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妹颖 《发展》2013,(8):44-44
一、建设"公交城市"的起因人多地少,车多地少,供求失衡的基本矛盾困扰世界各地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2012年,我国的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加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极为有限,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市民都感受到了交通拥堵带来的烦恼。拥堵使市民出行时间和交通运输成本明显增加。事实上,如果北京拥有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公交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南昌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出行工具逐渐转变成小轿车。汽车出行模式的出现虽然提高了人们出行工具的质量,但也导致道路资源紧张。交通拥堵问题是在建设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阻碍,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关系到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蓝天白云下的绿草地上沐浴着阳光,吮吸着微风带来的青草与泥土的芳香;出行路上,所有的汽车都没有尾气,您大可打开车窗让新鲜空气进入车里,而且永远没有拥堵……这样的节能、清洁、绿色、健康的"低碳城市"也许并不仅仅是梦想。随着去年年底宁波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未来几年,我市的低碳城市建设将驶上一条快车道。  相似文献   

4.
互动     
《中国报道》2012,(9):8
我们需要科学的、人性化的地铁为了缓解地面交通的拥堵状况,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开始将希望寄托在地铁上。相对于"不靠谱、不准时"的地面交通,地铁能给人们提供相对令人满意的出行体验。  相似文献   

5.
<正>不知从何时起,"堵城"已不再是一线城市的专利,而是逐渐蔓延至二三线城市。一场小雨、一场小雪、一辆小车抛锚,甚至一起轻微的交通事故都有可能引发一座城市的交通"瘫痪"……如今,拥堵已经成为中国普遍的"城市病",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济南,这座省会城市,也伴随着私家车的倍增而深陷"堵城之祸"。"堵  相似文献   

6.
<正>公共自行车建设工作,不仅是2013年宁波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也是全面启动2013年城市交通治堵行动的重点内容。目的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效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据初步测算,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投放公共自行车12500辆,办理公共自行车租赁IC卡5万余张,总租车量达到100万余次,日最高租车量达2.8万余次。其中,早高峰的租车量约占日租车总量的21%,晚高峰的租车辆约占日租车总量的25%。随着投入试运营网点的不断增加,公共自行车的日租用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公共自行车在市民出行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凸显。毫无疑问,公共自行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运营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认可。根据规划,宁波公共自行车投放总量为3万辆,将稳步推行"公交+自行车"、"轨道+自行车"等新型出行方式。此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有效缓解日益突出的城市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呈现加剧之势。本文以武汉市交通情况为例,深入分析了路网密度、道路级配、城市布局、出行方式等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认为路网结构和空间分布不合理带来的出行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交通节点拥堵的深层原因,提出构建小尺度高密度路网、减少长距离跨区域出行需求、建立高比例公交出行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大都市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治理交通拥堵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治理拥堵,北京市采取了汽车限购、限号出行、提高停车费、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智能交通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主要交通工具,是准服务行业,它关系着城市文明形象;然而开展无人售票、无乘务员服务,极大的减弱了公交企业为民众服务的真诚氛围,对于目前我国大多城市交通拥堵、居民出行难、乘车难的困境来说,取消乘务员服务无疑是雪上加霜,更不利于居民出行,可以说开展无乘务员服务并不是当前所倡导的创新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城市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交通也要不断持续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和民众对交通的需求。在正常情况下,城市交通运营都很平稳,能满足需求不会发生拥堵,甚至在交通低峰时运力运量还有剩余。然而,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时段,城市各方各类人流和车辆高度集中和叠加,形成庞大的有规律的"潮袭式"拥堵,使城市正常的交通供给保障资源无法满足需求,造成严重交通拥堵。这种城市"病",是一个带世界性的现象。如何用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主要交通工具,是准服务行业,它关系着城市文明形象;然而开展无人售票、无乘务员服务,极大的减弱了公交企业为民众服务的真诚氛围,对于目前我国大多城市交通拥堵、居民出行难、乘车难的困境来说,取消乘务员服务无疑是雪上加霜,更不利于居民出行,可以说开展无乘务员服务并不是当前所倡导的创新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很多诸如北上广这样的人城市,甚至包括部分中小城市的交通问题都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行政等的复杂系统问题,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和学者们探索并能逐步加以解决。公共交通无疑是最环保的出行方式,公交优先也被认为是缓解城市拥堵的最有效的良药。那么如何更好的利用和优化公交系统来缓解道路的拥堵问题,从而实现居民快速低碳运行呢?本文试图采用一种全新的公交线路跨站方案——减少站点停靠和提高站点覆盖率,达到缓解城市道路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现代化进展的持续深入,人口数量的快速变多,直接导致小汽车跟着呈爆炸式变多,道路拥堵、道路事故经常发生等问题一一而来。所以,我们要增强公众出行的道路系统,使城市出行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城市人群出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拥堵、打车难等城市交通问题是当下交通资源约束城市发展的集中体现。海量的出租车GPS数据中蕴含着人们出行的规律、模式,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重要参数依据。文章从数据分析角度,利用成都市滴滴平台开放数据对市民一周内乘坐出租车的出行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规律与模式进行了全面剖析,结果较为符合成都市居民的出行习惯和作息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成都市交通建设及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影响牵扯到整个城市的空间发展,给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探索合理解决制约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当下迫不及待的任务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本文提出的对策包括: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发展智能交通管理模式,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学性;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市民遵纪守法意识等.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很多城市均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沈阳作为特大型交通枢纽城市,目前机动车总量和出行量远远超过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越发严重。本文从沈阳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状和道路拥堵的特点入手,分析产生交通拥堵的原因,提出应在保障交通健康发展、完善出行需求管理、提高交通科学管理、改进静态交通管理、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坚持公共交通发展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正>自行车曾经是人们生活、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经济发展,汽车逐渐替代了自行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据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94亿辆,其中,有49个城市超过100万辆,18个城市超过200万辆,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城市的生活质量也在随之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方便人们的生活,倡导绿色出行,  相似文献   

18.
袁媛 《魅力中国》2014,(22):53-53
公共交通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发展的影响极大,也是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发展公共交通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而且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降低交通污染、节约资源能源的重要开端。本文以成都市WJ区为例,在分析WJ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WJ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交通出行方面关键词绿色出行"这条微1公交线路,我已经坐了快两年,从小区出来坐微公交转地铁去上班,确实比自己开车快多了。"家住西堤阳光的沈先生,从微1线一开通就成为它的"粉丝","微公交+地铁"模式,已经成为很多人上下班的交通选择。市民李先生也有同感,高峰时段道路拥堵,开车、找车位都需要花时间,还不如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更节省时间。"现在公交车、地铁、公共自行车基本能无缝对接,出门坐公交,  相似文献   

20.
“拥堵”:北京使用频率最多的词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的“城市病”并不可忽视。什么是“城市病”?“城市病”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城市化之后,对城市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经济、心理病态社会现象的总称。下面是美国的一本(《社会学教科书》中的说明:“近年来,美国一些老城市,如克利夫兰、底特律、纽约和波士顿的城市危机日趋严重,已经引起公众的关注。许多这类问题实际上都可归咎于经济和自然因素。城市已陷入一系列难以逃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