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产权理论的角度针对盈余管理行为构建了一个产权分析框架,认为盈余管理的本质是拥有剩余规则制定权的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侵犯其他契约主体的利益。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特点,并在产权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罗君名 《企业经济》2004,(3):188-190
上市公司价值是指所有投资者所拥有的索取权的价值,包括有固定索取权的借款人和债券持有人以及有剩余索取权的股权投资者。本文对上市公司购并进行价值探讨,分析“购并创造价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一般有机会主义和效率性。本文试图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特性来说明其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必然性,进而剖析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即管理当局设法采取会计政策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张萍 《会计之友》2007,(4S):32-33
本文以EVA为剩余索取权分享判断标准,解决了“费用观”的内在矛盾和“利润分配观”中经理人无条件享有剩余索取权的缺陷.进而提出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第三种观点“相机选择观”。  相似文献   

5.
一、盈余管理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指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是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或者是指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在某种意义上有意识地介入到对外公布的财务处理过程中.即“对揭示的管理”.以达到有关利益主体的非公开化的目标。这是一种在法律、法规、准则等允许范围之内的行为。盈余管理行为主要表现为会计行为.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方法。假如不存在会计法规的弹性空间.盈余管理行为亦将不复存在。成本最低的现代企业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范式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来监督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在这一范式中经营者手中剩余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就是会计法规中存在的弹性空间。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又是一个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当他们的利益与委托人之间利益发生冲突时.必然会行使这一剩余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来获取自身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会计舞弊的动因分析 1、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分离导致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利益差别,而存在激励不相容是管理者会计舞弊的动因 公司会计核算制度本来是所有者司董事会)为实现其自身对公司剩取权的最大化而设计的对代理人在的外在监督。然而这种监督的是有限的,代理人为了隐藏、转移分剩余价值,或者为了粉饰自己本差的经营业绩,甚至掩盖经营过程(公余索的显作用一部来极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权威”以强迫会计人员或与会计人员合谋通过实施会计舞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治理结构是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内在原因。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与受托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企业管理者必然拥有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拟订计提减值准备的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技术规定,在本质上却是内部人与外部人围绕经济利益的一种博弈。对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会计政策选择,我国证监会一方面要求上市公司贯彻谨慎性原则,合理运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充分、客观地披露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二、报表粉饰新动向的若干启示 (一)抑制报表粉饰,提升价值反映 上述案例揭示了近年来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若干“创新手法”。现实中,这些手法常常被组合运用,同时或相继出现在一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事实上,对资本市场上的众多参与者而言,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行为已经是一种共同知识。出现在“管制真空带”越来越多的报表粉饰行为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正游刃有余地利用会计准则赋予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和行使会计估计判断的自由裁判量权,或通过交易设计实现其所“预期”的会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李勇  曾升科 《财会通讯》2013,(10):49-52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以2008年至2010年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特征对其过度自信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去或现在拥有越深的政治背景,管理者越不会过度自信;“两职合一”会使管理者感觉在公司中的掌控事务的权利增加,使其产生“控制力幻觉”,从而导致过度自信;而国有企业在国家财政支持和较小业绩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管理者更容易诱发过度自信。  相似文献   

11.
商誉会计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各国对商誉会计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特别是“商誉”与“外购商誉”的混淆表述,使人们对商誉的认识及相应的会计处理产生误区。本文从超额盈利能力角度出发,对商誉会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认为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特殊优异的无形资源,在本质上代表了一种比较优势;外购商誉只有满足获取超额盈利能力才能加以确认;超额收益折现法是计量商誉价值的较好选择;同时提出采用定期价值重估与减值测试相结合对商誉进行后续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2.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政策选择是财务会计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影响因素、动机、经济后果等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国内外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状况进行述评,以期为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部莉珺 《物流科技》2008,31(12):138-139
文章运用规范分析法,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研究。首先对公司治理和会计政策进行概念界定.进而分析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提出通过公司治理创新,以促使上市公司合理进行会计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薪酬激励契约下管理者会计行为的选择问题,并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追求隐性控制权收益及其行为短期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激励契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特定的环境下,在既定的可选择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目标或管理当局的目标,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变得越来重要。但通过近年来的观察与研究,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出现了相应的问题。鉴于此,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充分发挥其服务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洋 《财会通讯》2005,(5):75-76
管理层收购就是管理者通过收购本企业而拥有了企业的股权,企业成为自己的企业,使已经分离的企业职能又恢复到了两权合一的古典企业状态,经理层变成了“联体企业家”,拥有了剩余索取权。管理层收购之后的公司资本结构具有高比例负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的2004年至2006年度报告了三项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投资者保护执行与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后:投资者保护执行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显著影响且符号为负;配股政策与扭亏政策对会计政策选择没有显著影响,而证券市场的ST规定对会计政策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政策选择主体采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对会计政策选择客体所开展的活动过程,它依存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并受制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对于宏观会计政策选择主体,无论从横向来看还是从纵向来看,其主体是参与到会计准则制定组织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于微观会计政策选择主体,内部利益相关者享有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权,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享有剩余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权.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的证券市场监管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检验了证券市场监管规定是否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研究表明通过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规避和迎合证券市场监管规定是上市公司的长期目标,强制性会计政策的变化使得不同时期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2001年发生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的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下降,高盈利企业为了平滑盈余、大亏且当年无需扭亏的企业为借新会计制度执行之际进行“大清洗”而调减利润;高管人员变更也诱发了业绩差的上市公司进行调减利润的自发性会计程序变更。调增利润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扭亏。本文研究还证明了Fields(2001)的研究结论: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会计程序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具有经济后果的,它会直接影响企业各利益集团的决策行为,这使得会计规则的制定过程不再是纯技术性的,而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的政治博弈过程。会计规则制定机构本身也是这一博弈活动的参与者,有着自己的效用函数的“经济人”,其效用主要表现在会计规则制定上所拥有的垄断性和权威性。因此。会计规则制定机构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必须平衡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害关系,在规则中留下一定的灵活空间,保证各利益集团都能接受博弈的结果,这样企业就拥有了剩余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