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上游中间品市场的动态变化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外资自由化对本土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使用多期倍差法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本文证实,外资自由化政策引致的外资流入将在短期内引起中间品市场竞争效应和长期中间品供给扩张效应:中间品市场竞争效应使得一部分本土企业原先的本地采购被挤出,进而转向进口市场,导致其出口DVAR下降;长期来看,外资流入产生的中间品需求刺激上游行业产能扩张和中间品价格下降,促使本土企业采取进口替代,进而抵消其对出口DVAR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动态效应,反映了外资流入冲击国内中间品市场、进而撬动上游行业扩张的动态进程,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种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2.
李丽丽  李荣林 《南方经济》2019,38(5):97-120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以及进出口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引入企业创新机制效应检验中间品进口多样化的工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企业创新均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出口状态、所有制结构及企业所属地区差异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对出口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及企业创新对工资分布高分位企业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检验,认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通过节约成本、提升生产率及企业创新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利润共享机制存在。在控制成本效应及生产率效应两种机制之后,企业创新成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作用于企业工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与大规模中间品进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仍然较低。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数据,揭示出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总的样本来看,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促进效应,而资本品进口产生抑制效应,二者调节不利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2)区分产品差异化后发现,同质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更大,且同质中间品与异质资本品进口交互存在显著的负面调节效应。(3)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对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最强,而资本品进口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最强,且中间品与资本品进口交互对三类企业都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正是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结构失衡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才导致中国在大规模进口中间品的同时却出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处于低位现象。据此,在强调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的同时,需要区别重视、克服其通过资本品进口产生的不利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发挥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内在需求。文章基于2001~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企业层面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指标,检验了进口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进口机器人应用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且该结论通过了对被解释变量进行缩尾处理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进口机器人应用对交通运输、电子通信及医药行业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口机器人应用通过生产工艺优化效应、进口中间品节约效应以及国内中间品扩张效应提高了企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因此,优先发展应用于生产环节的机器人产业,加强机器人应用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完善机器人产业配套体系是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间品贸易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一方面,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以通过中间品进口带来高质量的中间品和技术,外生地提升出口质量;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的俘获效应导致企业内生自主技术创新失灵,因此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出口质量升级的关系有可能为非线性。文章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会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质量,但过度嵌入会降低出口质量,两者之间成"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嵌入下中间品进口的质量效应、规模效应依然能够提升出口质量,但技术外溢效应对出口质量升级的影响为负,再加上全球价值链嵌入会降低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从而拉低出口质量,因此中国企业内生的与外生的技术创新无法相互吸收和匹配。全球价值链嵌入OECD国家市场会提高企业出口质量,嵌入非OECD国家市场会降低出口质量,但如果全球价值链嵌入东盟市场或金砖国家也依然能够带来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下中间品进口贸易成本增加会带来企业出口质量的下降,但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会激励企业提高出口质量从而进入收入层次更高、距离更远的市场。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2002~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影响。文章的研究发现,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在显著的产品升级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自动化对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产品升级效应仅发生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则体现为劳动替代效应。此外,企业在垄断行业以及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越好,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正向影响越大;与半成品相比,工业自动化更能促进企业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工业自动化会通过创新效应、效率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提高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文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主要是由广延边际变化引起,而集约边际变化并不显著,且工业自动化与进口中间品质量存在联动效应,共同推动企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文章从进口中间品质量角度丰富了工业自动化在企业升级转型中作用的研究,为中国更好地利用工业自动化的机遇提升企业价值链的地位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方明朋  廖涵 《世界经济研究》2022,(10):55-71+136
扩大中间品进口被认为是促进国内供给体系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但由此引发的竞争冲击将对国内同类中间品供应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定价变动入手,文章尝试结合中间品投入产出背后的供应链联系,探究中间品进口竞争对国内供应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竞争趋于抑制供应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该抑制效应来源于国内供应企业在下游中间品采购市场份额的收缩,采购商之间因进口成本下降产生的竞争挤出以及进口中间品对国内产品的替代构成收缩的主因;供应链联系下中间品进口竞争还存在不断蔓延的传播效应,增加了抑制作用的强度和范围;但结合结构分解发现,间接冲击更弱使得其对加成率的影响将随着供应企业距下游行业距离的增加而弱化。文章丰富了从全球生产分工视角对进口作用的分析,并对双循环发展背景下探究如何引导国际循环反哺国内生产体系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影响企业污染排放的内在作用机制,并采用2011~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业污染数据库以及海关数据库整合的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在考虑环境规制因素后,中间品进口降低企业污染排放的结论依然成立,且环境规制强化了东部地区中间品进口的污染减排效应。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进口中间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降低了污染排放,但中间品进口的环境政策溢出效应并不能促进企业污染减排。研究结论有助夯实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微观基础,为从国际贸易视角实现污染减排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内在机制,并利用2000~2011年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匹配得到的541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间品进口能够促进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化解企业产能过剩。其中,中间品进口的数量效应和种类效应对企业产能利用率产生正向影响,中间品进口的质量效应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口半成品的数量效应明显,进口零配件的种类效应和质量效应明显,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间品种类效应明显,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中间品进口的数量效应明显;加工贸易方式下中间品进口不能显著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一般贸易方式下进口中间品能够通过种类效应和质量效应显著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生产贸易新趋势,提高垂直一体化水平成为优化一国生产结构的重要方式。文章分析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国内市场产品竞争,导致最终品价格下降。为了阻止利润流失,企业会降低垂直一体化水平。文章使用WTO中国进口中间品关税、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8年)、中国细分部门投入产出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研究关税下降对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税减让降低了中间品进口成本,导致中国制造业企业垂直一体化水平下降。分样本回归发现,关税降低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内陆地区的影响大于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中间品进口、制度环境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微观匹配数据,在地区制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研究中间品进口、制度环境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间品进口通过"竞争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中间品质量效应"以及"中间品多元化效应"机制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提升效果会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中间品进口来源国、技术复杂度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制度环境改善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化了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中间品进口与制度环境在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互补性;(3)文章进一步从动态视角考察了进口持续期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出二者呈现"U"型关系,短期进口无法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持续进口以及适时进入可以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本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改善区域制度环境提供了理论与现实支撑。  相似文献   

12.
蒋瑛  谢勇  常群 《亚太经济》2023,(2):75-86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出台一系列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与措施,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弱化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构建2000—2021年中国行业层面的供应链风险指数与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并基于中间品贸易的视角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回流将阻碍外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弱化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加强中国对国际市场中间品供给与需求的依赖;也会通过中高端制造业回流的集聚效应降低中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的多元化程度,进而对中国供应链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进口贸易政策变化究竟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文章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深入检验了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自由化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且主要体现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上,而最终品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较小;进口自由化对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大于对创新密集度的影响,即进口自由化更多地是通过“扩展边际”渠道促进企业创新;通过离散时间生存分析发现,进口自由化有利于延长企业创新的持续时间,并且中间品关税减让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O后,以欧美大型垄断资本为代表的第二代跨国公司开始全面进军中国,它们在商品市场上运用种种手段与国内企业竞争。全面挤出国内企业,从而使需求从国内企业转向跨国公司。本文通过分析“挤出效应”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反“挤出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龙剑军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63-171
中间品国际贸易对全球贸易举足轻重。当前文献聚焦于最终品关税政策的研究,对中间品关税政策的模型研究关注不足。构建拥有一体化企业和中间品生产企业的D国和拥有依赖中间品进口才能完成生产的最终品生产企业的F国在第三国市场开展产量竞争的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同时或先后进入市场时中间品生产企业的谈判势力对两国中间品关税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无论企业是否同时进入第三国市场,一体化企业所在国家均会选择对中间品选择出口征税干预政策,其社会福利与企业进入顺序相关。当最终品生产企业先进入市场或一体化企业与最终品生产企业同时进入市场时,D国社会福利相较于自由贸易时得到优化,当一体化企业先进入市场时,D国社会福利遭到恶化,两国实行的贸易政策陷入“囚徒困境”。②当F国实行贸易干预时,中间品关税政策与企业进入顺序密切相关。当最终品生产企业先进入市场时,F国将对中间产品进口征税;当一体化企业先进入市场或双方同时进入市场时,若谈判势力相对较强,F国将实行征税,反之则会实行进口补贴。  相似文献   

16.
林正静  左连村 《南方经济》2018,37(11):27-46
文章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测算了进口中间品质量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深入分析了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多种计量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显著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对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作用显著大于其他贸易方式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不管企业是从非OECD国家进口,还是从OECD国家进口,中间品产品质量的提升都可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相比高质量的进口中间品,低质量的进口中间品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进一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相比高生产率企业,低生产率企业能够从进口中间品质量中获益更多,全面提高进口中间品质量可以自动地缩小企业间生产率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和技能结构对中国制造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地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但是这种影响因出口产品目的地、产品类别和企业所有制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增加高技能劳动力投入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同时,高技能劳动力与高质量进口中间品存在显著的要素投入组合效应,这种效应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存在显著的进口中间品增强效应和技能结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本文计算了1995~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率和进口服务中间品的变化,实证检验了进口服务中间品对中国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各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率和进口服务中间品均呈上升趋势;服务贸易进口整体、运输、通讯服务贸易进口对中国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率的影响为正,金融服务贸易进口对中国离岸工业外包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赵宸宇 《世界经济研究》2020,(1):121-134,M0004
加入WTO后,中国在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的进口贸易自由化。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出要"激发进口潜力、主动扩大进口",这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文章在整合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CEPII-BACI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构造行业进口渗透率指标,系统分析和检验了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抑制了其创新效率的提高;而对于一般贸易企业,进口竞争虽然促进了其创新投入,但并未获得规模效益,表现为创新效率的下降。另外,对于高生产率企业和国际化企业,进口竞争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国有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进口竞争对其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相对更大。文章结果还显示,要素市场扭曲会强化进口竞争对创新效率的负向作用。文章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消费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国内消费升级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并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消费升级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所在地区、所处行业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消费升级通过市场竞争效应、进口中间品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此外,消费升级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受到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制度环境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本研究拓展了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边界,对于我国如何在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背景下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联动和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