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汇率的剧烈波动会对整个银行体系产生剧烈冲击,甚至会诱发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保持汇率稳定对于构筑稳健的双支柱宏观审慎调控框架,抵御外部冲击,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都至关重要。为此,央行于2017年5月正式引入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格进行调节,以确保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其调节效果和影响效应一直备受金融当局和学界的关注。基于此,文章将逆周期因子引入银行风险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包含逆周期因子的开放条件下四部门银行风险模型,分析了逆周期因子通过稳定汇率波动进而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内在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VP-VAR模型和两次逆周期调节期间相关变量周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逆周期因子在短期内可以显著降低汇率波动幅度,保持汇率稳定,进而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然而,随着时间的延伸,这种影响效果逐渐减弱,因而中长期效果不如短期明显。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核心,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在大力倡导金融开放的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加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银行系统性风险及金融开放背景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并针对已有研究做出述评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稳健略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那么,我国稳健略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文章主要从风险角度考虑风险承担渠道理论,通过对货币政策内涵及当前运行机制的挖掘,并从货币幻觉效应,收益粘性效应,投资惯性效应和央行沟通效应四个方面阐述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泓 《中国经贸》2010,(2):137-137
银行保险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其对金融的稳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多方面分析保险中存在的风险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银行保险业风险的特征,然后对于银行保险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原因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对于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提出了几点浅见,以期能够对于相关金融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构建并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框架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是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金融监管探索与实践。文章借助2017年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绿色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利用2012~2020年163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MPA绿色扩容”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在2017年纳入绿色信贷指标后,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该扩容政策能够发挥出明显的风险稳定效应。机制分析表明,“MPA绿色扩容”政策主要通过降低央行的资本监管压力、增加银行的资本缓冲以及提高社会声誉评价这3个机制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扩容政策的风险稳定效应在全国性经营、系统重要性、低杠杆率的稳健型商业银行中影响更强。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宏观审慎政策与绿色信贷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为监管部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和推进绿色信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系统性风险冲击来源的角度拓展并构建了包含关键性风险因素的FCI,并以FCI作为同步指标构建了金融景气指标体系,包括金融一致指数、金融先行指数以及金融滞后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关键性风险因素中,房价波动风险与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惯性特征明显,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冲击影响,需对其进行风险监控,去产能风险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显著,需辅以经济政策与调控措施来保证产能过剩行业的稳定;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尽管中国金融状况长期向好的趋势性特征没有改变,但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均以较高的转移概率处于风险积聚区制,且存在着影响中国金融状况稳定的其他因素,应更多关注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的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表现特征是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全面分析了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我国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特征。实证检验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有显著影响,货币政策越宽松,银行会承担越高的风险。而且,相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而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政策不确定性不仅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有负面冲击,而且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政策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货币政策的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而且这种影响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郭娜  马莹莹  张宁 《南方经济》2018,37(8):29-46
近年来我国房价的持续上涨促使大量资金借道影子银行体系流向房地产市场,推动了金融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集聚。有鉴于此,文章构建了内生化房地产商的DSGE模型,以此探讨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融资利差增大、房地产需求的扩张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均会使商业银行资金向影子银行转移,促使融资杠杆率提升,加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因此,目前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合理引导预期稳定房价,有利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然而,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随着影子银行融资利率的下降而出现下降,说明影子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效。文章研究结论对引导我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D-L-M模型中引入杠杆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影响杠杆率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机理。研究发现,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杠杆机制提高了银行杠杆化程度,加剧了银行风险承担,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以杠杆化率为门限值的门限效应。文章以2004~2016年中国50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运用系统性GMM估计法和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了上述理论推论,并分析了杠杆率监管的效果。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杠杆机制确实存在,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提高银行杠杆化程度加剧银行风险承担,且这种作用在高杠杆化水平阶段表现得更强,实施杠杆率监管确实能够起到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融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领域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规范金融机构经营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合理测度和评价金融去杠杆的成效,是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于金融去杠杆成效的评价,主要是从上市银行业机构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变化角度开展。通过上市银行股票价格数据和基于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测度单家机构系统性风险的边际贡献情况,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的风险溢出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地方中小法人银行的风险溢出程度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胡再勇 《美中经济评论》2005,5(10):17-22,28
本文使用模拟合并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跨行业兼营证券和信托的系统性风险变化情况,发现当全能银行中证券资产比重低于5.56%时,全能银行的市场风险随着证券资产比重的上升而下降。对于利率风险,当证券资产的资产比重低于11.44%时,能降低全能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但当证券资产的资产比重高于11.44%时,则增加了全能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降低了全能银行风险分散化的能力。信托资产对全能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有着和证券资产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市场约束作为巴塞尔协议Ⅱ三大支柱之一以及衡量金融深化的重要标准,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利率市场化等又是提高银行市场约束程度的实质性推动力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藉此评估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政策影响及利率市场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1)我国银行整体的市场约束能显著抑制其风险承担,但分类的结果则表明地方性银行的市场约束效应最明显,大型银行次之,外资银行则不显著;进而,在考虑利率市场化因素之后,除外资银行以外的市场约束效应均有所增强,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对价格约束效应的作用要远强于其对数量约束效应的影响。(2)基于合成控制法的估计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市场约束对地方银行的影响更明显,且存款保险制度通过价格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较之其通过数量约束的作用效果要更强。(3)综合而言,存款保险制度会增加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约束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推进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影响开始趋于明显,并使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逐渐与国外相符,但仍然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周期角度出发,构建结构模型和双重△CoVaR模型,探究跨境负债和资产的扩张或收缩对银行部门的风险溢出机制。结果显示:第一,跨境资本周期性波动对银行部门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跨境负债波动的溢出效应强于跨境资产。第二,跨境资本周期性波动通过影响中小银行风险承担和风险实现以及大型银行的风险放大作用影响银行部门。特别地,股份制银行在受冲击和风险放大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跨境资本扩张带来的风险承担会显著提高未来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实现水平。本文为提高跨境资本管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曹连娟 《中国经贸》2011,(16):275-276
银行会计是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承担着其业务,反映其运营效果,预测其发展前景,参与其重大决策等重要的职责。是银行稳步运营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逐渐增多,银行会计结算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就当前银行会计制度中存下的问题及其防范措施进行的简单探究。  相似文献   

17.
杨萍 《中国经贸》2015,(18):121-12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但影子银行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业务和风险形式.本文主要围绕影子银行的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和民间融资,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和风险,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致力于解决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冲突以及银行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以我国10家上市银行2007—2010年的年报为数据来源,对上市银行治理机制对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影响,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低;国有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非上市流通股比例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高管薪酬没有对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文 《特区经济》2010,(11):99-10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又是金融业的核心,银行业风险问题不仅威胁到银行自身的生存,而且会影响到金融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的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受信息级联效应及声誉机制影响,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行为趋同所带来的同群效应,会加大银行业共同风险敞口,继而对系统性风险产生影响。对此,文章在逻辑建构的基础上,以2010—2020年间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存在信贷同群效应,呈现出同类模仿的特征,且不因取消存贷比这一政策冲击而发生实质性改变。信贷同群效应提升了贷款行业集中度、造成银行资产重叠,继而增大共同风险敞口,显著提升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水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信贷同群效应越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因而,商业银行应当走以科技和创新为驱动力的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之路,拒绝低水平竞争,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助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