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什么是市场准入,从字面上好像不难理解:设立一道“门槛”,只允许一部分企业进来,而将另一部分企业拒之门外。这是不是市场准入?市场准入的这道“门槛”究竟如何来设置?实施市场准入究竟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记者采访有关部门后,才对此有了一些认识。如何理解产品市场准入 在查阅相关资料时记者发现,“市场准入”这个词频频出现:不久前农业部提出,为确保食品安全,农业部门将花大力气解决农药、违禁兽药、各种添加剂残留问题,将从建立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2.
她们喜欢“女强人”这个词吗?她们的手腕带着铁的硬度吗?她们会成为偏执狂吗?压力之下的她们会摘下隐藏自己的“面具”吗?  相似文献   

3.
<正> 在这个追求学历的时代,读书不多、学历不高的人们是不是就没有创业的机会了?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贫穷的弱势阶层的人们是不是就难以创造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3月15日——这个日子到底代表什么?有人说它是消费者扬眉吐气的节日,那么,是不是非要等到这一天,千千万万的消费者才能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权益力争?是不是非要等到这一天,那些财产乃至健康甚至生命都受到过损害的消费者才有机会让世人听见他们的申诉?  相似文献   

5.
自从出了个王海,人们就众说纷纭,法院判例也大相径庭。焦点就在于王海是不是消费者臧家平一案,又牵涉到"消费者"这个词的法律意义问题,还涉及到诚信、公平的原则。王海们是不是消费者的问题讨论了几年了,至今认识不能统一。但是,这个问题有必要下那么大功夫去讨论吗?王海是不是法律上的消费者不是很重要的事。王海们的行动,只要是依有关法律条款、按法定渠道、法定程序进行,就不会成为社会公害;如果确实查到了假冒伪劣商品,那么还对社会有利。假冒伪劣商品却是当前的一大社会  相似文献   

6.
追踪龙虾片     
“嗨!干什么?干什么?你们这么多人,又是摄像机,又是照像机。还有这么多穿官服的,那又怎么样?谁知道你们是真的还是假的?是结伙闹事是不是?我又没犯法,甭给我来这个。”  相似文献   

7.
投资电影《三峡好人》、玩艺术品收藏,对于他来说只是昂贵的业余爱好而已淡勃拒绝承认自己是艺术青年。他说:“我今年40岁了,头发打小没变过,就平头。你说我是不是艺术青年?”当然,在2007年春天的北京国贸CBD,“艺术青年”和“诗人”一样,是个可疑的词。事实上,他的身份是西安蓝马克集团的老板,一个搞房地产开  相似文献   

8.
近来,有关媒体对“一直以来“一词存在合理性的争论非常激烈.其中一方认为,这个词“讲不通“、“位缓行“,提醒大家“切勿积非成是“;而另一方则详细说明了“一直以来“的具体用法,并指出这个词“不可替代“,“将一直下去“.仔细研究了这些文章之后,笔者感觉这个讨论涉及的问题很有意思,便想借&;lt;秘书工作&;gt;一角,向读者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炫”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强烈的光线)耀人的眼睛和夸耀,一个房地产项目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无疑又会让人产生是否在炒作自身项目的疑问。从该项目1月25日的热闹的内部认购场面来看,市场认可了这个“炫特区”。那么,这究竟是炒作的结果还是项目的确有“炫”的资本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炫特区”  相似文献   

10.
家家粗粮王“行贿”两元钱?是“多收了非公务员两元钱”还是“少收了公务员两元钱”?“价格歧视”=“身份歧视”=“消费歧视”?粗粮王是不是损害了普通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相似文献   

11.
陆宗成 《秘书工作》2007,(10):37-3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染指“一词的使用频率似乎越来越高.按理说,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越高,说明这个词的生命力越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就越透彻,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2.
当年赫赫有名的“经济能人”,中国长动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总经理于志安外逃时,曾预言长动集团必然破产。然而,直到今天这种情况也没有出现。这使我们有机会再用一种审视的目光重新看待当年的这个“经济能人”。因于志安事件而引出的领导干部“59岁现象”,到底是不是真正动因?请看——  相似文献   

13.
与汉语“假冒”词相对应的英语词是“60gus”(伪、防造)这个词的由来,还有个小小典故哩。 原来,凡是冒牌货都是假的,它们却试图装成真的,甚至看上去也挺象,但实际并非如此。关于“假冒”这个词只有一点是真的;它是地地道道的美国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叶。 没有人能肯定这个词的出处,它于1827年在美国的俄亥俄州首次在出版物中出现。那时,警方破获了一个制造假巾的集团。当一大群人围在一起看那台制造假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8,(5):89-89
“汤”(Soup)这个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喝汤时要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呷汤时则发出“丝丝”的声音,“丝丝”的声音和“SOUP”这个词的发音很相似。另一种说法是“Soup”这个词可能起源于德文“Sop”。即一种浇有肉汤或浓汤的面包。  相似文献   

15.
“缺斤短两”一词是在我国实行市制计量单位时期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普遍,其意思是指商人在做买卖时不按量付货,从中克扣顾客。我国在废除市制计量单位实行法定计量单位之后,有人曾相废掉这个词,用其他词语代替,原因是这个词里有非法定计量单位“斤”和“两”。应用一段时间之后,不但没有废掉这个词,反布把该词搞乱了,甚至在国家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提法。比如,“短斤缺两”、“缺斤短量”、“缺秤短量”、“缺秤少量”等等。笔者认为:“缺斤短两”一词里的“斤”和“两”已不是计量单位,而是两个概数词。在…  相似文献   

16.
何谓“潜规则”?2000年11月吴思在《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2003年他又出版《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并对“潜规则”一词作了定义。吴思列举论述的都是中国古代官场的“潜规则”,本人特从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潜规则”现象、本质、危害以及对策方面谈几点肤浅认识。一、“潜规则”现象和本质如今社会流行“潜规则”,可以说是渗透进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在演艺圈:多年来一直忽明忽暗地流行在这个圈里的女演员“先上床、后上戏”的“潜规则”,演艺界的丑闻往往由此而起。在足球圈:人们…  相似文献   

17.
时下,“科学决策”这一词汇到处可见,而传统的“经验决策”却冷淡下来。但是,究竟什么是科学决策?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是否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它在现实社会中有没有相对性即它的适用范围?经验决策是不是都是片面的、随意的、错误的?在此,本针对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何谓“玉米虫”?“玉米”这个词,在网络上,尤其是在“玉米虫”群落中,是“域名”的谐音称呼。进而,“注册域名”被说成是“煮玉米”。而专门“煮玉米”的人,就成了“玉米虫”。近几年,“玉米虫”大量“繁殖”,从各大域名交易网站、BBS 以及域名专属 QQ 群的活跃程度来看,专注于这个领域的“玉米虫”实非少数。  相似文献   

19.
尽管依然有很多争论,但一家从南京来的物业管理公司,经过合法的招标程序(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任何官方意见认为这次招标有问题),最终被美丽园业主选中,其中的问题值得所有人深思。为什么大家不选北京更有实力的企业?是不是怕“店大欺客”?是不是业主对本地的物业管理公司已经  相似文献   

20.
洞察——生活者的生活态度、生活者的生活情趣。"生活者发想",我们听说过这个词吗?没有。但是,这个概念在日本广告公司博报堂创造出来后,已经使用30年了。生活者·丰富生活"生活者发想",什么意思呢?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消费者"这个概念。消费者,就是购买、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人,毫无疑问,他们自然是企业营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