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概述货币的发展历史,从货币的商品属性角度阐述货币的异化问题,分析货币异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各国纷纷出台自己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其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权力的角度分析当前的经济困境,并认为当前经济困境的根源在权力制约系统不对称。解决措施是加强工农阶层的组织力量和完善权力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各国纷纷出台自己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其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权力的角度分析当前的经济困境,并认为当前经济困境的根源在权力制约系统不对称.解决措施是加强工农阶层的组织力量和完善权力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科斯定理、货币异化和资源浪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言炉 《特区经济》2008,(11):84-85
科斯定理认为,通过明晰产权和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认为: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解决一种特殊资源的产权问题,这就是货币资源。在一切资源均可以货币化的今天,如果货币资源得不到有效管理,那么,即使其他资源产权明晰,也会存在浪费。本文从货币异化的角度看待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在西方思想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在"异化"概念的早期发展中,霍布斯、卢梭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等西方思想家们作了大量建树.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阈内体现为生产结果异化、生产过程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其构成了其理论的逻辑框架.马克思在异化理论的发展后期实现了从抽象的人的本质到生产劳动的视角转换,并从异化的力量来源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对扬弃异化劳动进行了回应,使异化劳动理论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6.
7.
陈文鑫 《魅力中国》2010,(35):300-300
“异化”,通常是指一种社会现象或一种体验方式,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对主体自身发生作用,表现为“主体同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立”。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弗洛伊德以及马尔库塞等人的理论,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和普遍,已经渗透到了人的消费领域,被异化的消费是一种不合理消费、不适度消费必然会加重自然的负担。因此,坚持正确的消费观,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哲学意义,本文在简要分析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探索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又易 《浙江经济》2011,(8):56-56
劳动观异化的结果,并没有带来劳动价值观朝着积极的方向变迁。个体不断异化的劳动价值观,造成的是整个社会对于劳动内涵的理解偏颇  相似文献   

10.
11.
王珍 《理论观察》2014,(6):132-134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中也存在着异化现象,尤其是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尤为严重,应该得到重视。师生关系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成为一种金钱关系,占有关系,情感淡漠化。新时期师生关系的改善需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这将有助于克服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从而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之一,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此书中所阐述的“异化劳动”理论更是马克思在那个时期思想的精华所在,明确它的产生、发展、对社会造成的不良结果及其异化的扬弃过程,最终掌握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李琦 《魅力中国》2011,(3):11-11,15
劳动异化理论是一个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下雇佣劳动者被严重异化的科学理论,它的四个方面引起了人们关于异化表面之后的内在本质问题的探索,本文关注的是异化引起的人学思虑,通过劳动异化所反应的人的异化问题而予以人文关怀,并为人学思想之实践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4.
异化劳动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它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据核心地位,任何规避不谈异化劳动,或是否认它的历史地位的行为,都是无法真正的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的。要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思想,须横向上全面地、纵向上深入地研究马克思的著作,转换看待异化劳动的视角,认识到它是历史现象的客观必然性和它本身所包含的积极性,只有这样,真正的异化劳动才会向他们敞开。文章在新视角——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下去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把握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质,通过从理论研究中寻找克服现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的方法途径,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鲁凡 《改革与开放》2014,(18):34-35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各种被异化的现实,阐述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人的类本质及人与人的异化。本文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视角,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提出克服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坚持以人为本,践行马克思的实践观,以此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探索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智月香 《魅力中国》2014,(24):238-238
作为“历史之谜的解答”,共产主义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确定的本质和特征。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试图对呈现在这一理论视野下的共产主义之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路作出诠释和阐发。  相似文献   

17.
张明 《魅力中国》2009,(7):76-7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一理论的提出、主要内容、意义贡献,以及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并化劳动理论自公开发表以来就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了马克思最有争议的观点之一。其中不免有对这一理论的误解之见。文章针对当前最流行的两种有悖马克思原意的观点,通过概念解读、思想概述和意义阐释。还原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9.
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事实出发,批判的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思想,创立了科学的、唯物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由四个方面构成,他深刻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异化劳动的本质表现为异化劳动与对象化劳动相区分,作为异己力量控制人,使人"非人化",使人与人相异化。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手稿》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消除异化,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