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日本全国共济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会邀请,我于1990年5月下旬至6月初,参加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研修团到日本考察了农业保险。在14天的研修考察活动中,先后访问了日本全国农业共济合作联合会、全国工人共济消费合作联合会、全国共济水产业合作联合会、共荣火灾海上保险相互公司等5个保险组织,并走访了静岗县共济农业合作联合会、伊豆农业合作社等基层组织,所见所闻很受启迪,这里谈谈几点观感。  相似文献   

2.
论文在介绍大地震后日本在农业灾害补偿上的一系列举措基础上,分析了日本的"农业共济"政策,即农业灾害补偿制度及其体系和分工。日本的农业灾害补偿覆盖面广,有着完整的组织体系,在基层农业共济组合、都道府县联合会、国家农林水产省等三个层面明确了各自的分工职责,使"农业共济"在东日本大地震后实现了对农业和农民的有效救助和补偿,此举对于目前中国在建立完整的法规政策、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等农业灾害补偿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将商家营业场所的火灾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一旦发生一些重特大火灾的巨额赔偿,利用保险公司的损失补偿功能,将会使受害群众能得到及时的经济赔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本文就我国目前火灾责任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推广火灾公众责任险的五条意见。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农业灾害补偿覆盖面广,组织体系完整,在基层农业共济组合、都道府县联合会、国家农林水产省等三个层面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使农业共济在东日本大地震后实现了对农业和农民的有效救助和补偿.这为中国建立完善的农业灾害金融补偿法规政策、加强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建设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地震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构建地震保险、再保险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地震灾害损失补偿体系,可以使灾区民众尽快实现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是我国保险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探讨建立震灾损失补偿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建立商业保险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震灾补偿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灾后重建的相关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巨灾后的补偿机制方面,各个国家都在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研究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巨灾保险层面,但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巨灾保险至今都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和方案。就我国实际国情而言,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有限,1990-2005年间,国家财政补偿仅占灾害损失的1.6%,远远不能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在保险机制尚不成熟、财政补偿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金融资金无疑会在灾后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非物质补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补偿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重视物质补偿,忽视非物质补偿的研究和运用。人在灾害面前,除了物质的需要,还有心灵的重建;在农业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过程中,除了需要物质补偿,还需要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在商业性保险补偿中,由于农业风险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道德风险因素增加,商业保险公司在进行农业风险事故赔偿时,迫切需要政府进行道德干预以减少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农业灾害补偿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日本政府支持建立的农业灾害补偿制度,经历了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央政府农林水产省、都道府县农业共济组合连合会,市町村农业共济组合三级连动的农业共济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9.
有一些企业往往从少缴一点保险费出发,只将其财产的一部分投保财产险,结果在受灾后未能得到全部补偿,给恢复生产带来困难。这里可举一例。贵州省榕江林业化工厂是一个以生产松节油、松香为主的集体企业,去年8月参加保险时只投保了价值4万元的财产险,其余十多万元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财产都没有投保。去年12月9日,该厂发生火灾,大部分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机器设备、厂房等付之一炬,总计损失达十六万余元。火灾发生后,榕江  相似文献   

10.
地震保险——大灾后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岩 《金融电子化》2008,(11):76-77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我国造成陈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保险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长期以来,我国地震保险建设基本处于空白,对于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损失补偿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救济,灾害损失补偿率较低,严重影响灾后重建,极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因此,必须更新传统地震灾害救助理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地震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由管理不善行为导致的非正常损失特殊情形,被保险人客观上遭受之税额损失未能得到保险人充分补偿。近因原则下税额损失与造成非正常损失之保险事故紧密联系,是“一因多果”逻辑下非正常损失结果之延续及扩大。保险人在保险范围内不予赔付之行为,不符合损失补偿原则中“充分补偿”之要义。实务当中裁判标尺不统一需通过立法完善:应明确在过失性管理不善情形下之损失为非正常损失;在保险范围内,保险人针对非正常损失情形之补偿,应一并补偿税额损失,以达至保险人义务之完全履行;在保险范围外,本着为企业纾困之目的,应将留抵退税作为法定救济渠道,对遭受非正常损失之企业予以适当补偿。  相似文献   

12.
杨成 《上海保险》2009,(8):52-54
一、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灾害发生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各种方式对已经发生的损失进行补偿。从各国的实际情况看,对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补偿方式主要有社会救济(包括国际援助)、财政补偿和保险补偿三种,并以后两种为主。汶川地震的灾后应急资金以及重建资金的筹集中,中央以及各级财政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据《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3号)》,全国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637.08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七大特别是《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力,农行、邮政储蓄银行为补充"的金融服务格局,但由于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缺位,导致专业合作社"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  相似文献   

14.
<正> 建阳地区地处闽北山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区共有林地面积2470万亩,森林复盖率为62.8%,木材积蓄量达1.09亿立方米,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多年来我区各级党政部门对森林火灾非常重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火灾事故逐年下降,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森林火灾仍时有发生。1986至1987这两年时间里,全区共发生森林火灾661起,造成林木损失11.8万亩,价值4000多万元。不但造成林木资源的损失,而且直接影响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为了给林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经济补偿,保证森林资源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开展森林火灾保险,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国外地震保险制度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指出,2006~2020年我国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再次为保险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起一个比较有效的地震保险制度并非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国家和地区地震保险历史也不过十几年而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主义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应该通过推动建立地震保险等巨灾保险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遭受巨灾损失后能够及时得到经济补偿,促进灾区恢复重建,加快推进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特别严重,巨灾保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巨灾保险发展较为落后,中共"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利用保险机制预防和分散灾害风险并提供灾后损失补偿,亟需加速与完善建立一系列政策保障、制度保障与技术保障工作,促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何沛 《中国保险》2001,(10):38-39
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是保险赔偿的基本责任之一。火灾作为意外事故,在火灾中损失的保险财产只要在有效保险期内,符合索赔条件,都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相应的经济赔偿。但并非保险财产因火灾损失都能得到赔偿,而且因第三者责任引发火灾致使保险标的烧损的在赔偿过程中往往还涉及到权益转让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从去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各地保险公司对受灾企业认真及时处理赔款,充分发挥了保险的补偿作用,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大连石油七厂去年8月3日发生火灾,大连市保险分公司当天就主动派人到现场,查明损失,及时赔款53.7万余元,使该广在受灾后半个月就恢复了生产。旅大一位市委书记在检查该厂灾情时说:“幸亏保了险,否则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生产不能及时恢复,领导的责任也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颇多,诸如煤矿事故、交通事故、大型公共场所火灾爆炸事故、高危行业仓储、运输事故以及自然灾害事故,诸如洪水、泥石流、崖崩、公路路基坍塌等等, 这些灾害与事故给国家、社会、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有些损失还可以用经济手段补偿,但有些损失如人身伤亡,心灵创伤和人类历史留下的文化古迹  相似文献   

20.
国际知名的灾后重建专家爱德华·布莱克利教授曾领导1989年旧金山地区的地震和火灾灾后重建,并参与纽约"9·11"之后的重建,美国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后,担任新奥尔良重建办公室执行主任。汶川大地震后,布莱克利教授就新奥尔良的重建经验对汶川灾后重建提出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重建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灾后重建的最大挑战是治理,不是技术。这个治理不是单纯的政府管理,应该包括企业、社区、受灾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