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年来,通过依托现有的海上油气田设施,原先被认为没有经济开采价值的一些边际油气田得到了开发。海上油气田现役设施的改造涉及到复杂的改造设计、设备采办、第三方质量认证、施工技术管理、界面管理、安全管理等许多方面。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经过专家的不断研究和总结,对开发前期海上油气田的相关工作构建了一套地质油藏方面系统的设计策略以及操作技术.本文对开发前期海上油气田在地质油藏方面方案设计及技术要领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为相关海上油气田开发的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于海上边际油气项目,由于其可采资源“小、散、碎”或开发条件较差导致总投资较高,因此设置成本目标和限额设计、成本绩效管理等成本控制手段对于其经济有效开发尤为重要。目前针对海上边际油气项目投资管理的管理,缺少主动统筹的成本控制观念。为此,文章从项目决策的基本要求出发,系统分析了海上边际油气项目的开发工程模式,以项目参与各方共赢为导向,以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为目标,提出基于目标成本法的成本规划策略和基于价值工程分析的成本计划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海上边际油气项目前期决策中,为推进边际油气项目经济有效实施,应积极融合各方利益,制定成本目标、明确成本计划。结论认为:在海上边际油气项目实施前主动制定符合要求的成本目标,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成本计划,对保证海上边际油气项目经济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谢协民 《化工管理》2015,(2):197-198
随着海上油气田生产进入中后期,海底管线问题不断出现,管理层对海管运营过程中风险意识增强,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要求定期对海管进行清管作业,海管内检测是评估海管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技术成熟。但清管作业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风险,要求作业过程中对清管器的运行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出现卡堵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基于渤海海域开发特点,以渤海典型在役平台为样本,结合工程设计、开发生产需求,以标准化设计为主要方法,开展海上油气设施定型研究。文章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渤海油田的组块系列定型方案和导管架系列定型方案,并在“十四五”期间渤海油田平台设计与建造中推广应用,实现了加快勘探开发一体化、提高采办与建造安装效率、提升油气田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议会通过对原油生产商减税方案;韩国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欧盟出台紧急措施帮助渔业应对高油价;“加勒比石油计划”缔约国修订融资比例;俄罗斯颁布北极开发法令;俄签署不通过拍卖分配海上油气田法律;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地区采油平台新增桩腿方案的基础条件、主轴间距、桩腿设计及海上安装等关键条件与技术,总结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应用SACS软件对新增桩腿及上部组块进行结构强度分析,并应用ANSYS软件对局部杆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方案的可行性。经实践证明,通过新增桩腿可以外挂井槽以增加井槽数量,扩大甲板面积、增加平台产量、提高处理能力,同时还可以实现缩短海上钻井作业的工期、节省钢材用量的目的,有效降低油气田开发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几年全世界海上探井和评价升的数量将增加到1200口左右,美国和亚洲的海上油气勘探潜力最大。随着海上油气开发水域逐渐加深,广泛应用海底采油和浮式钻井等新技术,海底设施的费用在世界海上油气田开发资金(目前每年400亿美元)中的比例将由1992年的10%上升到1996年的15%左右。西北欧是海底油气田开发最活跃的地区,海上油田开发费用保持在每年100亿美元,到1997年其海底完井数将占世界的一半以上。1994年世界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费用将超过往年,达到100亿美元以上。海上生产设备的维修和服务费用将由1993年的250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00亿美元以上。俄罗斯海上油气勘探和生产虽有潜力,但近期难以成为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9.
从滩海石油工程构筑物的环境特点出发,对比分析了我国现行有关规范与国外海上构筑物设计规范的不同之处;针对浅水域和近岸的环境条件,探讨在编制我国第一部滩海石油工程构筑物规范时涉及的风、浪、海冰荷载特征与设计参数合理选取之间的关系,以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现效益为中心为原则,使我国滩海边际油气田的开发获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海上油气田平台安全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领先.在安全上制定有API RP 750《流程危险源管理》、API RP 14J《海上生产设施的设计和危险分析》等规范。这些安全规范被广泛地应用于海上油气田的开发工程设计中。自从英国北海Piper Alpha平台大爆炸后.引发了对于海上设施安全条例和安全管理的根本性变革。国际上许多大油公司制定了以安全分析为基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质量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促进上中下游工程质量监督一体化建设,有效发挥质量监督职能,促进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加适用于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质量监督模式。通过建立基于质量评估的监督模式,重点在于识别所有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良好的质量行为、违规行为和不足行为,分享项目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良好实践,同时形成质量管理经验教训知识库,为以后质量管理提升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依据差别化监管原则建立差别化的工程质量监督评级体系,通过构建工程质量差别化监管系统,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工程项目和不同的责任主体打造差别化的质量监管模式。基于质量评估和差别化的质量监管模式,使企业质监机构在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中,更有效地行使质量监督职能,更合理地分配质量监督资源,更好地提升质量监督效率和监督水平。基于质量评估和差别化监管模式的质量监督研究,可为质监机构开展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会民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6):64-66,112
常规油气田开发的经济评价通常以单个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作为评价单元.针对海上油气开发互为依托且高成本、高风险的特征,建议引入区域开发的经济评价思想,按照三类实用可行的开发思路,即“利用闲置生产设施”、“油气田群内联合开发”、“区域内储量滚动开发”进行项目经济评价,从而最终实现区域内每一个油气田的有效开发.文章对三种思路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实际工作需重点关注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FPS是海上深水油田开发的关键设施之一,某海上油田的FPS经过连续16年的服役需进船厂坞修并升级改造,继续为原油田和新开发的一个边际油田服务。为了快速解脱FPS,需对其水下电缆、控制缆的解脱和存放方法进行研究,找到经济、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按照油气田开发专标委2007年宣贯工作计划,油气田开发专标委油田开发分标委于8月28日在甘肃酒泉召开了《聚合物驱油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和《聚合物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两项标准宣贯会,来自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的3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11月份 1日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上油气田开发生产工作会在沪闭幕。副总经理戴焕栋在会上指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正处于一个快速高效发展时期。目前,已有19个海上油气田建成投产;动用的石油地质储量约40800万吨,占总量的33%。从1997年至200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要建成投产十几个油气田(区),以实现乃至突破“九五”后几年及“十五”海上原油和天然气年产量的预订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刘英韬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4):85-88,112
边际油田开发对于稳定我国石油产量有着重要作用。在海上边际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工程设施已经无法优化,企业已经将投资控制到最低,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开发边际油田,就要与参与项目建设的各关联公司协调。首先,在给定产量、操作费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敏感性分析,测算出达到基准收益率时各关联公司需要降低的投资额,并在建设期初与其谈判提出降低投资要求;其次,本着保证石油公司收益率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计算临界油价,提出对各关联公司补偿的方案,在后期油价上涨时逐年返还,从而满足各方对收益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国低渗透原油产量占总产量的37.6%,低渗透天然气产量占总产量的42.1%。近几年,中国低渗透油气产能建设规模占总量的70%以上,已成为油气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如何有效保护油气层,提高油气井采收率,实现边际油气田的开发,逐渐成为各油气公司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海上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环境风险,本文在各个方面叙述海上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当遇到的风险,明确风险会带来的后果,通过海上油气田生产系统风险评估,确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海上作业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海洋石油勘探技术的开发,同时随着中石化海外油气田的相继出现,采取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深海油气非常的重要。海上采油对开采技术和工艺有比较高的要求。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国内外海上油田采油工艺技术,同时简要阐述了在海上油田采油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展望了未来我国海上油田采油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HSE在海洋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我国对海上油气田开发的全安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介绍了海洋平台的基本要求和特点,以及实施HSE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