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财务与会计》2007,(3):10-10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决定于后者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是基于或衍生于金融基础产品(如货币、汇率、利率、股票指数等)的金融工具。与其他金融工具不同的是衍生工具自身并不具有价值,其价格是从可以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买卖的货币、汇率、证券等的价值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金融工具,是一种为了规避各类风险与获得投机利润,对于初始投资要求相当低的合约,同时也是企业规避各类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期货之外,绝大多数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隐藏着极大的投资风险。本文以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为基础,阐述了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的类别,并提出了控制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衍生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给国际金融市场注入了生机。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是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其基本种类有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等,它所依赖的基础包括利率、汇率、商品或股票的价格及其他指数。衍生金融工具的衍生性、虚拟性决定了其具有价格波动大、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从传统金融工具中衍生而来的金融工具,是通过预测商品价格、汇率、利率、股价或股票指数等金融工具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及其变化,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约或互换不同金融产品的衍生交易合约。投资和金融财务专家通过对这种派生合约及传统金融工具进行组合设计、相互交叉,形成了大量各具特性的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5.
衍生金融工具是从现金、票据、证券等基础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产品。其实质是规定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一时日或时期对某项金融商品所拥有权利和所承担义务的合同。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是指由审计部门对其交易的审计监督、检查和评价,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存在着很高的风险,本文主要就其确认、计量的审计风险进行探讨。一、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特点(一)交易的高风险性。规避风险是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直接动因,它的盈利性和风险性是共存的。参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如果能很好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基础金融工具上的风险,给企…  相似文献   

6.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产品的市场交易中,以基本金融工具如货币、股票、债券等为基础,从中衍生或以创新组织的方式产生出种类繁多的新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传统金融会计都直接针对货币、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产品按计划进行交易的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当一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有的会计理论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进行确认和计量,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实践也远远落后于国际会计理论的发展。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应以商品衍生工具和金融企业为突破口,逐步完善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金融期货,是指交易的买卖双方承诺在未来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间内,以事先约定好的价格交付某种特定数量金融工具的合约。金融期货主要包括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和股指期货。金融期货属于典型的衍生金融工具。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一般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核算。  相似文献   

9.
一、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特性和作用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sRinancialInstruments)又称派生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交易,是指一种金融合约,而非借贷资金,其价值取决于现货市场上一种或多种资产或资产指数的价值,其主要目的是用于转移资产...  相似文献   

10.
一、套期的会计定义和范围限定 企业若采用套期会计,必须先确定核算对象的范围,即对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进行限定。为了把以套期为目的进行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与非套期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区分开来,套期的会计定义特别强调了套期关系的认定。套期工具,是指被指定的衍生金融工具或其他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国际化,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规模越来越大,而如何对衍生工具进行计量,是对传统会计计量政策的考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工具计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美国会计计量的经验,提出了对衍生工具会计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学习和研究,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价值,防范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金融衍生工具是基于或衍生于金融基础产品(如货币、汇率、利率、股票指数等)的金融工具。早在1973年,以固定汇率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同时,很多国家也逐步放弃了对利率的管制。由于汇率、利率的双重浮动,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并随着全球经济,金融逐步融合而运用日益频繁。金融衍生工具最初是用于规避风险,由于其具有以小搏大的杠杆作用,逐渐成为投资者赚取利润的绝佳手段。笔者拟以大连远洋运输公司2006年操作的利率掉期实际案例,浅谈如何运用利率掉期的金融衍生工具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和防范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金融衍生产品,是建立在基础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券、利率、汇率等之上的派生金融产品,是在原生金融资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金融合约创新种类,又称金融衍生商品。与其他金融产品不同的是,衍生金融产品是可以用来规避利率、汇率及股价波动等一系列金融风险的风险管理和投资的工具。它不同于金融现货产品,具有杠杆性、虚拟性、易变性、融资性及零和博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浅谈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报告与披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黎 《四川会计》2000,(7):28-29
衍生金融工具是相对于股票、债券等初级金融工具(或基本金融工具)而言 ,又称为“衍生金融产品”“金融创新工具” ,是指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远期合约期货、期权、掉期和资产担保证券等衍生的金融产品 ,是从传统的金融产品———国债或利率、外汇或汇率、股票或指数等交易中派生出来的。70年代初布雷顿体系崩溃后 ,由于汇率与利率的剧烈变动 ,为了减少、规避和转移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开始得到广泛的推行。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及其操作不当或某些人的恶意行为 ,致使新的风险不断发生 ,给金融市场造成新的冲击。自…  相似文献   

15.
衍生金融工具是从现金、票据、证券等基础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产品。其实质是规定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一时日或时期对某项金融商品所拥有权利和所承担义务的合同。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是指由审计部门对其交易的审计监督、检查和评价,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存在着很高的风险,本文主要就其确认、计量的审计风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周旻  王刚 《审计文汇》2006,(4):33-34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货币、外汇存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经组合、衍生,不断被开发、设计、创新出来。迄今为止,金融衍生工具已经多达1200多种。  相似文献   

17.
衍生金融工具包括一系列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从其他金融工具,如原始资产或实物“衍生”出它们自身的价值。包括挂牌交易的期货和期权,期汇,货币和利率互换,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随着衍生工具交易复杂程度的迅速加深,有关衍生工具的会计问题和审计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美国,随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衍生工具不只是在附注中进行披露,而是要在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其价值源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金融产品,其迅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规避市场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逐步被我国一些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所采用,所以很有必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特点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一类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工具往往根据原生金融工具预期价格的变化定值.这些相关的或原生的金融工具一般指股票、证券、存单、货币等.  相似文献   

20.
一、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与一般利率互换业务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 (一)一般利率互换业务会计计量 利率互换是交易双方通过合同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基于同种货币的等量名义本金,交换根据约定算法计算的现金流,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按照浮动利率计算,另一方的现金流按照固定利率计算,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资金成本,减少利率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完善利率定价机制,促进利率市场化.利率互换不要求交易双方进行初始净投资,其价值随交易双方互换利率的波动而变动,本质上为一项衍生金融工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对衍生金融工具作了原则性规定,衍生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负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