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坏账准备的计提基础入手 企业中的坏账准备主要来源于应收账款的存在。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它产生于企业间商品交易过程中的商业信用。应收账款的金额大小、账龄长短及真实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坏账准备的多少,进而影响企业总资产大小和利润多少。因此,准确核算应收账款是正确计提坏账准备的前提。在进行应收账款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一)核算范围正确与否 应收账款因其性质和产生原因的  相似文献   

2.
会计准则关于坏账准备核算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坏账准备计提范围的差异《旧准则》坏账准备计提范围仅限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企业不应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应收票据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坏账准备;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新会计准则中,对企业应收账款核算做了更加规范细致的规定。文章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中对应收账款核算的若干影响,从而得出了以实际情况细化对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完善计提坏账准备的信息披露工作、强化相关会计岗位人员的回款意识以及建立企业应收账款对账系统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来说,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应收账款金额的大小及真实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总资产的大小和利润的多少,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审计的重要性。针对应收账款的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审查应收账款的核算范围是否正确1.有无将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利息等属于其他应收款核算范围的项目并入应收账款中进行核算的现象发生;2.有无将长期债券等应在长期债权投资中核算的项目并入…  相似文献   

5.
实际财务工作中,不少单位会计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只是简单运用公式:应提取坏账准备=应收账款余额×估计百分比来计提本期坏账准备,而未与“坏账准备”账户期末余额结合起来考虑,导致“坏账准备”账务处理不正确的现象时有发生。实际上,年末按应收账款余额计算的坏账...  相似文献   

6.
刘增现 《西部财会》2004,(8):50-50,28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在企业的资产运作过程中,其周转速度的快慢、所占整个企业流动资产比例的大小、账龄的长短、形成坏账、呆账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核算难点在于计提或冲销坏账准备金额,教材一般列式计算当期实际计提或冲销坏账准备金额,但按照教材列式计算方法讲解,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此,本文利用T型账户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进行分析,帮助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坏账准备的含义及核算规定坏账准备是对应收账款预提的,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抵销,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也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9.
现行会计计提坏账准备遵循的是2000年发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税法遵循的是2000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二者在计提坏账准备方面的规定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一是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不同。会计制度允许企业根据以往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也就是说计提的比例由企业确定;税法规定按5‰计提。二是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不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可以计提坏  相似文献   

10.
赵靓巍 《活力》2005,(1):50-50
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由此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商品转移与货款支付时间的不一致,即赊销,是坏账损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谨慎形原则,企业应该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计提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指出"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企业对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这是我国首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998年财政部要求股份有限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内的四项资产准备.  相似文献   

12.
“T”账户计提坏账准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者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在备抵法核算的情况下,企业作如下账务处理:按期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企业发生坏账损失时,应作如下处理,借记“坏账准  相似文献   

13.
郭晓燚 《财会月刊》2005,(12):34-34
《企业会计制度》中介绍了集团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后的抵销方法,但没有介绍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集团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后应采用的合并抵销办法,而在实际中有相当部分企业需要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为此,本文谈谈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集团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后应采用的合并抵销方法,以供人家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民寿 《财会通讯》2006,(10):46-47
根据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和《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债权债务相互抵销,如果各成员企业对内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了坏账准备,相应地,也应对内部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以下略)本期计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进行抵销;如果涉及到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还应将上期管理费用中抵销的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随着对内部应收账款及其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抵销实务中也就产生了一…  相似文献   

15.
邱妘 《四川会计》2002,(11):56-57
本文拟从会计的角度对国家间会计准则及会计实务操作进行比较,以便中国企业了解国际会计的操作规则。一、会计要素项目1.应收账款。美国应收账款的会计实务处理,通常估计坏账并计提备抵坏账,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应收账款总额及扣除备抵坏账后的净额。全球估计坏账的实务操作基本上是统一的,大多数国家都建立备抵坏账或坏账准备账户,并从应收账款总额中扣除以显示应收账款净额。德国估计坏账费用,但不计提坏账准备,直接从应收账款中扣除;意大利的坏账准备作为负债项目列示在报表上。2.存货。世界各国存货的计量方法大不相同。在德…  相似文献   

16.
张端明 《广西会计》2002,(12):18-19
一、资产减值准备与会计政策选择《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利于企业通过稳健性原则挤去资产的“水分” ,规范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行为 ,限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 ,提高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和诚信度。目前在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核算有政策选择范围 ,主要表现在 :一是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方法和计提比例可由企业自主选择决定。制度规定有三种方法供企业选择 ,即应收账款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 ,企业选用何种方法来计提坏账准备 ,其提取的金额会因方法不同而产生差异 ,进而对企业的…  相似文献   

17.
一、应收账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主要问题:1、应收账款的存在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正常的生产经营.2、企业应收账款成本高,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不合理,不能弥补发生的坏账损失,企业存在应收账款,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应收账款成本,主要包括:a.机会成本;b.收账费用;c.坏账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坏账准备的计提操纵企业利润。一是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如在企业出现销售困难、销售收入增长缓慢的年度,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政策由原来的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统一计提改变为按照账龄分析法计提,并且将账龄较短的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定得低一些。二是根据需要高估或低估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若预计  相似文献   

19.
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有所扩大。《企业会计制度(2001)》规定,除了应收账款外,其他应收款也应计提坏账准备。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到期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应将其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隹备。  相似文献   

20.
一、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对坏账准备提取的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并按照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而《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规定,经批准可提取坏账准备的纳税人,除另有规定者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对坏账准备金的处理,税法和会计处理的差异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