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凤羽 《税务研究》2022,(10):141-143
一、行为经济学视角下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的必要性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展开对个人所得税的研究,有助于突破传统经济学“理性人”研究范式,更好地发现税收制度对纳税人的心理和纳税行为的影响规律,进而以更优化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升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水平;而更高水平的纳税遵从和更科学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将有助于实现更理想的收入再分配效果。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制改革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国外纳税遵从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有关纳税遵从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条途径展开:一是起始于Allingham & Sandmo的A-S分析模型,运用预期效用理论来分析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决策;二是基于Tversky & Kahneman提出的期望理论分析风险选择偏好以及框架效应等对纳税人纳税遵从行为的影响,并解释预期效用理论下分析纳税人纳税遵从行为的一些困惑.本文借鉴国外纳税遵从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的税务稽查与处罚制度、提高社会整体税收道德水平、增强财政公平度及优化税款预缴制度以提升我国的纳税遵从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者将税收遵从理论称为纳税人遵从理论,认为税收遵从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要求履行其纳税义务的行为,表现为及时填写所有要求填写的申报表,申报表上应纳税额按税法规定和法院裁决的要求正确计算,与此相反的行为即不符合税法意图和精神的纳税人行为被定义为税收不遵从。  相似文献   

4.
洪连埔 《税务研究》2017,(1):99-103
行为经济理论认为,人的风险偏好会影响其行为选择。纳税人的遵从行为也可能受其风险偏好的影响。前景理论为纳税人风险偏好与遵从决策的关系提供一种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设计"纳税情况选择",运用Ordered-Logistic与Ordered-Probit回归模型,模拟纳税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遵从决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持"纳税是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损失"观点者与持"逃税是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收益"观点者相比,前者更倾向于风险爱好,更具有偷逃税行为选择。本文建议,应重新审视税收本质理论,注重税收激励的作用,通过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在管理中更多应用预缴制度等方式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理论,考察了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凸显性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度凸显的税收惩罚力度信息、社会纳税风尚信息和税收信用惩罚信息显著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此外,通过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凸显性与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关系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税收信息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纳税人均显著地提高了纳税遵从度,这说明我国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惩罚力度、社会纳税风尚和纳税信用惩罚信息的认知程度整体偏低。鉴于此,为了建立面向自然人的税收征管体系,税务部门可以改变宣传方式,提高税收征管信息的凸显性和纳税人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纳税遵从是一个国家税收征纳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关系着税收法治的进程和税收征管的质量及效率。纳税人遵从税法意识的形成,要受到政治、经济、心理、习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纳税人、征税人、用税人等“人”的因素为主线,研究了物质利益诱导、税收行政执法和政府行为对纳税遵从意识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了提升纳税遵从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行为经济学是针对传统经济学严格假定和推论的一次革新,在行为和实践方面分别就非理性行为建立了新模型,因其更加贴合实际而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依据行为经济学效用理论、参照系理论以及偏好理论三大理论框架可将其观点主要归纳为损失厌恶、参照依赖、框架效应、禀赋效用以及心理账户。本文以此分别对影响税收遵从的因素进行分析,据此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定程序、颁布、执行与管理监督的全过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得到提高纳税遵从度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提高纳税人遵从水平是税务部门的工作重心,传统的威慑型遵从理论只强调人们理性自利的一面,在实践中暴露出一定缺陷,和实证结果不相符合的事实也大大削弱了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强调了纳税人心理因素,引入了税收道德理念,运用新兴的心理经济学理论对个人税收遵从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弥补传统威慑型理论的固有缺陷,并提供更符合现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行为洞察理论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国家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干预策略可能对纳税人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同影响,进而运用行为洞察理论有效提升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我国税务机关应当充分研究和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税收工作实际,从调整提示提醒方式、优化精准推送策略、推进综合申报和数据预填等六个方面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进而达到促使纳税人自主遵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影响纳税人遵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纳税人个性特征会影响纳税遵从.纳税人个性特征包括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价值取向、个人收入水平、纳税心理等.实证研究表明,因纳税人个性特征不同,致使纳税遵从也存在差异.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纳税人的税收遵从行为,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税务机关的征管质效,促进纳税遵从.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协方差分析法,对我国纳税人在纳税遵从决策中是否存在框架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纳税遵从决策行为中存在显著的框架效应,正框架信息下的纳税遵从水平高于负框架信息下的遵从水平。  相似文献   

12.
易海云 《中国税务》2010,(11):43-43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定量判断,并采取强化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纳税评估有利于及时纠正纳税人的申报偏差,有利于强化税源管理,有效堵塞税收征管环节的漏洞,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它是介于申报征收与税务稽查之间的一道“过滤网”,对税务机关而言是一种预警机制,对纳税人则是一种纠错机制。因此,其主要职能应定位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评、以评促收,挖掘征管潜力,规范征收行为,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和纳税服务品质,提高税收遵从度。  相似文献   

13.
按照标准保险需求理论,投保人购买保险是遵照最大效用原则的理性行为,但大量事实表明,投保人行为中存在很多违背古典经济学的非理性行为。本文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将人们的保险购买行为看成一个心理过程,分析投保人在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中的偏差而产生非理性行为,期望人们对我国保险行为学研究的重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从前景理论看纳税遵从决策与征管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以理性和自利为假设前提的预期效用理论虽然可以解释一般的纳税遵从决策,却无法解释那些并不完全理性、自利的遵从行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景理论的引入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前景理论的反射性效应、确定性效应和分离性效应原理解释了纳税人的实际决策与理性决策相偏离的现象,为税收征管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纳税服务机制设计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这一纳税服务工作主线为目标,结合纳税服务实践从纳税服务的基础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三个层次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纳税服务机制设计路径,进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构建,促进纳税人税法遵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纳税遵从?它源于tax compliance一词.国内虽尚未有专门的定义,但澳大利亚税局(ATO,1995)在“税务人员对于100家大公司的纳税遵从的态度的审计”报告中将其定义为:“纳税人按照税法、条例及法官决定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刘颖 《涉外税务》2012,(5):72-75
纳税服务对于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纳税服务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定位类型进行了梳理,并针对纳税服务的公共服务属性、理论根源、目的性、约束条件等若干问题作了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对纳税人遵从程度进行量化识别是税务机关有效配置征管资源的前提。本文运用随机前沿(SFA)方法,提出了在不进行税务稽查或纳税评估的条件下,科学评价纳税人报告遵从水平的新方法,以反映纳税人准确申报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纳税遵从个体度量指标体系,以期实现对单个纳税人遵从的量化测评。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学研究中存在重实务、轻理论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利于理论经济学的正常发展,也将阻碍应用经济学的发展。理论经济学是现实经济现象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应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没有理论基础的论文不能算论文。要提高学生的理论功底,就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关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冬  崔颖 《税务纵横》2003,(4):20-20
偷税现象不仅在我国,即使是在征管手段先进、纳税意识浓厚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屡见不鲜。那么纳税人为什么会偷税?其动机是什么?税务部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扼制偷税行为的发生?我们不妨借鉴公共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偷税现象做一简单分析。偷税问题按照期望效用理论可以被解释为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决策问题,即在纳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