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能源外交战略的内涵、背景、及内容对我国的能源外交战略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能源外交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红续 《新远见》2009,(10):21-33
外交理念反映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历史文化传统,是处理本国与世界关系的长远指导思想。外交理念首先反映一个国家在利益关系方面的价值取向,其次反映其对本国与世界关系,与其他国家在权力、地位等关系的认识与定位,规定如何处理本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以及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原则,深刻体现该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外交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而它们的变革和转型也是相当困难和长期的过程。在外交谋划和实践中,理念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指导着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在相当程度上规定着外交体制,指明了外交实践的基本行为模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代新中国领导人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吸取了中国传统外交思想的精华,结合他们所接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以及对西方外交思想和制度的利用,提出了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一系列外交原则、战略和政策,导演了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大剧。  相似文献   

3.
陈庆鸿 《新远见》2009,(7):51-59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外交基本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纵观60年中国外交史,多边外交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罗建波 《新远见》2008,(5):40-54
中国软实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00多所大学在教授中文,海外学习汉语的总人数超过4000万;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热捧,中国智慧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全面融入世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一步树立。2004年5月,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雷默(JoshuaCooperRamo)率先提出"北京共识"的概念,并将之与"华盛顿共识"相提并论。他说:中国"以惊人的榜样力量和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国影响作为显示实力的主要手段。"此后,中国发展模式开始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软实力及其可能引发的国际权力转移开始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及时分析中国软实力现状并据此拟订适时的外交政策,对于中国顺利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年来中国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新世纪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外交角色和战略必须要有一定的调整和转变,我们必须把视线更多地投向第三世界,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罗建波 《新远见》2012,(5):21-25
近十年来,中非关系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对中国国家形象而言,这种”国际关注”并非总是好事,因为对中非关系的解读主要来自西方国家,其中有不少批评和指责。  相似文献   

7.
马方方 《新远见》2009,(8):78-83
近期,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外办、中联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军事科学院等机构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出席开幕式。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的变化,在促进发展过程中,中国外交中经济因素日益增大、中国对外政策相应调整,经济外交己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其滞后效应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危害性不可低估。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外经贸体制、管理和外交战略导向上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的思考和分析,以尽量减少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孙东方 《新远见》2009,(10):54-61
2009年8月23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外交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与会专家以中国外交六十年为核心议题,从中国外交历史进程、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国外交评估、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前瞻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沈成东 《新远见》2009,(5):56-63
在现当代的国际外交史中,基辛格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物。他既是国际顶级的外交家,又是国际关系的理论大师。他出身学者,后成功转型为美国外交的高层决策者,具有深厚的欧洲文明根基,对战略问题的看法完全摆脱了单纯军事观点的束缚,他的思想对当时的美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退出政坛之后,基辛格继续着他的国际关系研究,并根据时事变幻,不断完善自己的外交战略思想,不断推出新的著作,希望能够对美国的当权者研究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并作出能够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决策有所裨益。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与他的生平有很大的关系,他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纳粹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使他的家庭移居美国,到美国之后,他们又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这些塑造了他的现实主义与悲观主义,并对他的外交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迅速崛起具有超越历史及其传统大国兴衰规律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从中国的崛起出发,探讨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思维和新理念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傅高义 《中国企业家》2013,(Z1):118-121
邓小平喜欢讲事实,所以他经常和商人见面我认为美国人对中国不够了解,21世纪美国人应该多了解哪些国家?第一个就应该是中国,因为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国家。而且,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会超过美国,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需要中国和美国的合作。作为学者,我认为需要互相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业》记者朱世华2011年3月7日上午10时人民大会堂现场报道: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举行中外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沧海桑田,日新月异。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这个世界,命运共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样的大潮中,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一步一个脚印编织出中国全方位外交经纬,探索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从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到广袤富饶的非洲;从大洋彼岸的美洲,到多元融合的欧洲;从陆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2月27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实现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发展:中国的战略选择与国际经验”高层研讨会,并发布了有关2030年中国发展战略的课题报告。  相似文献   

17.
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的国情,说明国家的政策,表现本国文化,实质就是通过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获得理解和支持;无论从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还是对世界的影响来说,中国加强公共外交都是必然的选择;有效开展公共外交需要从政府和公众两个层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朱相远 《经济界》2002,(5):12-15
当代中国,随着工业化高潮的兴起,一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高潮也即将到来。中共“十五”大确定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我们必须发展工、农业生产;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唯有发展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由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将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也将存在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20.
公共外交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外交学概念,是对西方公共外交实践经验的总结。要将其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外交实践,就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公共外交经验.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理论。要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论并成功地指导实践,还必须深刻理解公共外交的文化内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远目标,也指明了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