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交大丰收对中国企业界意味着什么?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所谓“大丰收”,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全面丰收;二是收获的成果有分量。中国外交有四大块: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外交,2006年这四大块里均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从下列标志性事件中看到:2006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结束其为期13天的拉美之行回到北京。国际问题专家认为,此次长时间、高密度、成果丰硕的出访凸显了拉美在中国整体外交布局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必将推动中拉合作全方位升级,对当今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亮点纷呈、成果丰硕专家认为,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开创了新形势下中拉关系的新局面,在多边和双边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吴妙发 《新远见》2010,(12):27-35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65周年,到201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也已40年整。回顾中国多边外交所走过的历程,展望今后的发展道路,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少数西方国家建立了双边关系。为了冲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包围,新中国参加两次日内瓦会议、与会万隆会议、周恩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事外交工作近30年,其间,曾在联合国安理会工作过5年多,对多边外交的风云变幻算是“见多识广”,也深刻体会到了外交工作的苦辣酸甜。我想,作为一名现役外交官,有义务,也有责任向大家讲述一些亲历的外交领域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些外交工作的“内幕”。  相似文献   

5.
<正>沈国放今天是我们“世界知识论坛”的第一讲,我们请来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和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先生,进行关于《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见证和感受》的对话。两位嘉宾都是资深外交官,长期从事外交外贸工作,都参加过多次重大的多边或双边的外交谈判,经历非常丰富,现在在国际舞台上仍然十分活跃。应该说,以他们个人的经历来谈我们今天设定的这个主题,一  相似文献   

6.
公共外交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外交学概念,是对西方公共外交实践经验的总结。要将其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外交实践,就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公共外交经验.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理论。要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论并成功地指导实践,还必须深刻理解公共外交的文化内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远目标,也指明了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邵峰 《新远见》2009,(10):34-45
2009年是新中国六十年华诞,值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回顾和反思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所走过的历程特别是其中的巨大变化,无疑对中国外交的认识和未来更大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回顾历史是一种非常清晰有效的方法。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保持了基本的连续性,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对外交往的三个基本原则没有变:第一,独立自主原则作为中国外交思想的核心和基石没有变,但邓小平和以后的领导人对独立自主原则的理解更加科学全面。第二,中国提出并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了从适用于发展与部分国家的关系到适用于发展与所有国家关系的历史转变,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中国外交思想的宝贵财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第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永远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对此不做详细的阐述,而把论述的重点放在中国外交战略发生的重大变化方面。从国际战略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笔者将从六个方面探讨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和变化,以期勾勒出一个中国外交思想发展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各个国家的社会公民也在外交意识方面得到了加强,因此网络民间外交也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了国家外交的重要补充力量,并对国家的外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的网络民间外交在近些年的外交发展中逐渐突出,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以及对国际外交的影响也在逐渐的增大。本文主要就当前网络民间外交对于我国的外交所产生的一些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研究对网络民间外交的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的变化,在促进发展过程中,中国外交中经济因素日益增大、中国对外政策相应调整,经济外交己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其滞后效应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危害性不可低估。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外经贸体制、管理和外交战略导向上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的思考和分析,以尽量减少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坊间开始给中国外交赋予越来越多的使命。在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声音日益升温,在国内,一些学者和民众开始按捺不住,动不动就要求中国外交“显示肌肉”,为国际社会“立规矩”,甚至要在亚洲地区霸一霸,与美国一决雌雄。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这些都是不冷静和不理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郑红 《新远见》2012,(5):43-50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间外交日益活跃和成熟,并已逐渐成为官方外交的重要补充,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中国妇女民间外交作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妇联已同世界上16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个妇女儿童组织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红续 《新远见》2009,(10):21-33
外交理念反映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历史文化传统,是处理本国与世界关系的长远指导思想。外交理念首先反映一个国家在利益关系方面的价值取向,其次反映其对本国与世界关系,与其他国家在权力、地位等关系的认识与定位,规定如何处理本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以及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原则,深刻体现该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外交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而它们的变革和转型也是相当困难和长期的过程。在外交谋划和实践中,理念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指导着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在相当程度上规定着外交体制,指明了外交实践的基本行为模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代新中国领导人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吸取了中国传统外交思想的精华,结合他们所接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以及对西方外交思想和制度的利用,提出了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一系列外交原则、战略和政策,导演了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大剧。  相似文献   

13.
孙志强  宋达 《新远见》2011,(1):41-44
2010年11月14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当代中国外交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与会专京以中国外交六十年为核心议题.从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当代中国外交布局的历史演进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中,苏丹利益的总额和权重并不太大,但中苏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和解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关系到中国政治和外交原则的坚持,对国际社会的深度参与,以及企业"走出去"的形象建构等。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受到的外来疑惧、批评乃至诋毁,反映出日益崛起的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艰难与不易;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所做的外交选择及政策调适,反映出成就负责任大国所应有的外交谋划和政策把握。从中国实现大国崛起和构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高度,来审视中国在达尔富尔危机解决中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启示,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政策的出台意在加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系和缩小中西部发展差距。中国领导人的外交之行显示出中国维护睦邻友好关系的外交方针。中国尤其注重加强与中亚及东南亚边界各国的合作并出台了"新丝绸之路"这项外交策略。这项政策的背后暗含着中国国内的战略要求:维护边境地区及中国西部的稳定,确保出口市场和能源供给的安全性,发展内陆运输通道从而充当不稳定的海上运输通道的替代选择以及缩小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新丝绸之路的复兴日前,复兴"丝绸之路"政策开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社会"的作用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间外交也已经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民间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原来中国是一个沉睡的国家,很多人感兴趣但并不关心,现在中国发达了,很多人开始害怕中国了。未来的外交格局是靠未来的人对中国的态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年来中国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新世纪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外交角色和战略必须要有一定的调整和转变,我们必须把视线更多地投向第三世界,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孙东方 《新远见》2009,(10):54-61
2009年8月23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外交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与会专家以中国外交六十年为核心议题,从中国外交历史进程、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国外交评估、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前瞻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外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一是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思想,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更加明确地定为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为新时期外交指明了方向;二是给独立自主原则赋予了新的内容,形成了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独特的外交风格;三是明确提出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保证——发展才是硬道理;四是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提出“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