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邢星宇 《中国市场》2010,(44):45-47
本文基于发行公司不同的行业类别、主承销商声誉、总股本规模以及流通股本规模,对沪深两市2005—2008年上市公司的IPO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我们发现,公司的行业归属以及主承销商声誉对发行价格并无显著影响,而通过对A股流通比例与A股实际流通比例对发行价格的影响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限售股对IPO定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要贡献,对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股本结构、确定合理的发行价格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辉锋 《商业研究》2011,(10):56-62
基于2011年2月末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SPSS软件提取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的绩效因子,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内部董事比率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具有博士学位的董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董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最优董事会规模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是推动现代化企业管理,提高公司绩效的巨大推动力。文章选取2010—2017年所有A股上市制造业公司,剔除ST类及数据缺失样本,研究审计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A股上市制造业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对绩效有显著影响。同时,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增强审计质量与提高公司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化工行业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该行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手段达到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加入董事会规模及独立性、股权集中度及股权性质等代表公司治理结构的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管理行为,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董事会规模对盈余管理程度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董事会独立性削弱了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进一步提升了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厘清该行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对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保证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负面声誉事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基于中国2000—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公司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冲击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第一,负面声誉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且事件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第二,从企业融资结构的角度来看,负面声誉冲击主要降低了公司长期贷款与发行债券的融资能力,并促使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租赁融资与短期贷款融资。第三,负面声誉冲击在约束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后,会对企业当期的业绩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然而,本文发现对企业罚款并不会对企业融资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企业违规的罚款机制设计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认识和解释声誉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16家双重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H股折价率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A股和H股市场的软分割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股份流动性以及A股流通股股东的被补偿预期等。本文认为,QDII将成为消除A股和H股市场分割的重要制度之一,并对推出QDII的步骤和时机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资本市场高估值、高溢价的收购,商誉规模快速递增,随着被收购资产业绩变脸,产生的商誉减值将会影响上市公司净利润,拖累公司业绩。以201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中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商誉和其减值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商誉和其减值对股价具有显著相关的关系。通过对价值相关性和减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投资者识别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A股和H股市场软分割因素研究--兼论推出QDII的步骤和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16家双重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H股折价率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A股和H股市场的软分割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股份流动性以及A股流通股股东的被补偿预期等。本文认为,QDⅡ将成为消除A股和H股市场分割的重要制度之一。并对推出QDⅡ的步骤和时机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国内外却鲜有关注独立董事社会资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报道。因此随机选取2008-2011年的41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独立董事社会资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业年龄、纵向关系网络规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与假设一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独立董事的横向关系网络规模以及声誉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沪市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2006—2008年为研究时间序列,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公司价值、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对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无形资产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起到了显著正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沈城 《新财富》2006,(6):56-58
H股——私有化——A股,抑或是旗下多家A股或H股——私有化——打包整体上市,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从公众公司再到公众公司的简单回归,而是一个资本增值的精彩游戏。 中国相当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沪交易所上市,由于横跨低市盈率的H股和高市盈率的A股两个市场,进而衍生出了将H股私有化转而注人其A股上市公司的冲动。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人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等运作,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最终使得原来的H股公司能够以远高于私有化时的估值水平注入A股公司。 受此启发,利用A股市场渴求大型企业的强烈欲望,以及国资委做大做强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需要,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整合机遇,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开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私有化以前分拆上市的公司,再打包起来整体上市,以获取高价发行带来的溢价空间。而降低私有化成本的措施,过分一些的是通过大额计提等手段调整业绩去压制股价,委婉一些的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控制要约价格。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后续国有大型企业的私有化案例,将是这种模式的不断翻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新股定价及其市后价格表现关系着发行公司、承销商、政策制订部门、投资者等诸多利益团体的利益。以深沪两市2005-2008年间上市的275只新股为样本,对新股首日超额收益的回归结果发现,新股首日超额收益同流通比例显著负相关,说明提高流通比例是抑制IPO折价程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肖海莲  胡挺 《财贸研究》2007,18(6):108-114
外部大股东一方面具有减少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积极效果,另一方面又会利用控制权侵占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影响公司绩效;约束大股东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在诸多约束大股东侵占的机制中,公司声誉机制被认为是约束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有效机制。本文采用2004年126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大股东侵占度和公司声誉制约机制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侵占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公司声誉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此外,我们还发现法律环境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常盛 《浙商》2008,(3):22-22
2007年12月13日,中美两国联合发布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联合情况说明”指出,“依据相关审慎性规定,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这意味着我国A股市场将进一步对外资开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发行可转换债券成为中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2004—2007年公告拟发行可转换债券以及符合发行条件却并未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所有上市公司进行二元选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对我国上市公司选择可转换债券融资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是正向的,净资产收益率是负向的。而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和流通股比重对公司是否选择可转换债券融资不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可转债发行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晶  陈收 《商业研究》2007,(6):8-12
对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4年间发行的可转债进行研究,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可转债发行后两年内,发行公司经营绩效有小幅下降,与行业规模组对比,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属于绩优公司,发行前后各项绩效指标都高于行业规模组,而与增发配股组比较,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发行后转债组的成长性指标高于增发配股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湖北地区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上市公司2005-2009年度的财务指标为样本,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公司价值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由总资产净利润率、流通比例、资产规模、净利润增长率、速动比率这五个指标组成的回归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公司价值.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史佳欢  李吉 《北方经贸》2014,(5):182-183
自从2009年中国企业IPO重启以来,上市公司"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和高融资超募"现象引起了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诸多质疑,也引起了监管当局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企业对超募资金的使用缺乏规划性和透明度。本文选取2009-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初步研究了IPO融资超募与随后现金分红的关系。研究发现,超募资金对首发后上市公司现金红利分配存在影响。此外,公司规模和治理水平等因素也影响公司现金红利。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超募资金在企业现金分红上的使用,揭示了超募资金使用上的低效率,为股票发行和监管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股利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对公司外在形象及股价都有重要影响。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从1956年Lintner建立起公司股利分配理论模型开始,不同学者对股利政策的研究一直在进行。西方发达国家股利研究开始较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甚至引入了心理学,社会学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而我国股票市场起步晚,制定股利政策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0.
可转换债券兼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两种效用,通常会促使投资者对转股时机与转股数量有不同的决策,这些决策对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价值有不同影响。文章通过建立影响公司价值的分析模型,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公司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1998年至2014年期间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可转换债券融资后,公司价值会因其偿债能力变化而下降;国有股权比例之于公司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公司经理人经营行为来实现的;成长性不同的公司在债券存续期内的公司价值变化,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基于委托代理角度对可转换债券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展开研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拓宽了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