前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和改革所有制结构和形式,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适  相似文献   

8.
三、注重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了改革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他在谈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出现各种复杂情况和问题,遇到重重障碍时说,只要生产力发展了,这些问题都好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第143页)在谈到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时,又进一步阐明了这一思想。当时(1980年),安徽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是由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适合这种生产力性质的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从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看,不发展商品经济是不可能迅速而有效地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又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之上,因而反映这种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耿燕 《经济师》2009,(8):29-30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制度的适当与否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发展速度的关键所在,也是判断经济发展是否有潜力的指向表。  相似文献   

11.
最近,理论界提出了衡量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问题。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衡量的标准应当是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只能用生产力标准。我赞成第二种意见。理由有二:其一,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造传统的生产关系模式,进行制度创新,使现实社会主义从理想化的原则框框中解放出来,生产关系改革的成功与否不能用本身来衡量,需要借助于实践检验的生产关系原则、借助于生产力这个标尺;其二,改革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回顾作者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些观点,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私营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市场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增长与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等不同内容,以期与广大经济理论研究者分享。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需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调整改革生产关系。生产力的人格化代表——劳动者最先发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及其薄弱点,发现改革的潜在收益。当改革的预期收益大于其预期成本时,生产力的人格化代表就会产生变革生产关系的要求,使改革获得强大的动力。改革一旦在原有体制上打开一个缺口,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从而出现获利机会,使改革获得持续的动力。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经济利益变动是改革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经济主体结构模式的转换,即以社会为基本单元的一元主体结构模式转变为以企业为基本单元的多元主体结构模式。这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随意决定的,而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对社会主义经济主体结构在理论上作出科学说明,这对于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正在逐步形成。一城乡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对立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它种种原因,我国城乡关系又深深地盖上了两个特有的印记:第一,我国城市工业化是建立在城乡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基础上,与欧美近代工业城市建立的基础有着根本的差异,加之自给半自给的农村经济对城市经济的依赖性小,因此造成了城乡经济的相互封闭性;第  相似文献   

16.
新科技革命是技术创新成果积累和制度变革相互作用的产物。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飞跃性发展,必然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产生深刻影响,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的历史要求。我国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必须深化改革,为先进生产力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变化首先表现在技术进步上,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作为继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新经济形态,其产生与发展必然符合这一理论逻辑.基于这一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从数字生产(环节)关系、数字交换关系、数字分配关系、数字消费关系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展开分析更符合马克思的理论逻辑.数字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关系的不协调发展是当前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源,数字生产(环节)关系、数字交换关系、数字分配关系和数字消费关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构成了制约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破除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瓶颈:加速数字技术自主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数字分配更为公平,缩小我国数字鸿沟;破除数字交换的数据孤岛与数据烟囱现象;拓展居民数字消费空间,引导正确数字消费观.  相似文献   

18.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当作“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是广义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其中包括狭义的生产关系、流通关系、分配关系与消费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从来没有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没有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二者总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而又互相结合、互相统一在生产之中。我们将生产分析看来,可以  相似文献   

19.
薛栋民 《经济问题》1989,(12):76-77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而所有制关系正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现代化的大生产和传统手工劳动并存,先进发达地区与贫困落后地区并存。生产力的这种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状况,不是一种或两种所有制形式能够完全与之相适应。这样,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八十年代初我国出现的私营经济,就是与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在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在此方法指导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确定的重大实践意义基础上,分析建立适应生产力性质的生产关系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长过程中的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当代价值。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新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输入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