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鑫 《经营者》2007,(9):20-20
解决中日之间以及东北亚问题的基础,在于中日之间营造相互信赖的关系,中日间经济尚有合作空间可以发掘,为此,需要更多地进行坦率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宫力 《新远见》2009,(10):10-20
在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链条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当属中美关系。美国作为最为发达的西方头号强国,它在东北亚的存在不能不对东北亚的安全产生重要影响;而东北亚安全的态势和走向也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微妙的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处理好中美关系对稳定东北亚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当今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与东北亚安全问题,我们有必要对中美关系的演变进行追溯,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美关系与东北亚的现状与前景做出恰当的评估,以便确立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3.
林晓光  周彦 《新远见》2011,(2):26-33
众所周知,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支柱和基轴。菅直人新内阁成立后,首相的首次出访就选定了美国,恢复了战后日本历届首相就职后首先朝拜白宫的做法,这明白无误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菅直人新内阁将把日美同盟关系置于外交的首位,全力以赴修复因普天间基地问题而冷淡的日美关系,继续仰仗美国的安全保护来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应对国际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4.
杨青  赵磊 《新远见》2008,(9):82-91
2008年8月29日-31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与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内蒙古大学联合举办"东北亚安全与合作"学术研讨会。会议就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东北亚大国关系及其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朝鲜半岛与蒙古的战略走势、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发展前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内蒙古自治区在东北亚区域安全与合作中的地位与影响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京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近40人与会,现将重要观点汇集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的生育政策也逐步改进和调整。然而,生育政策转变对家庭人口数量带来一定影响,同时还对代际关系产生影响。生育政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意识,进而影响到家庭组成与规模。本文通过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生育政策调整动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分别进行剖析,并根据实际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实现良好的代际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已出访多次,值得重视的是,韩国成为他首次单独出访的国家。在朝核危机持续难解、美国重返亚太、中日政治关系冷淡的大背景下,中韩两国正在重构东北亚的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7.
王键 《新远见》2008,(2):38-46
"台湾问题"本身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在中日关系中,原来并不像在中美关系中那样重要、突出和敏感,但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日本独特的"台湾情结",以及日台之间日趋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等,日本愈来愈成为两岸关系博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曾对台湾实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台湾问题目前仍然是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阻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明显提升日台关系,在对华战略上利用台湾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倾向日趋加强,使得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上升,成为当前中日关系发展中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含着中日冲突的隐忧,日本在台海两岸博弈中也越来越凸显其影响。笔者认为,在本文的考察对象——日本与海峡两岸关系及21世纪中日关系方面有着多种现实与历史的因素,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性潮流,要求我们看待内政外交各个问题要有更高的目标和更远大的战略目光。  相似文献   

8.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经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其间,有经过两国人民共同努力形成的顺利发展时期,也有在历史等问题和极少数破坏分子的影响下的发展缓慢、暂停甚至倒退时期。中日经济关系发展至今,虽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但前景总体来说还是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9.
6月8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第二场会晤。习近平指出,经济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石。中方希望美方能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关注本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外溢性影响,坚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为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提供  相似文献   

10.
钱宏江 《新远见》2012,(7):57-64
东北亚是一个区域概念,所涉国家有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六国。各国之间交往历史久远,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复杂。大国力量的交汇碰撞,加剧了这一地区关系的复杂性。要在复杂的地区关系中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必须有效提升地区性软实力,加强我国媒体具有针对性的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我在这一地区的国家形象,增强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经济危机下对劳动关系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一股蔓延全球的经济衰退席卷了世界各国,许多工业企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美国企业在工会谈判势力和劳动法律不断强化的今天,企业无疑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企业与员工如何实现共同利益的长期均衡?本文基于美国汽车制造业在经济危机时期面临的困境,分析美国的劳动关系冲突的原因,以及对于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建飞 《新远见》2009,(5):20-30
中美日俄是决定东北亚秩序走向的主要力量。历史上,这四个国家曾在这一地区进行过激烈的角逐,相互关系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动。冷战结束后,与国际关系总体变化相适应,中美日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展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俄罗斯经济的复兴,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进程,中美日俄关系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要给冷战后的中美日俄关系进行定位,不能再沿用冷战时期以及此前的单线或平面思维方式,即将国家间的关系看成是"非敌即友"的关系。冷战后的国家间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国家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简单地用敌人或朋友已不能准确描述它们。对中美日俄关系,应当从多维视野来考察。就目前中美日俄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最起码应该有安全、经济、政治三个领域,而安全又应该包括传统的军事安全、地区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三个方面。本文就试图从这三个领域、五个方面来考察一下中美日俄关系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一直都比较密切,同时两个国家之间的投资关系和贸易关系也有相应的失衡现象,这样的失衡状况也在逐步增强,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投资关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得两者之间在调整的路径上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企业标准化》2005,(9):65-65
环球时报 美国总统布什8月8日签署了《2005年国家能源法》。这项法案中有针对中国能源政策和行动的约束性条款,根据此项条款,美国几大实权部门将从美国家安全利益角度对中国的能源战略需求进行调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王键 《新远见》2008,(3):44-61
中国具有巨大原经济发展潜力,同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联系。日本经济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先进,在发达国家行列中占有重要位置。中日两国加强友好合作,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确,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日两国更加需要对方的经济合作,中国经济的腾飞促使国内潜在的消费市场将变为现实的巨大市场。这对日本企业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通过加强中日两国双边经济合作来求得日本经济的彻底好转,是日本国民与企业界的共同愿望。而中国为了实现更高的发展战略目标,保持稳定而有效益的持续增长,也需要继续加强与日本的经济合作。"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中国对外关系的真正力量之源,是和平统一海峡两岸、实现中日和谐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大连建成东北亚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刘琛 《企业导报》2010,(4):164-164
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将增强其的辐射功能和牵动作用,吸纳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可以形成口岸与腹地的经济互动,增强东北地区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提升东北地区在东北亚经济圈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国际竞争力,即对大连建成东北亚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经济中.中小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在股权结构、控制权约束、劳动力雇佣关系、董事会作用、贷款渠道、公司治理优劣等6个方面对美日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日两国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经济贸易各个领域的联系不断加深.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日贸易关系已经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缘经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于中日两国经济、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灿荣 《新远见》2009,(3):62-73
在中国的周边,按顺时针方向,分别存在着四个次区域,即: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就与中国的利益关联而言,东北亚在我周边外交中目前是处于首要地位的。从地理上看,东北亚由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构成。从地缘政治形势看,东北亚的重要性首先在于该地区大国林立,区域内大国有中国、日本、俄罗斯,区域外大国是美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东北亚与欧洲、中东是同等重要的,美国会坚持在本地区的存在。东北亚重要性的另一个来源是这里存在现实的大国冲突点,主要是朝鲜半岛问题和台湾问题。中国是东北亚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国家,是推进地区合作的主要力量。但是,东北亚地区的内外形势非常复杂,而且始终处在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20.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意识情绪理解水平也随之而提高。自我意识情绪理解会影响儿童的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随之也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在更微观方面,也影响小学儿童对自己的学习的情绪理解,对学习主动积极性有影响。本文通过对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理解的深入探讨,经过对生活中儿童之间同伴选择和接纳的观察,更深入探索小学儿童学习兴趣与自我意识情绪和同伴关系之间的微妙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